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 前天
报名球员60%为学生,“赣超”能否踢成下一个“现象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tiyu1.html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首轮观赛总人数 66960 人,3 万张门票一秒抢完。" 苏超 " 爆火出圈," 赣超 " 成为落地最快、热度最高的地方性足球联赛。

5 月以来," 苏超 " 的成功点燃全国各地创办 " 省超 " 的热情,多地显露跟进意向。但现实却是—— " 川超 " 延期,多个省份的相关赛事仍停留在研究阶段,唯独 " 赣超 " 迅速完成筹备。

7 月 12 日," 赣超 " 第一轮第一场,南昌队主场对阵景德镇队。当天比赛,南昌八一体育场涌进 14521 名观众。" 赣超 " 开局,人气火热,首轮比赛累计吸引 66960 名观众;第二轮观赛人数增至 78434 人。7 月 20 日,赣州队主场 1:1 战平宜春队,本场比赛到场人数达 36249 人,创造 " 赣超 " 比赛到场人数新纪录。

如今的 " 赣超 ",一票难求。" 现在所有的电话和微信,基本都是找我要票。" 江西省足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王贤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 赣超 " 比赛现场 图源:江西省足协

一旦成名,便难免被置于比较之中。

在网络上,人们总会拿 " 赣超 " 和 " 苏超 " 的规模、赛事运营细节等一一对照。有人说 " 赣超 " 赛事组织还不够 " 苏超 " 成熟;也有人觉得 " 赣超 " 的球员水平与 " 苏超 " 有差距,观赏性稍逊一筹。

王贤敏直言," 赣超 " 脱胎于 2021 年启动的江西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办赛时间不晚于苏超,且无意与 " 苏超 " 比较,初衷是打造具有江西特色、充满烟火气的赛事,将足球场变为展示江西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的窗口。

江西省足协副主席、九江队领队黄瑞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比起追求赛事的专业竞技水准或商业热度,更希望大众在 " 赣超 " 的带动下获得纯粹的快乐,让足球真正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对于 " 赣超 " 的未来发展,王贤敏表示,目前正着力升级赛事体验,把球迷留在赛场,不希望 " 赣超 " 是一阵风,而是要扎实办赛,让 " 赣超 " 走得更远。

" 赣超 " 早有筹谋

" 赣超 " 并不是临时起意、仓促推出的。

雏形始于 2021 年," 赣超 " 联赛的前身是江西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当时,赛事由江西省体育局、江西省教育厅联合主办,江西省足球协会承办,以俱乐部为单位,对标中国足协的中冠联赛,是江西首个主客场制的男子成人足球赛事。

2021 年,比赛共有南昌红滩谷、九江力之源等 6 家俱乐部参赛。后续,比赛规模逐年扩增,2022 年参与俱乐部达 7 家,2023 年和 2024 年均为 8 家。

等到筹备 2025 年赛事时,省足协结合江西的经济环境及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实际,发现难以继续效仿经济发达或足球发展成熟地区的模式——即让业余俱乐部获得稳定赞助并支撑漫长的赛季,因此萌生了以城市为单位办赛的想法,以此调动当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其中,为足球发展提供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今年 4 月,江西省体育局正式印发了举办 2025 年江西省足球超级联赛的的通知。

通知指出,参赛单位为江西 11 地市及赣江新区,比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南、北两个赛区主客场双循环;第二阶段南、北赛区各前四名进行主客场交叉排位赛决出名次。各代表队的交通、食宿、服装等费用自理,参加客场比赛组委会每场补贴客队一万元经费(含交通、食宿等费用)。

王贤敏解释称,采用 " 分区对抗 + 交叉对决 " 的分阶段复合模式,主要考虑到江西的南北地理跨度较大,所以赛事先按南北区域划分,各决出 4 强后再展开跨区对决,这既兼顾了实际情况,又增强了竞技性与结果的偶然性。

在办赛模式上,赛事由过去省级层面的 " 独唱 " 升级为 " 政府主导 + 地方协同 + 协会运营 ",由省体育局和各设区市政府共同主办,各设区市体育局和省足球协会承办,不仅强化了赛事的统筹力度,还让赛事与地域归属感紧密相连。

赣州市全民健身中心 刘勇 / 摄 江西足协供图

" 赣超 " 采用低票价策略,门票价格多为免费或 1-10 元,因此收入主要依靠广告。王贤敏表示:" 赛事现场的广告位在比赛之前就已全部售罄,从省级办赛角度看,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A 股上市公司盈新发展(000620.SZ)为本届 " 赣超 " 总冠名商,此外,其合作伙伴还涵盖银行、通信、空调、体育、食品等多个领域。同时,各个赛区也在积极展开招商。

对于各个地市赛区的运营,王贤敏解释道,各地政府算的是一笔包含社会价值与长远效益的 " 大账 "。

" 若单看门票收入,显然难以覆盖当地的实际投入——场馆改造升级、单场赛事的警力部署、安保防控以及多部门协调配合等,都是不小的开支。" 但他同时强调,地方政府有着更深远的考量:" 每场比赛带来的价值是多维度的,既能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也能借赛事平台全方位展示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更能有效吸引外地游客到访,带动消费与城市影响力提升。"

" 赣超 " 带来了哪些改变?

