印象笔记 前天
AI时代,印象笔记的十个观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不同程度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许多行业被颠覆,许多习惯被改变,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从未改变。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 德鲁克所说,知识的力量在当今社会中愈发凸显,它不仅影响着个人能力的提升,甚至决定着获取机遇和实现进步的可能性。因此,在充满未知和变化的 AI 时代,知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在不断提升。

印象笔记作为用户的 " 第二大脑 ",多年来专注于更好地辅助用户的知识工作。面对 AI 时代知识工作的变革,大象团队一方面从印象笔记自身角度思考如何利用大模型进行产品重构,另一方面也积极地从大模型角度探索 AI 时代记录与知识管理工具的原生形态。结合近期在产品与技术上的探索,大象团队想与各位象亲分享十个方向性观点与构想,在此与各位探讨。

01

AI 时代呼唤新一代知识管理框架

传统知识管理工具多建立在   DIKW(金字塔模型)与   CODE(Capture-Organize-Distill-Express)流程之上,强调人工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但这一体系本质上是线性、低效且以人工为主导的。

在 AI 时代,大模型极大提升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化路径也在发生根本变化。新一代知识管理框架正在酝酿中,它必须顺应 AI 带来的能力升级,走向更加智能、协同与动态的体系。

02

AI 时代需要 AI 原生的工具产品

AI 时代需要具备时代特征的新型效率工具。为此我们孵化了独立创新业务单元——印象 AI 实验室,该实验室专注于打造 AI 原生产品,致力于将前沿大模型能力与印象笔记在用户使用场景与数据安全方面的传统优势深度融合,推动知识工具从 " 接入 AI" 迈向 " 以 AI 为核心 " 的全新形态。

同时,在印象 AI 实验室的探索过程中得到验证的成熟 AI 能力,也将逐步赋能印象笔记。

03

信息从被动收集到智能感知

有了大模型的支持,信息的收集、加工和表达已不再是分散的线性流程,而是一体化的智能闭环。以印象笔记新推出的语音速记与会议录音功能为例:用户只需用语音正常表达,系统便可完成录音、转写、要点提取、摘要生成、行动建议输出,实现   CODE   全流程的自动化,大幅提升知识捕捉效率。。

04

记录从手工整理到智能组织

碎片化记录是用户记录的普遍场景,但后续记录整理的门槛始终居高不下。印象 AI 实验室即将推出的实验性产品,将支持图文、语音、拍照、截图等多模态快速记录。用户无需自我分类,AI 会结合上下文、兴趣、人设等维度自动归类、串联信息,帮助用户实现 " 点滴灵感,自动成章 "。

05

管理知识,也要管理大模型

大模型的对话与内容生成,已成为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印象笔记通过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打通 AI 生成内容与用户知识库,实现从聊天到记录、从提问到保存的无缝融合。让 AI 生成的内容不再是 " 用完即走 ",而是被系统纳入知识体系,形成真正可复用的智慧资产。如何利用印象 MCP 联通大模型。

06

垂直场景的关键在于 Context Engineering

在学习、会议等知识驱动场景中,用户需要 AI 不仅提供总结能力,更要成为具备 " 上下文感知 " 的智能助手。印象 AI 实验室基于 Context Engineering 技术,正在研发知识驱动场景的专用 Agent,它将具备动态理解场景语境,实时提示关键节点,生成更贴合使用语境的记录与洞察等能力,成为真正 " 理解你 " 的 AI 助手。

07

端侧智能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阵地

手机和 PC 端是个人知识资产的承载地,而端侧模型具备响应快、隐私性强、个性化好的天然优势。印象 AI 实验室与 Intel 独家合作,首先为 PC 端推出本地知识助手,能在本地完成文档分析、笔记提炼、内容生成,推动知识管理从 " 云智能 " 走向 " 端云一体 ",让 AI 进一步嵌入用户的日常使用。

端侧高效知识管理——小象个人知识助理

08

从知识到行动:Agent 让知行合一

知识管理的终点不是整理,而是转化为行动。印象笔记的网页版即将率先升级,并推出 Agent Mode。在 Agent mode 下,印象 Agent 能够基于内容语义自动识别关键事项、生成行动计划、并通过联动印象笔记的清单待办功能推进执行。未来我们还在规划更多应用场景通过与第三方应用 MCP 打通,实现智能协同,构建知识驱动的执行体系。

全新行动引擎——印象 Agent

09

知识即接口,AI 重构个体与组织的协作方式

在 AI 时代,知识不仅是个体的认知资产,更是连接人、任务、场景的 " 接口 "。大模型的本质是语义理解与生成,赋予知识以语境感知与行动能力。印象笔记希望可以通过 Agent mode、MCP 协议等能力,进一步打通人 — 模型 — 任务之间的路径,使得知识不再只是信息的延伸,更成为行动协同的中枢纽带。

进一步展望,在团队环境中,这种 " 知识即接口 " 的能力,可以支持项目资料自动整理、会议内容共享与任务自动分发,为组织带来从 " 文档协作 " 到 " 知识驱动协作 " 的能力升级。

10

重塑人与知识的关系

过去两年间大模型的迅速发展,让我们认识到 AI 不只是工具,更是我们理解、表达与创造知识的伙伴。大象团队正在通过印象笔记的产品升级以及原生 AI 产品的尝试,打造一个从记录、整理到行动的知识闭环,让人与 AI 共同进化,推动知识从静态资产向动态能力转变。

❤️:

印象笔记全新网页版与印象 AI 实验室的最新实验性产品即将开启众测,如果你对这些新产品、新功能感兴趣,请留言告诉小象你的微信 ID,后续众测开启时,小象将与你联系。

在过去使用各种 AI 产品和功能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心得体会,或者对 AI 产品有什么样的期望,也欢迎在留言区与小象讨论。

— END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