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08-01
降价800背刺首发用户,如何看待华为Pura 80 Pro系列价格大跳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国产影像旗舰上市一个月,官方就降了 800 块。

这件事情我很难想象是发生在华为的身上,说好的越高端越保值呢?

突降 800 元,首发用户猝不及防

前不久,华为突然对 Pura 80 Pro 与 Pro+ 进行了降价促销。

上市一个月而已,Pura 80 Pro+ 起售价由 7999 元变为 7199 元,而 Pura 80 Pro 起售价则由 6499 元变为 5699 元。

这样一来,Pura 80 Pro 就可以吃上国补,价格还能够进一步下探到 5199 元。

对于还在观望 Pura 80 Pro 的用户来说,这波降价促销是真的挺香,甚至降价后线下还出现了排队购机的情况。

但对首发用户来说,确实有点难受,如果按照吃上国补算的话,也就是首发用户早买一个月,但多花了 1300 块。

在 Pura 80 Pro 官方降价的时候,Pura 80 标准版可还没正式公布售价。如果要是按照之前的定价策略,Pura 80 标准版应该是 5499 元,和 Pro 正好差价 1000 块。

但按照降价后的情况来看,Pura 80 标准版显然不可能再定那么高的价格了。果不其然,近日余承东在视频中,正式公布 Pura 80 标准版售价为 4699 元起。

4699 元的价格相较于降价后的 Pura 80 Pro 差价 1000 块,而相较于上一代 Pura 70 标准版,则是降了 800 块。

另外这 4699 元的售价,如果叠加国补,再加上华为鸿蒙生态日日新签到领红包的活动,最终用户实际的到手价,应该不到 4000 块。有点梦回 P30 标准版的售价了,看来华为还是怀念 2019 年巅峰期的自己。

为什么会降价?

是销量没有达到预期吗?

根据 RD 观测此前给出的数据,华为 Pura 80 Pro/Pro+/Ultra 发售 15 天后的销量接近 20 万台,约为上代 Pura 70 Pro/Pro+/Ultra 的 50%。

虽然说这里统计到的数据,Pura 80 Ultra 并没有卖足 15 天,而是仅开售了 3 天,但 Pura 80 Pro+/Ultra 销量只有 Pura 70 Pro+/Ultra 的 30%,就算 Pura 80 Ultra 开售满 15 天,也难以弥补其间的差距。

当然,好消息是 Pura 80 Pro 的销量表现确实不错,同周期达到了 Pura 70 Pro 的 160%。看来华为让 Pura 80 标准版更晚上市的策略是正确的,确实能够让更多人选择更贵的 Pro。

销量下滑那么多,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从硬件配置方面来看,华为 Pura 80 系列最亮眼的自然就是 Ultra 机型,对比上代 Pura 70 Ultra 主打的 1 英寸伸缩镜头,Pura 80 Ultra 的一镜双目设计其实是更有创新,更有想法的。

虽然说 Ultra 的双焦段不能在视频拍摄的时候切换,切换变焦的时候稍有延迟,但一颗镜头实现两个焦段,至少是达到了 " 人无我有 " 的优势。

而且 Ultra 的长焦还是 1/1.28 英寸大底,在长焦的表现方面,Pura 80 Ultra 不说一下子追回友商,至少也是显著逐渐拉近了和友商的差距。

另外 Pura 80 Ultra 搭载了国产 1 英寸主摄,动态范围高达 16EV,还有双层 OLED 屏幕。这些都是 Ultra 独占的卖点。

不过 Ultra 一直都不是 Pura 系列的主力出货设备,所以 Pura 80 Ultra 就算销量能够比上代更好,也无法扭转大局。

而 Pura 80 Pro+、Pura 80 Pro 的产品定位其实和上一代基本是同样策略,不存在定位失误导致市场反馈不佳的情况。

鸿蒙生态已成,但还需打磨细节

既然产品创新力和定位没有问题,那是什么让 Pura 80 系列销量未及预期最终降价销售呢?这个答案,可能就是和鸿蒙有关。

今年 3 月 20 日,华为 Pura X 阔折叠手机发布,作为华为首款出厂即搭载鸿蒙 5 操作系统的手机,它将不再兼容安卓应用。

最开始,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推出之后一直都兼容安卓,主要原因是手机业务因制裁,市场份额下滑很严重,而华为鸿蒙操作系统自身的应用生态还在早期阶段,没有形成自身的生态圈。

2023 年 8 月,华为 Mate 60 系列突然上架官方商城,标志着华为正式回归手机市场。华为在手机市场份额逐步回升,所以纯血鸿蒙应用生态也跟着紧锣密鼓地推进。

