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铜川 08-02
【长安巷陌】千年少林变局:印乐接掌与梁武帝往事之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千五百年前,南朝梁武帝萧衍以帝王之尊四次舍身同泰寺,需国库巨资赎回,其将信仰与权力、利益捆绑的投机行为,最终导致国破身死。千年后的今日,释永信的陨落与印乐法师的接棒,仿佛是历史投下的一道警示与转机交织的光束。

▲图源少林寺官方网站官微

01

少林寺的新起点:印乐法师接掌古刹

务实派掌门的破局之路

印乐法师接任少林寺被视为其回归传统的关键转折,他 16 岁出家,2005 年起任白马寺方丈 20 年,与释永信不同,在白马寺推行零商业化,带领僧众耕种,还推动国际佛教交流,将其打造成国际佛教文化枢纽。

▲印乐法师

印乐法师履新少林寺后,推出系列举措传递 " 去商业化、重归本源 " 信号:重启 " 农禅并重 ",清理商业设施、恢复耕种并要求僧人参与;清理刻有前任方丈 " 永信 " 字样的碑刻等,淡化个人色彩;强化戒律清规,整顿僧团风气;推进财务透明化,规范收入管理并尝试信息披露;暂停部分前任主导的争议性海外商业项目,重心回归禅修、武学传承与文化交流。

新旧时代的割裂与重构

根据财新网报道,有接近少林寺的人士透露,释永信在 2025 年春节前后出国访问归来后即被限制出境,并接受主管部门谈话,但在国内尚能自由活动。5 月份左右,当地政府派人以少林寺管理处的名义常驻少林,成员主要来自郑州市和登封市的宗教局、统战部,外界猜测这或与对释永信的调查有关。

▲图源 @财新网

随着释永信住所被绿色铁皮封死、纪念碑被木板遮盖,印乐法师的上述举措,特别是僧众重新扛起锄头耕种寺院土地、移除个人化标识,正是对 " 农禅并重 " 千年传统的强力回归宣言。 这不仅是象征性的动作,更是在制度和文化层面试图抹去过去三十年的过度商业烙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未知但力求回归本源的开始。

02

香火钱的迷踪:寺院资金监管黑洞

释永信构建的 " 政经教 " 三位一体控制体系,暴露出宗教场所治理的系统性缺陷。作为少林寺方丈、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 80%)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他将信众香火钱、门票收入及商业投资款全部纳入 " 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 " 统收统支,形成 " 无透明披露、无分类管控、无跨境监管 " 的财务黑洞。调查显示,他通过代持协议将寺院资金转化为个人分红,用于供养非婚家庭及海外资产扩张,甚至被证实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2015 年其弟子实名举报时,内部监督机制完全失灵;而寺院资金既不受宗教部门实质监管,也未被纳入国家审计体系,最终形成 " 信众捐钱、方丈分钱 " 的荒诞局面。

03

权力滥用的当代回响:从龙泉寺到石象寺

印乐法师接掌少林寺后,要清理的可不止商业烂摊子。当下中国佛教圈里,权力腐败和戒律崩坏的沉疴早已蔓延—— 释永信的争议绝非个例,那些藏在袈裟下的权力失控,在其他名刹早就上演过更惊悚的戏码。

龙泉寺:" 精英道场 " 的信仰崩塌

谁能想到,被无数人奉为心灵净土的北京龙泉寺,会在 2018 年爆出惊天丑闻?

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龙泉寺方丈释学诚,被自己的多名弟子联名举报。指控内容触目惊心:长期性侵女弟子、发送低俗骚扰信息,甚至寺院里的违章建筑和海量信徒捐赠的资金,都成了去向不明的糊涂账。

这场由内部人掀起的 " 举报风暴 ",直接把这位佛教界 " 大佬 " 拉下神坛。释学诚最终辞去所有职务,但留下的震撼至今未消 —— 连龙泉寺这样的 " 精英寺院 ",在权力缺乏制约时,信仰高塔也会轰然倒塌,所谓的内部监督,不过是一层一捅就破的窗户纸。

▲官网截图

石象寺:袈裟遮不住的欲望闹剧

如果说龙泉寺的丑闻让人愤怒,那四川石象寺的闹剧简直刷新三观。

2023 年,四川省佛协原副会长、石象寺原住持释照杰被查。这一切的开端,竟是他网购红木家具时认识了网络女主播蔡某,随后发生不正当关系。

更狗血的是,蔡某丈夫钱某设局在酒店偷拍视频,以此敲诈释照杰 200 万 " 私了 "。没想到 2023 年钱某再次勒索,释照杰不堪其扰只能报警自首。

这场荒诞剧不仅坐实了他违反佛教根本戒律的事实,更让人追问:这 200 万 " 封口费 " 到底从哪来?是不是信徒的香火钱?最终释照杰被注销戒牒、罢免所有职务,但留给公众的,是对部分僧侣信仰空心化、私德彻底沦丧的深深忧虑。

▲图源大皖新闻视频截图

04

袈裟下的婚戒:僧侣戒律的国际差异

佛教 " 不邪淫戒 " 明确禁止僧侣性行为及婚姻,但不同地区实践差异显著:中国 2025 年新规强化剃度前需 " 无婚姻或恋爱关系 ";日本净土真宗等派别允许娶妻生子,甚至世袭住持;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实行短期出家,男性可在僧侣阶段结束后正常婚恋。

这种差异引发思考:宗教戒律是否应随时代演进?当社会过度聚焦僧侣私生活时,是否掩盖了寺院治理的核心矛盾 —— 权力制衡与财务透明?

