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机构 Canalys 在今年初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 PC 市场将于 2025 年全盘复苏,并进入商用市场更新周期。Canalys 作出这样的判断,不止是因为微软在 2024 年 11 月 1 日宣布于 2025 年 10 月 14 日终止对 Windows 10 系统的支持服务,还因为 AI 正在肉眼可见地影响商用场合的效率,成为商用市场更新的重要力量。
更新动力变化的同时,现如今商业用户对机器的要求也在变化——在原有要求的长时间运行多任务并行操作的稳定性需求之上,越来越多商业用户会倾向选择更高性能的硬件配置,避免产生明显的沉没成本。结合商业用户本就较为敏感的成本把控触觉,AMD 锐龙 8000G 系列处理器无疑会成为他们的备选项。其中,AMD 锐龙 7 8700G 处理器,将会是更能挑起目标人群兴趣的产品。
AMD 锐龙 7 8700G 基于 Zen 4 架构,以 4nm 工艺打造。它实现了 8 核心全大核合共 16 线程的配置,基础频率为 4.2GHz,加速频率可达 5.1GHz,配备 16MB 三级缓存。
在此基础上,AMD 未雨绸缪地为 AMD 锐龙 7 8700G 搭配上基于 AMD XDNA 架构打造,算力达到 16TOPS 的 NPU。与此同时,基于 RDNA 3 架构的 Radeon 780M 集显也被 " 安排上车 "。将每一部分单拎出来看,性能表现都是可圈可点;CPU+GPU+NPU 组成协同计算架构,更是全面覆盖通用计算、图形渲染与 AI 加速需求。然而,AMD 锐龙 7 8700G 的默认 TDP 仅为 65W,在不禁让人惊讶的同时,也对散热和使用成本这两大块有了把控的信心。
当然,市场上并不会只有 AMD 锐龙 7 8700G 一个选择。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就是对位的产品。它由 8 个性能核心和 12 个能效核心,组成 20 核心 28 线程。这种 " 大小核 " 的设计,原意是为了更好地平衡性能输出和能效控制,但现如今很多软件乃至操作系统本身,还是缺乏对这种硬件调度方式的支持。
与此同时,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从设计到特性,也显露出与未来商用场景逐渐脱节的趋势。更容易被看出的,当然是英特尔 UHD 770 核显架构老旧性能不足,以及没有内置 NPU 这两大硬件层面的不足。实际使用中,最大仅支持 192G 内存容量,缺乏对 AVX-512 指令集,也会在商用场景中导致维护成本增加。
从账面数据看,AMD 锐龙 7 8700G 拥有提早布局的优势,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则是符合传统认知的高主频和多核心。两者究竟孰胜孰败,还是得通过实际使用场景进行对比。为此,我们选来了两款具有代表性的配置。
AMD 锐龙 7 8700G 方面,我们选来了联想启天 M550。它搭载 AMD 锐龙 7 8700G 处理器的同时,还搭配了频率为 5200MT/s 的 32GB 容量双通道 DDR5 内存条加持,让处理器不受内存瓶颈印象,尽情发挥性能。与此同时,机器搭载了 1T 容量的高速固态硬盘,进一步提升了整套系统的操作效率。
用于对照的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同样是配置了 32GB 容量双通道 DDR5 内存条和 1T 容量的高速固态硬盘,其余周边硬件基本一致。
与过去不同,这一次的对比,先从性能释放测试开始。了解英特尔 14 代酷睿处理器的朋友都知道,要使得这一代的处理器完全发挥性能,得触碰到 PL1。拷机测试中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此时处理器的功耗来到 226W,封装温度来到了 100 度。
在正常商用环境中,受到电源等硬件的限制,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很难跑到这样的功耗,意味着性能将会大打折扣。对比之下,AMD 锐龙 7 8700G 在完全性能释放时,功耗仅为 65W,而封装温度也仅为 79.2 度。从长时间使用的角度看,AMD 锐龙 7 8700G 不仅可以节省更多用电成本,而且对散热要求相对较低,意味着使用时对空间的要求较为灵活。
接下来,是商业用户较为关心的传统测试。PCMARK 是一款能够全面探查处理器在日常商用场景中表现的软件。AMD 锐龙 7 8700G 得到了常用基本功能 10534 分,生产力 10040 分,数位内容创作 9256 分的成绩。
对比之下,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常用基本功能 10840 分,生产力 11558 分,数位内容创作 15608 分的成绩,反映出了两个要点。首先,在日常办公场景中,这两款处理器的性能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其次,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在生产力和数位内容创作得分的优势,更多是靠处理器的核心数线程数优势来达成。
