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胥 植
编辑 | 吴先之
i8 这款推迟了近一年的产品,也是理想重塑纯电信心必须要打赢的一仗,终于交出首份答卷。
7 月 29 日晚,理想首款纯电 SUV —— i8 正式发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这是理想汽车有史以来举办过的最大规模发布会,近两小时的时长,也超过了以往所有的新车发布会。这足以看出理想对于 i8 这款产品的重视程度。
虽然正式售价相比预售价格进行了小幅下调,仅为 32.18 万元起,但 i8 的市场反响只能说是 " 平淡 ",没有震撼,也谈不上有太多惊喜。
7 月 30 日,理想汽车在港股市场开盘即重挫 10%,收盘跌幅接近 13%。资本市场向来更关注短期表现,前期大众对于理想 i8 过高的预期,和发布会上的 " 差点意思 " 形成反差,自然会产生股价上的剧烈波动。
其背后也反映出理想正在抛弃 " 短期爆发 ",转为寻求长期价值。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苹果,每一年的新品发布会都是不及预期,但每一次都能卖得不错。目前来看,两家企业无论是产品理念还是行事风格,都越来越靠拢。例如 i8 的车身颜色,主要集中在黑白灰等经典色系上,没有特别酷炫的颜色。
就连股价表现,两者也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2023 年的 iPhone 15 发布后,由于亮点未超出市场预期,发布会中苹果股价一度大跌 2.5%;而 2024 年的 iPhone 16 发布后,股价也一度下跌 1.9%。
在华为、小米等势头正猛的对手面前,理想选择了 " 绕行 ",即不追求短期的硬碰硬,而是用一点点的势能堆积,实现长期的突围。
理想 " 学步 " 苹果
在此次发布会上,李想在品牌的经营阶段上,与苹果进行了全方位的类比,丝毫不吝对苹果的模仿和赞美。
事实上,李想曾多次公开表示对苹果模式的推崇,理想汽车也在产品理念、经营策略等方面有向苹果学习的显著特征。
在 2022 年,李想就明确表示 " 十年后希望能够做成苹果公司一样的水准 "。这一目标也贯穿了理想的产品线规划,例如在 20-50 万价格区间内,每 10 万元就有一个 " 爆款 ",形成如同 iPhone 一样的产品矩阵。
目前看来,理想已经在产品布局方面达成了初步目标:20-30 万区间有 L6,40-50 万区间有 L9,尽管 MEGA 一路跌跌撞撞地 " 复活 ",但也是实打实的 50 万元以上 MPV 的销量冠军。而 i8,自然就承担起了 30-40 万元区间的 " 爆款 " 重任。
李想曾总结苹果的核心逻辑是 " 将奢侈品功能大众化 " 和 " 用花多一点钱获得优于过于几倍的体验 ",这些理念也直接体现在了理想的多款车型设计上。
在近期回应理想 L 系列产品的 " 套娃式设计 " 争议时,李想也以 iPhone 为例,强调 " 全世界最好的产品都是套娃式设计 ",目的是通过规格精简、外观统一,来实现软件体验度的提升。
" 用户中心主义 " 和 " 体验优先 ",则是理想深度借鉴苹果的集中点。例如在出行场景,理想汽车主要围绕大空间、舒适性来做文章,打造 " 移动的家 " 概念,这种聚焦核心功能,去除非必要设计的理念,正是苹果简洁主义的一个侧影。
技术层面,理想虽然并未达到苹果的 " 颠覆级创新 ",但无论是端到端的最快量产交付、VLA 的业界首发,还是理想同学的持续升级,都展现出理想在核心技术自研方面的成效。
段永平曾在分析苹果时指出,在产品过渡期,商业模式可能面临挑战。例如若苹果连续两年推出的新产品失败,或者上一个产品不够轰动,即使客户忠诚度较高,也可能对公司的业绩和市场地位产生不利影响。
这也解释了理想从增程转向纯电的巨大难度和挑战。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年未发新车的理想,销量并未明显掉队,已经足以体现其基本功的扎实。
" 回归长期健康 " 的变革
i8 身上的从 " 短期 " 到 " 长期 " 的变化,背后是理想汽车近一年来改革的缩影。
去年 MEGA 的失利,直接打乱了理想汽车整个纯电业务线的规划,为此理想数十位核心高管经历了多轮研究与复盘,试图找出失败原因。
李想在内部信中总结,团队最大的错误,首先是误判战略节奏,将 " 从 0 到 1" 当做了 " 从 1 到 10";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过分关注销量的欲望问题," 从上至下过于关注销量和竞争,让欲望超过了价值,让我们原本最擅长的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显著下降 "。
