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多平方米的空间,七张桌子被食客占得满满当当,有人端着酒杯大声说笑,有人埋头吃着盘子里的饺子。门口临时支起的小桌旁,几位大爷摇着蒲扇,围着几盘熏酱侃侃而谈。老板老刁系着沾了油星的围裙,在灶台与餐桌间穿梭,嗓门洪亮地应着食客们的点单,额角的汗珠混着烟火气,在晨光里闪着光。
这是一家藏在哈尔滨烟火里的 " 宝藏馆子 ",也是老刁人生的缩影。二十多年的经营里,藏着他山东汉子的执拗,更藏着一个包裹着汗水的创业故事。
" 好多年没有和小丽合影了!" 老刁说。
为 " 苍蝇馆子 " 较真,用倔强守好家常菜的味道
每天 9 点左右,作为老板兼厨师的老刁便开始忙碌起来,他先是准备各种食材,等食客一到,一边重复着菜名一边抓取原料备菜放在锅里,须臾间,溜肝尖、滑溜肉片、尖椒干豆腐这些家常菜便端上了食客的餐桌,看到食客们满意的表情,老刁知道,新的一天刚刚开始……
1974 年,老刁出生在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脾气执拗而倔强。当年老刁刚刚开饭店的时候,弄出了一个笑话,食客戏称他家是 " 苍蝇馆子 ",老刁当时不明所以,攥着食客的手腕屋里屋外一顿查看,让食客看看馆子里面到底有没有苍蝇。后来老刁上网一查,原来 " 苍蝇馆子 " 是方言中对装修简单、价格亲民且味道地道的小餐馆昵称,便不再作声。
还有一次,刚上完菜后食客便质疑滑溜肉片的份量不足,老刁直将一盘肉片倒到台秤上,又捡出里面的黄瓜片、胡萝卜、木耳等配菜,复秤显示肉片重量 550 克。老刁告诉媳妇小丽:" 把秤上的肉片打包留着当伙食饭。" 之后,便转身进厨房重新做了一份滑溜肉片。再次端出后,老刁又喊来食客,将肉片称重再去除餐盘重量,这份肉片份量还是 550 克。" 我开了 20 多年的饭店,下料时手上是有准度的!" 老刁说。从此,这名食客也成了他家的老顾客。
邻里有事喊老刁 一片热心换真情
老刁脾性倔强但心肠热乎,周边邻里家有个大事小情的时候,总能看到老刁的身影。邻居患病在家不方便出门,他免费做好饭菜让媳妇小丽送去;邻居生病要去医院,他让媳妇看店,自己开车送邻居去医院,还跑前跑后;帮忙疏通下水道堵塞、帮邻居家采食材等等,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喊上老刁,他总是第一时间赶来帮忙……
老刁的热心肠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认可,每到傍晚生意忙的时候,总会看到邻居们帮他们收拾餐桌、摆放餐具、传菜甚至下菜单。老刁说:" 我是一名党员,帮邻居点儿小忙是应该的。再说我们山东人特别讲感情,凡是能给大家帮点忙,我少做点生意也没啥。" 说话间,老刁带着一种自豪而满足的表情。
从渤海之滨到社区庭院,用行动践行党员初心
1992 年,老刁在海军某部队服役,服役期间在渤海、黄海等海域及周边岛屿进行工作和训练,也就在那时,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老刁说:" 入伍后,我看到只要有急难险重的任务,都是党员同志带着我们冲锋在前,因此,我对这些党员同志特别的景仰,我毫不犹豫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严格的考核,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说话间,老刁略带着激动的表情。他说:" 至今我还能背下入党誓词,并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着自己。"
几年前,老刁成为街道办事处的预备役人员,和民兵参与战备值勤、治安维护等工作,老刁回忆,2022 年他们在江上进行摩托艇水上演练时,在江心发现一名小腿抽筋的溺水者,他立即跳入水中,用救生圈套住溺水者,再用摩托艇将其安全拖至岸边。
身为党员,每年春秋两季,老刁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庭院整治绿化工作,到了冬季便和社区志愿者一同清扫庭院积雪。老刁说:" 只要饭店顾客少,我就去帮社区工作人员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因 " 入党心得 " 结缘,凭 " 菜好价低 " 立足
老刁和小丽是 1994 年在天津认识的,当时他休探亲假和小丽偶遇,并互换了通信方式。老刁回忆,当时写信的时候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战友提醒他:" 你是入党积极分子,你可以将你的心得体会和她说说呀!" 就这样,老刁和小丽从相识相知到相爱。1996 年退役后,老刁回到龙口市老家务农。1997 年,他在当地迎娶了哈尔滨姑娘小丽。2001 年,小丽母亲生病,他们带着 2 周年的女儿和山东迁至哈市生活。
有空闲时,老刁一家便会回山东老家看看。
" 刚来哈尔滨的时候,小丽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看着积蓄越来越少,我就琢磨找个地方打工。" 老刁经人介绍,成为哈尔滨火车站行李房的搬运工,每天要搬百余个单包重量 180 斤的行李包,月工资 550 元。
2025 年,老刁和妻女为岳母庆祝生日。
就这样,老刁在哈市找到了第一个谋生的工作。干了几个月后,他发现岳母家楼下有个门市出兑,想到自己在服役期间还有过后勤经验,便将小店兑了下来。
切菜、炒菜集中在小小的厨房。
老刁说,2001 年刚兑下这个饭店时主要经营馄饨,每碗卖 3 元,生意还不错。2004 年开始,有很多食客劝老刁:" 你炒菜和做熏酱的味道不错,为啥不转型呢?" 由此,老刁的沿江饺子馆诞生了。
由于菜好价低,引来了不少周边的邻居和游客。考虑到降低经营成本,始终由老刁主灶,小丽当服务员。因为邻里关系好,看到饭店食客满堂时,邻居们也主动过来帮忙收拾桌椅和点菜传菜。人间烟火中,透出更多的邻里情谊。
饭店打烊后,老刁夫妇会邀帮忙的邻居吃点喝点。
记者手记:
写老刁的故事时,指尖似乎还沾着井街胡同的烟火气——那是炒锅里蹿起的油星香,是松花江风里混着的熏酱味,更是街坊邻里间传递的热乎气。
老刁的 " 犟 " 伴随着他创业的始终。为 " 苍蝇馆子 " 的名号较真;为 550 克肉片复秤……这份执拗里藏着的是对 " 实在 " 二字的坚守。如今的时代,肯为一盘菜分量较真的人少了,而老刁的较真,恰恰成了最打动人的 " 招牌 "。
从天津偶遇后写 " 别样情书 ",到哈尔滨火车站扛 180 斤的行李包;从 3 元一碗的馄饨店,到食客满堂的熏酱馆,老刁和小丽的日子,是无数普通人奋斗创业的缩影。他们的迁徙与坚守,藏着对家庭的责任,对生活的热忱,更藏着对 " 日子要好好过 " 的朴素信念。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杨大维 文 / 摄 / 视频
编辑:姜学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