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被誉为 " 中国梅花鹿之乡 ",有三百多年的养鹿史。历经岁月沉淀,养鹿技艺代代传承,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5 年 7 月 31 日,记者走进双阳,深入探访梅花鹿养殖、加工、文化传承等全产业链场景,感受到了 " 中国梅花鹿之乡 " 的深厚底蕴与活力。
养殖根基:东大鹿业的品种突围与规模升级
走进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的东大鹿业,三十余载养鹿历程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从最初仅几十头鹿的小规模试养,到逐步发展至几百头的稳定存栏,再到如今五千多头的规模化养殖基地,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藏着双阳人对梅花鹿养殖的执着与创新。
东大鹿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 1990 年启动的梅花鹿育种计划。经过 26 年 4 个世代的繁育,终于在 2016 年培育出东大梅花鹿这个新品种。" 我们东大品种的梅花鹿,不仅外观美——高鼻梁、脊背直、前胸宽,而且使用年限长达十五年左右,产茸量是普通品种的两倍,这是我们一代代优中选优的成果。" 公司董事长段景玲介绍。
科技赋能下的育种体系、标准化养殖、精细化管理,为双阳鹿业筑牢了品质根基。如今,长春市双阳区有梅花鹿存栏量 33.8 万只,占吉林省的 1/3,全国的 1/6。
品质守门:鹿检中心的科技铠甲
在吉林省中鹿鹿产品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精密仪器的嗡鸣里藏着双阳鹿产品的 " 品质密码 "。实验室的操作台上,透明容器里的鹿产品样本正等待检测,身着白大褂的技术员专注地调试着基因扩增仪,通过屏幕设定样品检测的温度、时间等程序信息。
" 从鹿茸、鹿血到鹿鞭、鹿心,每样产品都得经过‘一接二消三甄别,四打五扫六探测,七采八封九出证’,这九道关。" 检测人员刘晓新介绍。
从提取样品时的无菌操作,到检测后的多轮复核,每个环节都透着严谨。正是这份 " 吹毛求疵 " 的较真,让 " 双阳产 " 鹿产品在市场上攒下了 " 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 的口碑,为产业发展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科技防线。
产业图谱:从匠心传承到创新研发
春雨鹿产品加工厂内,刘氏鹿茸炮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刘昊,正将鹿茸进行煮炸。" 鲜鹿茸经煮炸、烘烤、风干等六大步骤、三十多道工序,需历经 40 天,能制成干鹿茸。" 刘昊介绍道," 而干鹿茸还要经过近 20 天的焖制、蒸制后,再进行手工切片,最终制成鹿茸片。" 从选料到火候把控,每一步都延续着百年前的匠心,而这份重在 " 手感 " 与 " 经验 " 的传承,也融入了历代传承人的创新,刘昊就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鹿茸炮制的湿度进行更精准的把控,以提升鹿茸片的品质。
与此同时,科技赋能让传统鹿产品焕发新生。在东鳌鹿业,从鹿茸切片到鹿胶原蛋白肽饮品,从鹿血酒到添加鹿成分的护肤品,产品矩阵不断拓展。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这里将生物萃取、精细加工等技术融入生产,让鹿产品更符合现代消费需求,实现了从 " 养鹿 " 到 " 用鹿 " 的产业升级。
随着双阳鹿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回家乡,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锦龙鹿业的总经理尹明迪是 " 鹿四代 ",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从太爷爷给人养鹿,到爷爷创设私人鹿场,再到父亲经营鹿产品,尹明迪乘着电商的东风开拓了线上销售市场。双阳的鹿产品走向全国,正是这一代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双阳区鹿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 150 亿元,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文化赋能:从餐桌到博物馆的鹿韵延伸
双阳的鹿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福星酒楼的全鹿宴,将鹿肉的鲜美与烹饪技艺结合,锡纸鹿肉的鲜嫩、鹿血糕的滋补,既展现了食材的多样吃法,也传递着 " 食鹿 " 的饮食文化。
而梅花鹿博物馆,则是鹿文化的集大成者。门口的鹿神舞表演,再现了先民对鹿的敬畏与祈福;馆内展品串联起从清代驯养到现代产业的发展脉络;中医科普、梅花鹿剪纸、泥塑等互动体验,让游客在趣味中感受鹿与健康、艺术的关联。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让 " 中国梅花鹿之乡 " 的底蕴愈发深厚。
从品种培育到科技研发,从市场拓展到文化传承,双阳梅花鹿产业正以全链条姿态稳步前行。未来,这片因鹿而兴的土地,将继续深挖产业潜力,让 " 中国梅花鹿之乡 " 的品牌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