从与阿里、京东、美团这样的大企业,到对工作室、个人开发者提供开发支持,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发展,华为鸿蒙原生应用已经逐渐完善。虽然腾讯、网易系的应用适配有些慢,但至少达到了基本可用的状态。

在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5 上,余承东宣布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数量超过 3 万个,覆盖政务、企业办公、生活服务等场景。

不过,鸿蒙原生应用生态虽然建立起来了,但 App 的功能丰富程度还有些欠缺。

就说我身边的一个例子,在 Pura X 发布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非常喜欢它的阔折叠设计,感觉平常刷小红书、看视频应该很舒服,所以打算入手。

我提醒她最好看一下自己常用的应用是不是都已经适配了,毕竟搭载的是鸿蒙 5 原生系统,是没法降级的。她专门去线下店面体验 Pura X,进到应用商店里,查了一些自己常用的 App,发现基本有,于是觉得应该没问题。

但是入手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她就开始后悔了。原因是自己需要用的 App 虽然几乎都有原生适配鸿蒙,但是 App 里的功能是不完整的,或者说相较于安卓 /iOS 版本,功能是不全的。这就导致她在用 Pura X 的时候,用得非常难受。

降价换销量,推动原生鸿蒙形成正向循环

按照华为的说法,鸿蒙原生系统其实对于老机型是有进行适配优化,能够提升性能减少卡顿。

但是,或许是因为担心应用生态,又或者是担心性能、续航表现不佳,存量的鸿蒙设备升级到鸿蒙原生系统的意愿似乎并不强烈。

目前华为 Mate 60、70 系列、Mate X5、X6 系列,华为 Pura 70 系列、nova 12、13 系列都是可以升级到鸿蒙原生系统,这些机型大多是破千万销量的存在。此外还有 8 款华为平板,3 款华为手表,也可以升级到鸿蒙原生系统。

不过根据华为近期刚刚公布的数据,搭载鸿蒙 5 终端的数量刚刚突破 1000 万。其中应该已经包括出厂就搭载鸿蒙原生系统的 nova 14 系列、Pura X 以及刚刚降价的 Pura 80 系列,而这三款机型目前总计销量应该已经突破 300 万台。

也就是说,大几千万台可升级到原生鸿蒙系统的存量鸿蒙设备,只有可能不到 700 万台选择升级了。

既然老用户升级比例并没有那么高,那华为只能尽力去推动新机的销售。毕竟只有足够多的用户使用鸿蒙原生系统,开发者才愿意投入资源去适配鸿蒙,然后形成 " 销量增长-吸引开发者-丰富应用-吸引更多用户 " 的正向循环。

如果现在不是华为鸿蒙原生系统发展的关键节点,或许 Pura 80 系列并不会降价。但现在,很明显华为不得不 " 背刺 "Pura 80 Pro 系列首发用户,用短期利润损失,去换取长期的生态主导权。

如何看待华为 Pura 80 Pro 系列降价?

其实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完全理解华为的做法,在鸿蒙原生发展的关键时刻,使用一切手段保证新机销量,快速推动生态的建设,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一个月就降价,那为什么不索性当初发布的时候,就定价降 800 元呢?

首先,华为 Pura 80 Pro 按照上代的定价来说是没问题的,如果上代的定价依然能够维持较高的销量,我相信 Pura 80 Pro 可能也不会那么快降价。

其次,就算华为已经预估到 Pura 80 Pro 要降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销量,那肯定也不会在发布的时候,定价直接降 800 元。这就涉及锚定效应了,因为先涨后降总会比一开始就定降价后的价格,要更能够吸引用户。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对于 Pura 80 Pro 系列的用户来说,一个月官方降价 800 元,确实是一件很难令人接受的事情。毕竟,此前华为旗舰的价格一直都是很稳定的,甚至一些机型都是需要 " 加价抢购 "。基于对华为的信任,大家才去首发就支持。

华为如今的做法,多少有些让用户产生不信任感。现在 Pura 80 Pro 一个月降价 800,那 Mate 80 Pro 发布的时候,会不会也为了冲销量,一个月降 800 呢?

当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华为不会因为这一次 Pura 80 Pro 降价,就让品牌褪去高端的光辉。毕竟自研芯片、自研系统与长期以来的品牌价值积累,都能够帮助华为维持在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华为此次通过降价换取 Pura 80 系列销量提升,本质上是在为鸿蒙原生生态的长远发展铺路。当下,鸿蒙生态正处于从 " 可用 " 向 " 好用 " 跨越的关键阶段,足够庞大的用户基数是吸引开发者持续投入的核心动力。

尽管短期内 " 背刺 " 首发用户的做法很有争议,但从生态建设的全局来看,这是华为在特殊时期不得不做出的战略取舍。只是这项抉择的代价,需要华为与消费者共同承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为 余承东 华为鸿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