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特区报 08-03
香山文化的千年密码,就在珠海这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珠海的历史长卷中,香山文化始终是无可替代的核心脉络。它像一棵深植大地的古榕,根系蔓延过千年岁月,枝叶舒展于山海之间,不仅塑造了珠海的城市品格,更成为一代代珠海人精神世界的底色。

赵梓 / 摄

今天,我们循着时光的足迹,探寻这颗岭南文化明珠的璀璨过往。 

01

香山起源

香山文化的故事,必须从山场说起。

据清光绪《香山县志》记载,一千多年前,今山场附近的山峰还是外伶仃洋上的岛屿,岛屿被大海环绕,所以这一带又叫金斗湾。那时,因山场出产海盐,所以唐代以前就有人在这里聚居,围海煮盐,被称为金斗湾盐场。

唐至德二年(公元 757 年),设香山镇,镇所设在文顺乡驻地濠潭(今珠海市香洲区山场)," 香山 " 之名自此诞生,延承千年的香山文化从此拉开序幕。

到了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 1152 年),香山镇升级为香山县,下辖包括珠海、中山、澳门,山场成为县治,濠潭改名 " 香山场 "。

钟凡 / 手绘

这里是香山文化 " 开放基因 " 的最初孕育地:一边是岭南本土文化的深耕,一边是通过海路而来的中原文化与早期海外文化的渗透。盐商的算盘声、船工的号子声、文人的吟诵声在此交织,最终沉淀为兼容并包、文化多元的独特香山气质。

02  

名人辈出:文脉传承的脊梁

凤凰山古道作为香山古驿道的东南线通道,距今已存在近 500 年,全长约 40 公里,南至澳门,北至珠海上栅村,途经凤凰山南麓的山场村。它见证着山场从盐场向古驿道商贸圩镇转变,也串联起香山文化脉络,更孕育一批闪耀千年的香山名人。

凤凰山古道清代指路碑。 钟凡 / 摄

康熙二年(1663 年),香山这片热土就曾迎来一位能臣——中国明末清初政治家、军事家,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姚启圣。他以乡试第一的身份出任广东香山知县,虽任期不长,但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整饬吏治、关注民生,推动了香山的治理与发展;其后来收复台湾的家国担当,更与香山 " 爱国爱乡 " 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生于山场的 " 岭南大才子 " 鲍俊,更是本土文人的翘楚。他出身书香之家,道光二年(1822 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二甲第二名,曾授翰林院庶吉士。中年辞官返粤,晚年归里,息隐家乡,卜筑溪山,讲学于凤山书院与丰湖书院,还在石溪仿东晋王羲之兰亭雅集,广邀文人交流,推动岭南艺术文化发展。石溪公园也因鲍俊等文人雅集,留存 30 余处摩崖石刻,成为香山文化 " 崇文重教 " 的鲜活注脚。

石溪公园 " 一笔鹅 " 摩崖石刻。 陈佳哲 / 摄

除鲍俊外," 中国留学生之父 " 容闳促成幼童留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唐国安主理庚款留美,清末洋务新政推动者、近代工商业先驱唐廷枢和徐润,近代百货业开创者蔡昌等,皆从香山走出。

他们让香山文化既有商业的 " 刚 ",又具文化教育的 " 柔 ",铸就开放包容、崇文重教、爱国爱乡、务实进取的香山精神。

03

今日香山:续写时代新篇

而今,新香洲延续山场核心地位,是珠海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之一,配套齐全。这里商圈林立,满足多元消费;交通便捷,快速联通城市内外;教育、医疗资源富集,滋养生活日常。

千年香山文化,需要被铭记,更需要被传承。

建筑,向来是文化最生动的载体。在香山文化原点山场,铂悦香山以 " 岭南新作 文脉奢宅 " 为理念,接过传承接力棒。

铂悦香山作为香洲北中央创新区的首个住宅项目,秉持着对土地的尊重,以中国风、岭南韵为笔,匠心筑家。园林设计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蓝本,巧妙融合岭南四大名园精髓,复刻佛山梁园 " 半边亭 "。通过 " 漫卷云章 "" 金水澜庭 "" 琉璃水院 " 三进式景观轴线,呈现移步换景的东方美学。

铂悦香山坐享市民服务中心、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醇熟配套,近邻珠海首家万象汇,盒马鲜生就在家门口,下楼即享高端消费与精致生活,城市烟火与诗意在此共生。

同时,背靠珠海凤凰山,推窗见绿,步行即达香山湖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可享城市山居的悠然。

香山云道。 赵梓 / 摄

在家长们重点关注的教育方面,铂悦香山周边分布有文园中学、香山小学、书香幼儿园和珠海一中等优质教育资源。

如今,承载着文化积淀与生活理想的铂悦香山,其岭南艺术体验中心已经开放。

若你也向往 " 身在繁华,心归文脉 " 的生活,不妨直接前往这处文脉居所,共赴一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人居新篇。

※广告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