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假期里,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好不容易有了属于自己的时光,揣好零食躲回房间,找好舒服的姿势躺下,准备美美地看个片子,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哦,原来是忘了把字幕打开。点击字幕按钮,看着画面底部一行行的白字浮现在屏幕上——终于舒服了。
字幕已经成了我们看视频时离不开的存在,即便是中文内容也一样。许多人发现,国外影视作品中,如果语言是该国人的母语,一般就不会带字幕。好像只有中国观众特别依赖字幕?
但实际上,其他国家的观众也都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 没有字幕好像真的听不清 " 这个问题。那为什么中国观众的需求 " 觉醒 " 这么早?是中文有什么特殊性吗?
离不开字幕,因为汉语太独特吗
关于为什么中国观众似乎格外需要字幕,网络上流传较广的一个观点是,相对其他语言,汉语拥有更多的同音异义现象,所以我们才这么需要字幕辅助,对台词加以区分。
没有字幕,我们可能会把 " 妈已经走十年了 " 听成 " 蚂蚁竞走十年了 ",把 " 好自为之 " 听成 " 耗子尾汁 "。
但这个说法无法解释的是,无论是我们日常的对话,还是电台、播客等音频节目中,同样从不缺少那些可能造成混淆的同音异义词,但我们却总能不太费力地对其内容进行理解,压根不用字幕帮忙。
音频节目往往没有字幕,但我们依旧可以听懂其内容
而且,虽然汉语中同音异义的字很多,但可别忘了,在现代汉语中,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通常是由两个及以上汉字组成的词语。在这一层面上,同音异义的现象就大大减少。
根据此前的研究统计,在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同音异义现象所占的比例平均值大约在 4% 左右,汉语估计在 7%-12% 之间 [ 2 ] ,与英语相当。而书写系统与汉语相近,同样包含了大量同音异义现象的日语,并没有催生出 " 字幕文化 "。
还有一种解释是,作为中文这一表意文字的使用者,中国观众更能够从字幕这一视觉载体获取信息,而对于英文等表音文字的使用者来说,要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跟上字幕则较为困难。
然而事实是,研究表明,英文读者同样能够从文字中相当 " 丝滑 " 迅速地提取语义信息,而且他们的阅读速度也并不比中文读者慢多少。
汉字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其字形与结构有着丰富的内涵
如果将看字幕视作是一种阅读行为,以英语为母语的观众从字幕中提取信息的效率未必就比中国观众差,也就不会出现因为 " 跟不上字幕 " 转而放弃字幕而强调音效的情况了。
至于中文信息熵更高(可以理解为单个字所传递的信息量更大)所以能够通过较短的文本传达出更丰富涵义的说法,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弹幕网站在中国的流行。
但考虑到同样流行弹幕的日本却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大规模使用字幕,这种说法的可靠性似乎又打了折扣。
所以字幕这一刚需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些人在看剧的时候突然就 " 听不清 " 了呢?字幕还有哪些潜在优点?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进入浪潮工作室
回复 "字幕" 查看全文
▼
浪潮工作室正如他们的标语,他们的文章总能给我新奇的视角看世界,并能带给我很多知识增量。
他们还写了什么?
————
生活百科
他们关心你的生活和健康,在浪潮工作室,你能看到很多生活百科,他们的观点甚至会颠覆你以往关于健康的生活观念。
睡得好,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怎样才是睡得好?很多人都笃信一条:每天要睡满 8 个小时。
但是,你有没有认真地想过:人睡满 8 个小时真的是必须的吗?人究竟一天需要睡多久?
2009 年,日本花王公司调查了部分中国城市家庭的洗衣情况,发现超过 90% 的家庭选择单独手洗袜子和内衣 [ 1 ] 。
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分开洗?听说外国人总是一起洗,难道他们体质特殊?
社会心理
他们关注着你在恋爱、生活、婚姻等方方面面,带给你清醒的认知。
听说现在流行的大众审美是:微胖。
就连影视剧女主也慢慢地不再是清一色的高挑瘦削美女。似乎肉感女孩逐渐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可是,男生喜欢的微胖,跟你理解的是一回事吗?
婚姻,不只是两个拥有爱的人在一起,还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而被父母嫌弃的理由可能不是对方没事业没钱,也不是长相丑陋,或许只是因为来自于单亲家庭。
人们口口相传的对单亲家庭的固有看法有根据吗?单亲家庭作为一种家庭结构究竟对孩子有多大影响?
你或许不关心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总会在某些时刻,来 " 关心 " 你。
关注浪潮工作室,用更新鲜的角度,看世界吧。
做更有态度的年轻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