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31 日,波场 TRON 创始人孙宇晨(Justin Sun)在 X 平台发布重磅消息:他将于 8 月 3 日搭乘蓝色起源旗下 " 新谢泼德号 "(New Shepard)完成亚轨道太空飞行,以 35 岁的年龄刷新 " 史上最年轻华人宇航员 " 纪录。这一里程碑事件距离他 2021 年以 2800 万美元拍下该飞船首次载人飞行席位已过去四年,当年因行程冲突搁置的太空梦终将照进现实。
作为蓝色起源第 14 次载人任务(NS-34)的六名乘员之一,孙宇晨的太空旅程将遵循 " 新谢泼德号 " 标志性的 11 分钟飞行流程:从得克萨斯州西部发射场垂直升空后,火箭将以超过 3 马赫(约 3675 公里 / 小时)的速度突破卡门线(100 公里高空),抵达 107 公里的亚轨道顶点。在乘员舱与火箭分离的 4 分钟失重窗口期,他将与其他乘客共同体验漂浮状态,并透过舷窗俯瞰曲率分明的地球弧线与黑色天幕的交界奇观——这一场景曾被贝佐斯、" 水果姐 " 凯蒂 · 佩里等 58 位先行者描述为 " 重塑认知的震撼体验 "。
回溯 2021 年 6 月,孙宇晨在那场轰动全球的拍卖中脱颖而出,其竞得的席位原本属于 " 新谢泼德号 " 历史性首航(2021 年 7 月)。尽管最终未能成行,他仍将全部款项捐赠给蓝色起源 " 未来俱乐部 ",这笔资金被分配给 19 家太空科学非营利组织,每家获赠 100 万美元用于青少年 STEM 教育项目。这种 " 商业行为 + 公益输出 " 的模式,与蓝色起源创始人贝佐斯 " 让百万人类生活在太空 " 的愿景形成奇妙呼应——该机构迄今已通过类似捐赠支持了全球 200 多个航天科普计划。
此次飞行的技术底气来自 " 新谢泼德号 " 经过 33 次任务验证的成熟系统:可重复使用的助推器将在分离后自主垂直着陆,乘员舱则依靠三具主降落伞(设计冗余度允许仅用两具安全降落)实现软着陆。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在 2022 年 9 月的无人事故后完成了防热结构升级,近三年来已安全执行 10 次载人任务,包括 2025 年 4 月的全女性乘员飞行等里程碑事件。
对于 1990 年出生的孙宇晨而言,这场飞行不仅是个人圆梦之旅,更创造了华人太空探索的年龄新标杆。相较于中国空间站任务中 34 岁的唐胜杰等职业航天员,商业太空旅行的低门槛正在重新定义 " 宇航员 " 的边界——正如 18 岁的荷兰学生奥利弗 · 达蒙在 2021 年首航中创造最年轻太空旅行者纪录时所揭示的趋势:当航天技术从国家工程转向商业服务,太空正从精英专属领域逐渐成为大众可触及的新边疆。
随着 8 月 3 日发射窗口的临近,这场融合商业野心、科技探索与公益精神的太空之旅,或将成为区块链创业者与航天产业跨界对话的新注脚。正如孙宇晨在社交媒体上所言:"2021 年的捐赠是播种,2025 年的飞行是收获——希望这颗种子能让更多年轻人相信,星辰大海从不只属于少数人。"
注:文中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 | 移动支付网
编 | Black 审 | 林蛋壳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