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4 日,值格力高进入中国三十周年之际,格力高首次向媒体开放其位于上海奉贤的生产基地。作为 " 根植中国、共生发展 "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开放全面展示了企业在智能制造、本土研发、绿色转型等方面的长期实践,折射出格力高三十年来深耕中国市场的进化轨迹。
这不只是一座工厂的故事,而是一家跨国企业对 " 本土化可持续发展 " 的深度回应。
从 1995 到 2025,一张制造网络支撑全国供给
格力高与中国市场的故事始于 1995 年,在上海闵行设立首家工厂,正式开启 " 在华制造 " 的探索之路。三十年间,格力高持续扩充产能、升级系统,已构建起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制造网络。此次本次开放的奉贤工厂,是格力高在中国 " 智能制造升级 " 的样板工厂。
步入奉贤工厂百奇生产线,智能化改革保障了企业对品质的坚守—— AI 视觉检测系统以毫米级精度捕捉产品瑕疵,替代传统人工质检;AGV 物流机器人沿预定轨道高效配送原料,降低人工作业强度。
整座工厂已全面部署数字化看板与产线能效管理系统,实现对产量、温度、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控。这一数据驱动体系覆盖了从原料入库、烘焙、包装冷却到出库全流程,不仅提高生产效率,也确保 " 美味与健康 " 的理念落地于每一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体验。
本土研发,链接 " 健康中国 " 时代命题
这套数据驱动的智能体系,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产品体验的同时,也成为格力高深耕中国市场的基石。格力高的产品创新,植根于本土洞察。早在 1999 年,企业就在中国设立集团首个海外研发中心,并于 2023 年获评外资研发中心,成为全球创新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研发与工厂建立了紧密联动机制,实现 " 本土洞察—试产验证—快速量产 " 的高效路径。近年来,格力高持续在减糖、植物基、功能化营养方向推出多个本地适配产品:百醇系列通过减糖 30% 配方,满足 Z 世代 " 低负担甜食 " 偏好;扁桃仁效果植物奶结合武夷山大红袍茶液,创新 " 茶味植物基 " 新体验;必思可益生菌饼干在全球通用配方基础上,针对中国儿童饮食结构优化成分配比,每份含 1.2 亿 CFU 益生菌与乳矿物盐。
此外,格力高还与食品协会以及多所高校开展创新合作," 百变杯 " 大赛等项目鼓励年轻人才参与健康零食设计与研发,构建开放型创新生态。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中国市场营收在 2024 财年占集团海外营收 4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60%,全国 31 个销售据点持续深化本土化战略成果,并通过商超、电商、便利店、B2B 平台等多渠道协同,实现覆盖全国核心城市与下沉市场的触达。
产品品类日益丰富、渠道网络高效运作,本土研发与智能制造系统逐步形成闭环,为企业持续增长注入稳定动能。
绿色制造:低碳工厂的现实解法
当健康美味的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格力高同步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环境责任。格力高工厂不仅是智能制造中心,也是绿色转型的样板工厂。自 2021 年起,工厂屋顶铺设 3000㎡光伏板,年发电约 45.8 万千瓦时,减碳约 192 吨;2023 年进一步扩容 1200㎡光伏板,预计年发电 26.4 万千瓦时,再减碳约 111 吨;工厂全面引入智能温控系统与废水循环系统,优化水电资源使用效率。
此外,格力高自 2021 年起推进 RSPO 认证棕榈油的全线切换,并于 2023 年率先实现 100% 产品使用可持续棕榈油并张贴 RSPO 标识。截至 2024 年底,企业在华累计使用 RSPO 认证原料近万吨,相当于为全球 21 个国家保护区提供生态贡献,并帮助产地减少近 40% 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包装端,格力高主力产品已全面采用 FSC 认证包装材料,累计采购量超 5.5 亿个。同时,企业积极推动无纸化办公,累计减少用纸超过 330 万张。绿色理念,正在从工厂辐射至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制造是语言,行动是答案
在 AI 质检系统静默运行的通道上,在闪动着 " 奔人 "IP 的数字屏幕前,在光伏板铺满屋顶的绿色工厂屋脊之下,格力高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 " 在中国生产 " 到 " 为中国创造 " 的跃迁。这次格力高中国工厂的首次开放,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企业对 " 中国答卷 " 的一份展示——智能制造写下效率,绿色工厂刻录承诺,本土研发回应健康,制造网络承载信任。
未来,格力高将继续以 "Healthier Days, Wellbeing for Life" 为使命,沿着 " 智能制造 - 绿色工厂 - 健康消费 " 的路径,为中国消费者创造更多值得信赖的美味与健康体验。
这座工厂的开放,也许只是下一个三十年的开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