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 07-31
港股将迎“鱼子酱第一股”?承包全球1/3鱼子酱生产 浙江国资追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科创板日报》7 月 31 日(编辑 梁又匀)近日,中国头部鱼子酱生产加工商鲟龙科技股东大会通过表决,决议终止 A 股新三板挂牌,目前公司股票已停牌。**

鲟龙科技 2024 年 3 月登陆新三板,对于上市仅一年多就终止挂牌的情况,公司公告表示,这是基于公司所在行业发展状况及自身战略发展的整体规划考虑,为更好的集中精力做好公司经营管理,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高经营决策效率,实现公司及股东利益最大化。终止挂牌后,公司将继续深化主营业务发展,全面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鲟龙科技主营鲟鱼的全人工繁育、生态健康养殖、鱼子酱精深加工、鲟鱼的综合开发利用、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国内外市场营销在内的全产业链综合开发。公司依托鱼子酱品牌 " 卡露伽 ( KalugaQueen ) " 在中国及全球市场销售鱼子酱、鲟鱼肉相关产品。

有消息称,鲟龙科技将考虑赴港股二次上市。对此消息,截止发稿前,鲟龙科技方面尚未做出回应。

作为全球最大鱼子酱生产商,鲟龙科技冲刺港股上市,能否赶上今年的港股消费上市热潮仍需持续观察。

鱼子酱变 " 中国土特产 ",占全球市场份额超 1/3

鲟龙科技成立于 2003 年,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饲养鲟鱼的企业。公司创始人王斌毕业于大连海洋大学淡水鱼业专业,在创立鲟龙科技前,其已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担任科技开发处副处长职位,1998 年起负责牵头、推进鲟鱼繁育技术工程。

经过 5 年的探索和技术攻坚,鲟鱼在我国北方的人工养殖技术初步获得成果。尽管研究院的重点在种群保护、基因研究等科学用途,但身为负责人的王斌则敏锐地嗅到了鲟鱼更大的经济产业价值——鱼子酱。

2003 年,王斌辞职开展鲟鱼产业商业化尝试。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浙江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他筹资超 600 万元成立鲟龙科技,并将规模化养殖中心从北方迁至南方浙江。

公开信息显示,自上世纪 80 年带以来,欧洲等地就积极探索研究鲟鱼人工养殖、加工技术。受此前过度捕捞影响,野生鲟鱼全球种群规模急剧收缩,野生鲟鱼鱼子酱的进出口买卖被逐步限制,并最终被禁止。

在这一全球鱼子酱消费供不应求的时期,鲟龙科技迅速抓住了市场机遇。

在辗转千岛湖、乌溪江,升级养殖水体降温技术后,2006 年,王斌在衢州建起首个鲟鱼加工中心,开始对国内外销售鱼子酱," 卡露伽 " 品牌也由此诞生。

成功打开欧洲鱼子酱消费市场后,至 2013 年,衢州鲟鱼加工中心逐步扩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鲟鱼加工中心。该基地养殖容量达 1200 吨,年产出的鱼子酱达 35 吨。基于衢州的成功经验,鲟龙科技将养殖中心不断拓展至江西、四川、辽宁、湖北等省,累计在全国建设 8 个鲟鱼基地。

目前,公司鲟鱼整体养殖规模达 1.3 万吨,年加工鱼子酱规模可达到 250 吨、鱼肉产品 2000 吨。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数据显示,2023 年鲟龙科技鱼子酱出口量占我国出口的比例为 69.58%。在国内市场,鲟龙科技的鱼子酱市场占有率可达 80%。最新数据显示,鲟龙科技目前生产约全球 35% 的鱼子酱,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商。

2013 年以来,鲟龙科技年营收增速均稳定在 10% 以上,部分年份营收增速可达 20%;同期净利润增速则稳定在 20% 以上。截至 2024 年末,鲟龙科技总营收规模达 6.7 亿元,同比增长 15.95%;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达 2.93 亿元,同比增长 23.62%。其中,鱼子酱营收占比 92.08%,海外收入占比 83.4%。

在鱼子酱出口的利润加持下,国内也涌现出不少鲟鱼养殖加工企业,鲟龙科技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例如,来自四川的润兆渔业为全球第二大鱼子酱生产商,2023 年产量可达 50 吨,全球市场占有率为 12%。除了南方地区,在西北背靠冰山融雪的天然水源地区,甘肃渔乐鲟鱼鱼子酱今年也正式对外亮相,迅速收获了来自欧洲、南美、中东的订单。

IPO 历经波折,二次上市能否成功?

相较于鲟龙科技用时不足一个月就终止挂牌的 " 火速拍板 ",其上市历程十分波折。

2012 年起,为支撑鲟鱼养殖规模在全国扩张,鲟龙科技开始尝试冲刺创业板。然而在此后的 4 年内,鲟龙科技受关联交易、股东法律纠纷、出海业务数据等问题,始终无法过会上市。

上市被否的经历也让鲟龙科技最为重要的外资财务投资人、老股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选择退出持股。鲟龙科技估值一度暴跌至不足 7 亿元。受此影响,市场对于 " 鱼子酱 " 业务未来增速的判断、鲟龙科技的内部经营状况也保持了谨慎态度。

2018 年起,鲟龙科技陆续通过股权转让、股权融资等形势完成多次融资,吸引了天邦食品、沣石资本、中信金石、中信证券等机构参投。

其中,2022 年背靠国资的浙江农业发展集团独家参投了鲟龙科技最后一轮融资,是时隔十余年的再度追投。在获投的第二年,2023 年鲟龙科技的衢州养殖基地被认定为 " 浙江省未来渔场 "。

接连拿到融资并非没有 " 成本 ",王斌不得不持续转让手中持股。鲟龙科技持股名单显示,作为实控人的王斌最终持股比例为 32.96%,沣石资本则持股 18.27% 为第二大股东,而拥有国资背景的三家投资公司则总计持股 13.95%。

与此同时,鲟龙科技还与中信证券、金石投资签署了上市对赌协议,公司需要在 2024 年 12 月前完成上市,否则投资机构有权要求公司回购股份。该协议随着鲟龙科技完成新三板上市顺利被废除。

鲟龙科技登陆新三板一年多以来,公司的交易并不活跃。公司也早早于 2025 年 4 月提前解禁了所有股东限售。公司股价仅在今年 7 月初高管兼大股东邱沈林集中竞价减持、公司首次分红期间出现急涨急落,一度导致停牌核查。

有观点认为,上述解禁、减持、分红等动作均系为公司二次上市做准备。

2025 年以来,A 股转港股上市成为 "A+H 股 " 的公司累计已有 10 家,有意向赴港上市的近 80 家,明确已递表排队的则超 40 家。

此外,在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头部明星消费公司的带动下,港股消费上市也迎来新高,市场重点关注可选消费、情绪消费等概念。即便剔除 "A+H 股 ",单独港股募资上市的消费企业也达到十余家,融资超百亿港元的企业达 7 家。

在火热的消费上市热潮中,鲟龙科技此时转赴港股上市,有望因 " 港股鱼子酱第一股 " 的头衔而备受市场关注。不过当前鲟龙科技尚未披露更多情况,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鱼子酱 港股 浙江 新三板 科学研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