05

谁在管理古刹:少林寺管理处的角色之谜

少林寺管理处的台前凸显中国寺院治理的深层矛盾。作为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与佛教协会的联合管理机构,其职能涵盖人事监督、纪律审查和日常运营。释永信被查后,管理处迅速封锁其住所并遮挡纪念碑,展现实际控制力。但如何在保持宗教自主性与必要政府监管间取得平衡,仍是未解之题。

学者建议引入 " 第三方监督机制 ",包括专业审计、信众代表参与及信息披露制度。唯有打破 " 自己监督自己 " 的怪圈,才能让千年古刹在阳光下运转。

▲少林寺 图源中国嵩山少林寺官微

06

历史回响:梁武帝的信仰投机

一千五百多年前,有位皇帝放着金銮殿不坐,非要跑到寺庙当和尚,还一口气来来回回玩了四回。这不是什么野史段子,而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真实操作—— 而他这场 " 信仰秀 " 的荒诞程度,简直像极了今天佛教圈的某些迷之操作。

从炼丹狂人到 " 菩萨皇帝 ":一场说变就变的信仰

梁武帝刚登基时,根本不是什么佛教徒。那会儿他痴迷的是道家炼丹术,宫里摆满了丹炉,天天琢磨着怎么炼出长生不老药。可就在公元 504 年,这位皇帝突然画风突变,高调宣布 " 舍道归佛 ",还下旨把全国道观改成佛寺。

但最魔幻的是,他嘴上说着皈依佛门,暗地里却没停过让道士偷偷炼丹。这种 " 左手念珠、右手丹炉 " 的操作,像极了某些一边喊着 " 淡泊名利 "、一边把功德箱变成私人金库的 " 高僧 " —— 信仰对他们来说,从来不是心灵归宿,而是可以随时切换的工具。

四次 " 舍身 " 同泰寺:史上最贵的 " 出家秀 "

梁武帝的 " 拜佛 ",玩得比谁都大。他前后四次跑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 舍身 ",也就是把自己 " 捐 " 给寺庙当奴隶。可每次出家没几天,大臣们就得来庙里 " 赎人 ",而且一次比一次贵:第一次花了一亿钱,第二次两亿,最后两次直接掏空国库。

你品品这套路:皇帝假装看破红尘,大臣们就得哭着喊着把他请回来,顺便给寺庙送钱送地。表面看是皇帝信佛虔诚,实际上是借着 " 信仰 " 的名义敛财、巩固权力。就像某些寺院靠着 " 开光 "、" 祈福 " 圈钱,把宗教仪式变成明码标价的生意 —— 梁武帝早就把这套玩明白了。

被佛法耽误的治国者:菩萨心肠?不,是糊涂账

为了显示自己信佛,梁武帝下令全国僧人吃素(在此之前佛教没这规矩),还大修寺庙,光建康城就建了 500 多座,和尚尼姑加起来超过 10 万人。这些人不用交税、不用服役,全靠朝廷和百姓供养。

更荒唐的是,他晚年沉迷佛经,连朝政都懒得管。有个叫侯景的叛将前来投奔,大臣们都劝他这人是个祸害,梁武帝却念着 " 慈悲为怀 ",非要收留。结果呢?侯景反手就发动叛乱,把梁武帝困在台城。这位天天念着 " 普度众生 " 的皇帝,最后连口粥都喝不上,活活饿死在宫殿里。

魏征在《隋书》里骂他 " 高谈脱屣,终恋黄屋之尊 " —— 嘴上说着要放弃皇位,心里比谁都贪恋权力。这不就是把信仰当遮羞布吗?

▲图源网络

梁武帝的悲剧,说白了就是四个字:信仰变质。当宗教变成权力的装饰品、敛财的工具,再虔诚的 " 舍身 " 也只是作秀,再宏大的寺庙也会沦为腐败的温床。

看看今天:有人借着 " 弘扬佛法 " 搞商业帝国,有人披着袈裟干着违反戒律的勾当,还有人把寺院变成自己的 " 独立王国 "…… 这些不都在重演梁武帝的剧本吗?

印乐法师现在要做的,或许就是撕掉这层 " 伪信仰 " 的包装。毕竟历史早就告诉我们:当菩萨像前摆的不是香炉而是算盘,当方丈室里谈的不是禅理而是利益,再灵验的佛光,也照不亮贪婪的黑洞。

参考资料:少林寺官方网站官微、中国新闻网等

文 / 周芝屹

编辑 / 严雨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释永信 少林寺 前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