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07-31
爆了!大超预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   |   深鹏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CPO 板块又爆了!

新易盛、中际旭创盘中再创历史最高。

" 新易盛 + 中际旭创 " 含量较高的云计算 ETF ( 516510 ) 、人工智能 ETF ( 159819 ) 今日上涨。

原因何在?

因为两大 AI 巨头,微软和 meta 业绩大超预期,一个盘后大涨超过 8%,市值轻松突破 4 万亿美元,另一个股价涨幅更大,接近 12%,带动相关的国内板块走高。

AI 科技巨头的强势表现,是否预示着,新一轮的 AI 热潮来了?如果是,哪些板块又值得高看一眼?

01

业绩大超预期

两大巨头 -- 微软和 Meta 的业绩到底有多好?

先看一些核心数据:

微软:

营收:二季度营业收入 76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分析师预期 738.9 亿美元,一季度同比增长 13%。

EPS:二季度稀释后每股收益(EPS)为 3.65 美元,同比增长 24%,分析师预期 3.37 美元,一季度同比增长 17.7%。

营业利润:二季度营业利润 3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一季度同比增长 16%。

净利润:二季度净利润 2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一季度同比增长 18%。

当然,比业绩数据更受关注的,还在 AI云服务。

Azure 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4%,达到 750 亿美元,其中AI 服务贡献显著。微软的 AI 相关业务年化收入运转率超过 1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5%。

Meta的情况也类似,核心的财务数据,第二季度营收 475.16 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 448.3 亿美元,每股收益为 7.14 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 5.89 美元。

其中,广告营收达 47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主要动力是AI 驱动的广告推荐系统(如 Advantage+)。

尝到 AI 技术甜头的两个大厂,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于 AI 基础设施的投资。

二季度的微软支出数据未体现任何数据中心投资放缓的迹象,并且仍然计划继续加大 AI 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数据中心和 AI 芯片(如与 OpenAI 合作);

meta 计划 2025 年资本开支达 660-720 亿美元,主要用于 AI 数据中心建设,包括部署 NVIDIA H100/H200 GPU 集群。

上周公布财报的 Alphabet(谷歌),也未体现 AI 方面 " 烧钱 " 放缓的势头,将 2025 年全年的资本支出指引上调至 850 亿美元,比此前预期高出 100 亿美元。

今年年初,市场一度十分担忧算力方面过大的资本开支,如果不能及时转化成利润,会削弱大厂的盈利能力,曾经引发资本逃离 AI 大厂。

现在看来,这种担忧并不存在,因为微软已经用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证明算力的高投入,是可以带来预支匹配的利润增长。

" 高算力资本开支 -- 高 AI 业务增长 " 这个商业环路,在质疑声中实现了完美闭环,并且在未来多年,依然有机会持续下去。

受此重磅利好消息提振,英伟达盘后股价也大涨超过 3%,可以说是另外一个大赢家。

很明显,AI 这个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不管是上游的算力、中游的云服务和大模型,以及下游的应用,依然处在大爆发阶段。

那么,对应到国内,又有哪些具体的机会值得关注呢?

02

三大重点领域

首先要说的领域,是咱们国内具备了全球竞争优势,同时已经在英伟达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一环的光模块(CPO)

实际上,早在海外 AI 大厂业绩发布之前,国内的 CPO 厂商就已经交出了高增长的财报。

新易盛 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 37-4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27%-385%;中际旭创上半年净利润 36-44 亿元,同比增长 53%-87%。

直接的驱动因素,是全球 AI 算力需求爆发,微软、Meta、阿里等云厂商加速 AI 数据中心建设,带动光模块需求倍增,还有 800G/1.6T 产品快速放量,等等。

但最根本的,是中国 CPO 厂商在全球的竞争力。

根据 LightCounting 的数据,中国光模块厂商占全球市场份额超 50%,中际旭创、光迅科技、新易盛等企业位列全球前十。中际旭创、新易盛,也已经成功进入英伟达、微软供应链。

能够有这样好的表现,主要在于中国 CPO 厂商多年以来在整个供应链中形成的优势。

例如,从研发到量产周期较国际厂商缩短 30%,如中际旭创 800G 模块从设计到量产仅用 18 个月,还有供应链成本优势,通过自动化产线,国产 CPO 的光器件封装成本比海外低 40%,而东南亚工厂的投产,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规避地缘问题。

未来,随着美国放宽对华 H20 芯片出口限制,阿里、腾讯等加速 AI 服务器采购,以及 1.6T 产品的放量,中国 CPO 厂商的订单预计会继续维持高增长。

从 Q2 公募基金披露的数据上看,公募基金有大幅加仓通信板块,CPO 成为核心配置方向。

其次,是AI 云服务领域。

在这方面,微软、亚马逊、谷歌等海外大厂已经做了商业模式的验证,特别是微软,不仅成功打破市场忧虑,而且很好地证明了 AI 云服务在整个 AI 产业链、价值链中,依然有着很高的地位。