而在对核心显卡性能的测试中,AMD 锐龙 7 8700G 在 3DMARK Time Spy 中得到了 2608 分的成绩。作为对比,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的 UHD770 核显仅有 807 分的成绩。由于多媒体工作的增加,现如今商业用户对显卡的性能要求也在提高。AMD 锐龙 7 8700G 内置的 Radeon 780M 核心显卡还支持 AV1 视频规格,可以回放更高质量的视频,对提升工作效率是莫大的助力。
同样提升工作效率的,还有 AI 算力表现。从前面的账面数据对比中,AMD 锐龙 7 8700G 已经明晰了 CPU+GPU+NPU 组成的协同计算架构,有着明显的代际优势。Procyon 的 AI 测试中,则是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AMD 锐龙 7 8700G 获得了 PHI 3.5 296 分,MISTRAL 7B 255 分,LLAMA 3.1 209 分,LLAMA 2 203 分的成绩。
对比之下,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在此项测试中,成绩为 PHI 3.5 181 分,MISTRAL 7B 141 分,LLAMA 3.1 138 分,LLAMA 2 138 分。AMD 锐龙 7 8700G 实现的翻倍得分领先,足以证明 AMD 在架构设计上的前瞻性。
在基于 Ollama 进行的 AI 实战测试中,我们为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配上了独立显卡,这也是弥补英特尔 14 代酷睿处理器在 AI 算力方面不足的常见做法。在 " 什么是 AI PC" 问题中,得到独立显卡加持的英特尔酷睿 i7-14700 处理器,实现了 41.20tokens/s 的成绩。
相比之下,AMD 锐龙 7 8700G 仅凭 CPU+GPU+NPU 组成的协同计算架构,已经可以实现 12.93tokens/s 的表现。结合加入独立显卡所需费用来看,AMD 锐龙 7 8700G 显然能够凭借成本优势,更受商业用户的青睐。
随着这一波更新周期的需求变化,上面对比的两款处理器,会愈发常见于 OEM 商务整机市场。也正是因为这一波更新周期的需求变化,大家可以感知到,主频与核心已经很难直接与好用划等号。现如今的应用环境,已经对处理器提出了新的需求。
因此,AMD 早在 2023 年 CES 期间宣布在处理器中加入基于 XDNA 架构打造的 NPU,在现如今看来不仅是 " 神之一手 ",而且因为 AI 影响商用场合的进程加快,而实现了超出预期的价值兑现。与此同时,AMD 坚持 " 全大核 " 的架构,显然也更适合商用市场对长时间稳定性的需求,从根源上避免硬件调度出错而导致的效率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XDNA 架构并不是 AMD 锐龙 7 8700G 独占。整个 AMD 锐龙 8000G 系列处理器中,我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一手 " 普天同庆 ",意味着商业用户可以更灵活选择具体配置,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达成尽可能让人满意的效果。毕竟 IDC 的调查报告称,现如今 73% 的商业用户在更新机器时,会受到 AI 能力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次测试的联想启天 M550,前面板上方提供了 6 个 USB-A 5Gbps 接口,1 个 3.5mm 麦克风接口以及 1 个 3.5mm 耳机接口。
机身背面更是提供了 3 个 3.5mm 音频接口,1 个 PS/2 鼠标接口、1 个 PS/2 键盘接口、1 个 HDMI 2.1 TMDS 接口(3840x2160@60Hz)、1 个 VGA 接口(1920x1200@60Hz)、1 个千兆 RJ45 网口以及 4 个 USB-A 480Mbps 接口。
此外,这款联想启天 M550 的主板上还提供了三个 SATA 接口,并内置了无线网卡。整体来看,这款机器不仅适应当下潮流,而且未雨绸缪,更是呼应了 AMD 一贯以来坚持的 " 处理器接口生命周期较长 " 的优势。
事实上,AMD 的优势,并不只体现在 " 处理器接口生命周期较长 " 上。伴随着 PC 市场的稳定、复苏和发展,以及微软终止对 Windows10 系统的支持,搭载 AMD 处理器的商用机型,其优势将会在实际使用场景中逐渐浮现:它不仅是一款符合传统商业用户需求的高性能低能耗处理器,更是有能力带动 OEM 厂商产出更多针对细分场景需求的机型,成为企业数字化升级中 " 降本、提效、抗风险 " 的关键支点。
而从 AMD 锐龙 8000G 系列处理器身上,我们更是可以在众多优势叠加所形成的 "N-0.5" 代特性上,感知到 AMD 的宏图大略:AMD 在未来很有可能充分发挥自身产品线和 AI 布局的优势,构建出 " 入门轻办公 - 中端多任务 - 高端专业办公 " 的全场景产品矩阵。从自身到带动,AMD 不仅为 OEM 厂商带来产品力,更是让经济重点支撑的中小企业,能够以合理成本获得最适配的生产力工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