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榆林 前天
【镐京笔记】国际医学的机遇与成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 年版)》,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要说未来 10 年最强的朝阳行业," 银发经济 " 必定占据一席之地。

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课题组预测,2035 年银发经济规模为 19.1 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为 27.8%,占 GDP 比重为 9.6%;2050 年银发经济规模为 49.9 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为 35.1%,占 GDP 比重为 12.5%。

庞大的市场体量背后,是老年群体对医疗、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的刚性需求持续释放。

政策东风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那些早已布局医养结合领域的民营医院,正迎来更清晰的发展路径。作为国内 " 民营三甲第一股 ",国际医学(000516.SZ)的探索已先行一步,其在该领域的实践或许能为行业提供参考。

01

重资产投入构筑壁垒

一组亮眼数据勾勒出民营医疗的发展轮廓,据报道,截至 2023 年底,全国民营医院数量达 26583 家,占总医疗机构近 70%,年诊疗量突破 7 亿人次。

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医院既是公立医疗机构的有力补充,也是医疗市场活力的重要体现,其发展态势始终牵动着行业神经。

对民营医院而言,高成本、重资产的前期投入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以国际医学为例,其采用重资产投入模式,近三年每年都会产生 5-7 亿元的折旧费用,这无疑对利润表现形成了直接拖累。" 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选择,实则是在为未来发展铺路——通过引进先进治疗系统构建服务壁垒,再借助规模效应逐步摊薄运营成本。" 业内人士如此解读。

市场正在给出积极反馈,2022-2024 年,国际医学的发展轨迹呈现出清晰的上升曲线:门急诊服务量由 154.67 万人次增加到 257.27 万人次;员工队伍由 7750 人壮大到 8858 人;营收从 27.11 亿元跃升至 48.15 亿元;归母净利润从 -11.77 亿元减亏至 -2.54 亿元。

支撑这份增长的,是两家综合性医院的稳健运营。

其中,西安高新医院作为国内首家社会资本兴办的三甲医院,1500 张总床位基本实现满负荷运转状态;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规划床位数达 8637 张,2025 年一季度,日在院使用床位数约在 3300-3600 张,成长空间逐步打开。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医学投资 10 亿元建设的质子治疗中心,预计 2025 年底正式落成。据悉,这项全球顶尖的肿瘤放疗技术,将使国际医学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全国第六家拥有该技术的医疗机构。

国际医学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透露,质子治疗系统投入临床应用后,预估每年治疗 600-700 例患者即可实现盈亏平衡。以上海质子重离子中心为例,患者一个疗程的平均收费约 27.8 万元,以此推算,这将是一笔接近 2 亿元的年收入。

02

DRG 改革带来机遇

最近,A 股上半年业绩预告陆续披露,率先 " 透底 " 的国际医学业绩表现,不仅可以观察个股表现,更能窥见行业走向。

这份成绩单呈现 " 双面特征 ":报告期内,国际医学预计营业收入为 20.1 亿– 20.5 亿元,同比去年的 24.20 亿元有所下滑;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约为 1.7-1.6 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

国际医学在业绩预告中坦言,市场波动、集中采购及 DRG 支付政策改革等行业动态调整,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DRG/DIP 支付改革与高值耗材集采,推动医疗行业从传统运营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以骨折手术为例,医保设定的 DRG 打包价若为 1 万元,医院如果以 8000 元完成治疗,可赚 2000 元;如果花费 1.2 万元,超出的 2000 元就得医院自行承担。

这种 " 打包付费 " 的模式,倒逼医院 " 精打细算 " :控制医疗成本、减少不必要检查和用药、优化治疗方案。

面对这场变革,国际医学核心聚焦精细化运营、成本管控、收入结构调整及技术赋能。

在提升盈利效能上,国际医学瞄准高 CMI 值病种,重点发展神经外科、肿瘤等高权重科室,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复杂型医疗项目,包括多项世界首例、国内首例、西北首例复杂手术。

在差异化战略上,国际医学正持续拓展 " 非医保业务版图 ",比如特需服务、健康管理、医美整形、妇儿、中医、辅助生殖、精神心理、质子治疗等,打造特色专科,既避开了医保支付改革下的同质化竞争,又能重塑其收入结构。

市场的反馈已初显端倪。2025 年一季度,西安高新医院门急诊量同比增长 1.91%,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门急诊量同比增长 8.54%。

03

差异化布局初现雏形

在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向医养结合领域转型,逐渐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共识。这不仅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更与民营医院自身的服务灵活性、设备配置优势形成了天然契合。

行业转型的背后,是一片正在加速扩容的蓝海市场。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 2686 亿元,2020 至 2025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6.1%。

这一惊人增速的底层逻辑,与人口结构的深刻变革密不可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 2.96 亿,占总人口的 21.1%;按照当前趋势,到 2035 年这一群体将突破 4 亿,占比超 30%。

" 银发浪潮 " 正在重塑医疗需求格局,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细分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些领域对服务的专业性、个性化要求较高。相较于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凭借运营机制灵活、服务特色鲜明的优势,开始在细分赛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这一轮行业转型中,以 " 综合医疗 + 特色专科 " 为核心战略的国际医学,其布局节奏颇具观察价值。该机构早在数年前便将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列为特色专科重点方向,这一选择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显现出前瞻性。

从具体实践来看,其差异化布局已见雏形。旗下老年护理院覆盖老年病、心脏病、康复医学、肿瘤等多个老年群体高频需求领域,并组建了由全国顶尖专家领衔的医疗团队。

在服务创新层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推行的 " 一科一品 " 行动已培育 40 余个护理服务品牌,其中 4 项获国家级案例奖项;数字化转型中新增的 5 类 " 互联网 + 护理 " 项目,将服务延伸至居家护理、慢病管理等场景,进一步扩大了服务半径。

这类布局并非追求短期流量,而是瞄准人口结构变革带来的长期需求。国际医学的转型成效,亦或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观察样本。

(图片来源:国际医学官微)

来源 / 镐京笔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医学 医疗 重资产 gdp 医疗机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