这种模式大概率会复制到国内,一方面,国内的云服务有一些准入限制,这对国内的 AI 云服务厂商而言是利好,另一方面,云服务领域是少数寡头垄断的领域,海外是三巨头,国内能够提供 AI 云服务的,数量也不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而且,这个领域,可以说是雨露均沾,服务商以及配套厂商,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能够从中分的一杯羹。

最后要说的,是AI 应用层面。

meta 的业绩,是 AI 在广告应用上最好的证明,其他的领域,如医疗、办公、制造等应用场景,也陆续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加上 AI 消费电子、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高确定性的应用场景,应用所对应的商业空间,可能比算力还要大,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03

长期成长红利

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作为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正加速驱动数字经济提质升级,其战略地位在政策持续加码中不断跃升。国内自研大模型的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更可通过全球技术共享合作,为构建多元共生的人工智能生态贡献中国方案。

随着我国在人才供给、算法创新、算力基建和数据要素等全方位优势的持续巩固,人工智能技术迭代与场景应用将为经济增长开辟更广阔空间,相关产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在技术红利与政策红利的共振中有望持续凸显。

云计算与大数据作为数字化的基石,是实现 " 十四五 " 规划中 "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 战略的核心基础设施。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演进带来的对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云计算与大数据已成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迭代与相关应用高效运行的关键支撑。

在当前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革命浪潮中,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将持续受益于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的双向驱动,其投资和配置价值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科技赛道持续火热,人工智能、云计算主题 ETF 强势吸金。

人工智能 ETF ( 159819 ) 年内资金净流入额 67.81 亿元,最新规模 171.47 亿元;云计算 ETF ( 516510 ) 年内资金净流入额 20.18 亿元,最新规模 31.03 亿元。

人工智能 ETF、云计算 ETF 的年内吸金能力、规模均位居同类第一;且综合费率 0.2%,属于同类最低费率,为投资者布局科技赛道提供了低成本工具。

人工智能 ETF ( 159819 ) 及联接(A:012733,C:012734 ) 覆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囊括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和应用领域的龙头公司,权重股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寒武纪等。

云计算 ETF ( 516510 ) 及联接 ( A:017853,C:017854 ) 紧密跟踪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覆盖计算设备和计算服务相关领域,侧重于算力和软件应用龙头,权重股包括科大讯飞、中际旭创、新易盛、中科曙光等。

04

结语

AI 这个技术革命,所能够创造的价值,所带来的商业机会、投资机会,都会非常巨大。

如果回顾从 2023 年初 chatGPT 爆发到现在,尽管 AI 公司的股价走势有波折,但一路向上的趋势并没有改变,AI 企业是能够用高增长业绩去兑现市场预期的,这种鉴于业绩高增长下的估值扩张、股价上涨,质地是比较健康的。

即使 AI 领军企业的 PS 估值,看似高达 30-50 倍,但参考云计算发展史:AWS 在 2015 年 PS 峰值达 35 倍,随后 7 年收入增长 12 倍,AI 企业的模型迭代能力,是可以不断突破估值锚点的。

为什么我们一直说,AI 领域的投资需要长期坚守,而非被短期波动干扰?

核心逻辑在于,AI 技术革命具备不可逆性、强渗透性和指数级增长三大特征。

毫无疑问,AI 已从工具升级为数字时代的 " 电力系统 ",ChatGPT 的爆发标志着 NLP 技术跨越奇点,大模型正在重构所有行业的底层工作流,如药物研发效率提升 100 倍。

全球算力需求每 3 个月翻倍,这种基础设施级别的变革不会因短期估值波动而逆转。

即便 AI 应用处在早期,但微软 Copilot 已渗透 72% 的财富 500 强,年化 ARR 达 100 亿美元;AI 助理将取代 50% 的搜索引擎请求,AI PC、AI   手机的快速渗透,将带动万亿级换机潮。

2023 年,GPT-4 参数规模达 1.8 万亿,2024 年 Claude3 突破 10 万亿,技术进化呈现超摩尔定律速度。

放弃 AI 投资,相当于在 2000 年因互联网泡沫破裂,质疑并卖出亚马逊。

2023Q4,全球 AI 初创融资环比下降 40%;2025 年初,算力需求崩塌论四起;4 月,贸易战导致市场大跌。

回过头看,这些都是噪音,非但不应该逃离,反而应该坚守,甚至逆向交易。

因为历史已经不断证明,每次技术革命中,最终胜出的,都是那些懂得屏蔽噪音,始终如一的坚守者。(全文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微软 数据中心 etf 基础设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