" 苏超 " 珠玉在前," 赣超 " 开赛在后,比较难以避免。王贤敏直言," 苏超 " 成功出圈,为各地提供了范本。这一示范效应在 " 赣超 " 诸多设计之中也清晰可见。

两者都以地级市为单位组建代表队,用 " 为家乡而战 " 唤醒城市荣誉感—— " 苏超 " 实现 13 个地级市全员参与," 赣超 " 则覆盖江西 11 个地市。

" 苏超 " 爆火,离不开与社交媒体共振。网络热梗频出,直接扩增了 " 苏超 " 的影响力。为此," 赣超 " 也打磨出两句核心口号。" 因为江西人之间都喊‘老表’,所以我们搞了‘谁是大俵哥’这个口号。" 王贤敏介绍说," 另一个‘以球之名,为城而战’,就是想把赛事与城市自豪感紧紧绑在一起。这样一来,球员的劲头能被调动起来,球迷看球也更有归属感。"

" 赣超 " 比赛现场的观众席 图源:江西省足协

" 苏超 " 的 " 票根经济 " 也被 " 赣超 " 灵活运用。

" 赣超 " 让球票变身城市 " 文旅一卡通 ",球迷可凭票享受景区、酒店优惠;同时注重文体结合,赛事中场增设 " 城市文化秀 ",展示当地非遗文化和城市特色文化;消费方面,在主场外划定区域开展 " 赣超夜市 ",让球迷直接在球场周边体验到当地特色美食,购买本土文创和地标产品。

而在文化表达上," 赣超 " 的创新更显独特。

它将地域文化融入赛事全链条:奖杯采用青花瓷设计,口号 " 谁是大俵哥 " 结合江西方言,赛前球员交换地方特产,赛后 " 深情款款 " 地互致书信。这种 " 文化浸润 " 策略让每场比赛成为地域文化展演,相比 " 苏超 " 更多依赖网络热梗制造话题," 赣超 " 则更注重让本土文化通过赛事细节自然渗透。

阵容构成的差异,则勾勒出两者定位的分野。

" 苏超 " 允许每队引进 3 名属地关联职业球员,在 " 民间赛事 " 的标签上,保留一定观赏性。" 赣超 " 则坚守全业余阵容,513 名报名球员中 60% 是学生,平均年龄仅 23 岁,涵盖教师、厨师等多个职业。" 从参赛阵容看,‘赣超’更像各地青训实力的比拼场。" 王贤敏的观察点出关键。

近年,江西持续推动足球改革,大力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培养足球基础人才,为此次 " 赣超 " 球员的招募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储备。

例如,江西宜春市持续探索 " 市队校办 " 模式,将市级足球梯队深度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当地多所学校积极参与其中。2018 年以来,仅宜春九中就培养出足球特长生 210 名;在今年的 " 赣超 " 比赛中,该校还为赛事输送了一支队伍。

不过。" 赣超 " 还有诸多待改进之处。比如,基础设施仍有提升空间。全省尚无 6 万座以上体育场,前两轮比赛中,有两个赛区仍在学校场地办赛,大部分场地采用人工草皮。

江西各地正行动起来,推动改变发生。

目前,江西各地体育场馆正进行升级改造。其中,上饶、吉安、景德镇等赛区的场馆将于 8 月完成更换;针对观众反映的球衣拼音认不出的问题,赛事方也陆续换成中文名字;直播画质、解说及机位设置也在持续优化。

王贤敏表示,通过对比看见差距,吸纳各方提出的意见," 赣超 " 才有了升级赛事的迫切意愿,进而促进并带动了江西各地对体育场馆公共属性的重视和公共设施的改造升级。这无疑是 " 赣超 " 带来的积极影响。

如今," 赣超 " 的办赛模式也带来示范效应。7 月 25 日至 7 月 27 日,福建省足协已前往江西进行调研,探索 " 足球 +" 发展路径谋划文体旅融合发展,以及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的组织举办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足协 江西 南昌 九江 宜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