为此理想将 80 万的全年销量目标下调至 56-64 万辆,同时启动组织架构升级,CEO 办公室所属品牌、产品、商业、战略等部门整合为 " 产品与战略群组 ",压缩决策链条。
经过多轮讨论后,理想决定将 MEGA 独立出来,定位为不追求规模的品牌符号,而纯电 SUV 则自成一条产品线,也就是如今的 i 系列,与 L 系列组合起来,正是理想的品牌名 Li。
为此 i8 经过了多轮造型的改动,包括重新开一套模具,设计改动所投入的资金就有约 20 亿元。还有将 i8 的 CDC 方案从单阀改为双阀,又改回单阀的举措,以巨大的试错成本,只为提升最终的行驶质感。
理想自上而下的一系列变革,才有了如今 i8 这款 SUV 的全新定义——同时具备越野车的全能性、轿车的操控性和上下车便利性,以及 MPV 的舒适性和大空间。
在 5 月的一场沟通会上,理想 CFO 李铁表示,纯电车型的整体销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将在下半年发布的 i8 和 i6 能否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另一个典型例证,是理想在近期抛弃了向华为学习的 PBC 绩效管理模式,重新回归 OKR 模式。一方面是简化考核管理,减轻员工焦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过度关注短期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长期的业务发展和创新。
这意味着 " 及时纠偏 " 的理想,开始强调 " 方向对齐 " 而非 " 硬压考核 ",从 " 狼性文化 " 转向激发员工的创新力和自驱力。
前华为荣耀终端市场营销部部长邹良军在 2023 年加入理想后,将理想全国零售团队划分为 26 个战区,以内部赛马的方式追逐销量目标,但 2024 年理想的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 31.37%。今年 6 月,邹良军已卸任理想销服群组负责人,转为公司顾问。
纯电仍在迷雾中
虽然 MEGA 已经解锁了 " 首款失败后又成功站起来的车 " 这一成就,i8 也具备极强的竞争力,但这并不代表理想的纯电战略已经取得成效,而是仍旧处于极大的不确定性中。
从外部环境看,六座纯电 SUV 赛道刚刚进入大众视野,就已经处于惨烈的竞争之中。无论是理想 " 老对手 " 问界即将在 8 月推出的纯电版 M8,还是秋季上市的特斯拉 Model YL,又或者在价格方面更具优势的乐道 L90,可以说都是难缠的对手。
更何况堪称 " 核弹 " 的小米 YU 7。尽管在不少人看来,小米与理想用户群存在巨大差异,两者不能视作在同一个赛道竞争,但在零和博弈的汽车行业,小米的无差别攻击,注定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波及。
从 i8 自身来看,同样存在一些槽点。尽管宣传 " 入门即豪华 ",但根据当下舆论,不少用户并不买账,这更多集中在 Pro 版本上。
比如 30 多万的车使用地平线 J6M 芯片,这被一些人认为 " 诚意不足 "。
Pro 版本也没有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而是搭载了欣旺达的三元锂电池,相比前者,与广汽、五菱等厂商绑定更深的欣旺达,其标签更多是 " 性价比 " 而非可靠性和豪华性。
此外,Pro 版甚至没有冰箱彩电这一理想的核心卖点,包括 Max 版本也没有后舱娱乐屏,只有 Ultra 顶配版才完整还原了理想的 " 传统 "。在用户看来,这是一种 " 逼着自己买顶配 " 的配置策略。
但理想显然对于产品有着高度的自信。此次 i8 从锁单到交付,为用户留出了 20 天的 " 冷静期 ",这种在当下环境中 " 反其道而行之 " 的销售策略,反映出理想并不惧怕对比,也不怕对手抢单,而是更关注用户感受。
正如李想对 i8 的外观评价为 " 第一眼有点丑,但是越看越好看 ",理想对于 i8 的定义与 MEGA 一样,均为 " 慢热型 " 产品,希望是通过逐步获得用户和市场认可,再进一步实现销量的持续增长,即 " 流水不争先,只争滔滔不绝 "。
虽然效果还需留给时间去验证,但相较去年,理想如今的纯电步伐已经走得足够 " 稳 ",而绕开巨头围堵,以长期价值替代短期爆发的选择,也让理想有了更为充足的后劲和想象空间。
微信号|TMTweb
公众号|光子星球
别忘了扫码关注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