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营销史上,或许很少有一次品牌行动,能像格力朱磊在火焰山的 " 玩命直播 " 这样,把技术实力、品牌人格与传播真实感三者拉到如此高密度的交汇点。
2025 年 7 月 29 日至 31 日,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在吐鲁番火焰山最炽热的核心地带,一间全玻璃密闭屋内,进行了一场长达 48 小时的不间断直播挑战。他没有请代言人、没有走流程表演,而是作为企业高管本人,在摄氏 75 度地表温度下,仅凭一台格力空调维持冷气供应、完成饮食起居、直面生理极限。这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场营销回归 " 真诚战场 " 的公开实验。
1. 不再讲 " 效果 ",而是让人看到 " 后果 "
传统营销总在展示产品效果:制冷快、噪音小、节能优。但今天的消费者对数据早已麻木,对 " 实验室环境下的测试结果 " 天生警惕。朱磊这一行为最大的突破在于,他用一场直播,不讲产品的效果,而是把自己置于 " 如果这空调不行,我可能会出事 " 的后果之中。
这是一次品牌用 " 代价 " 换取信任的尝试。他没有多说一句产品词,而是用 48 小时真实出汗、入睡、吃饭的直播体验,把产品价值具象为 " 人的安全感 "。
这比任何一次 " 广告植入 " 都更有效,也更有传播穿透力。
2. 在内容泛滥时代,品牌只有 " 把自己放进去 " 才值得信任
我们正处于内容大爆炸的时代。每一个用户的社交媒体主页上,堆满了品牌内容、红人带货、KOL 测评。在这种背景下,品牌要赢得注意力和信任,不是制造内容,而是制造信任机制。
朱磊的直播正是一次信任机制的刷新:不是请别人说你好,而是你自己亲自站出来,用企业高管的身份担保产品品质,用真实身份背书品牌价值。
这种做法不仅让格力的产品可信,更让品牌的 " 人格 " 可信。它让消费者看到,一个品牌不是靠包装自己,而是敢把自己放进去。
3. 高温环境只是 " 道具 ",真实挑战才是传播逻辑的核心
火焰山并非首次被空调品牌选为挑战场地。过去各家企业都曾在此做过 " 高温测试 ",但多是营销秀场化:请网红、测个短时间的温度,再剪个视频做传播。消费者看完只是 " 知道 ",不会 " 相信 "。
而格力这次,不仅把直播时间拉长至 48 小时,还将参与角色换成公司高管,直播过程去滤镜、无剧本、全透明。这一切构成了一次 " 营销去包装化 " 的逆向传播实验。
它不再依赖技巧堆砌,而是依赖 " 事件本身的不可替代性 "。换句话说,别人可以复刻火焰山测试,却无法复刻一次真实到让人 " 替他捏把汗 " 的 48 小时挑战。
4. 高管人格IP的崛起,是品牌传播的下一个引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直播不仅仅传播了空调的性能,更打造了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企业高管 IP ——朱磊。
在 " 人设经济 " 持续升温的当下,品牌越来越需要具象化表达自我:你是谁?你相信什么?你为用户做到什么地步?传统品牌常用的是代言人,甚至虚拟人。但最有说服力的表达者,永远是企业自己的人,尤其是高管。
朱磊不是第一次出圈,但这一次火焰山直播,把他与格力品牌价值的绑定拉到了新高度:一个市场总监,敢把自己放进烤箱,只为证明产品不是讲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这种人格化的信任资产,将成为品牌未来传播中的关键资源。
5. " 玩命营销 " 的背后,是让品牌传播回到 " 价值原点 "
很多人调侃说,这是一次 " 玩命营销 "。确实,从场景设定来看,火焰山 + 玻璃屋 + 高温 +48 小时,危险指数不低。但营销的尽头不是玩命,而是让产品回归价值、让营销回归真诚。
这次火焰山挑战,不是炒作,不是噱头,而是一次有温度、有信念的品牌行为。它用极限挑战做了一次极限传播实验,背后却传递了最朴素的信号:一个敢让高管亲身验证的品牌,值得被信任。
传播的尽头是信任,信任的起点是 " 唯真不破 "!
在卷到极致的营销战场上,格力这次以朱磊之身,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以人的真实体验为媒介,以企业的真诚担当为内容,以品牌的信任构建为目标。
不是为了 " 火 " 而制造 " 热 ",而是用一场真正的热,把 " 信任 " 炼出来。
营销的下一站,不是更花哨的创意,而是更真实的战场。真正的传播力,不是讲了什么,而是敢不敢把自己放进去。
格力做到了,朱磊做到了。这一次,火焰山没有烧化品牌,反而烧出了品牌的底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