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08-04
两颗话梅128元,明码标价,有问题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 " 谭浩俊 ",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据鲁中晨报报道,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杭州万象城 " 么凤士多 " 遭遇 " 话梅刺客 ",买两颗话梅竟然花费 128 元。

8 月 2 日,记者前往该店进行实地探访。现场看到,这款话梅名为 " 么凤清香话梅王 ",产地为中国香港,配料为青梅、白砂糖、食用盐等。价格上,每 50 克 358 元,换算下来,一公斤的价格高达 7160 元

不过,在罐子上,记者看到在标价的下方,还贴有一张提示——" 此款商品价格较贵,请消费者理性购买 "。

单从价格来看,一斤话梅,价格高达 3580 元,确实有点贵,一般的消费者,是消费不起的。就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消费者,也是舍不得这样消费的。

但是,既然能够标出这样的价格,且货源充足,一定是有人购买的。不然,这款话梅早就撤柜了。所谓买卖,不就是有人买,才有人卖吗?没人买的东西,无论贵贱,都不可能有人卖,这就叫市场,也叫市场经济,更叫市场规律。

那么,两颗话梅卖 128 元,算不算贵呢?当然贵,但是,却没有违反市场规律,也没有违反相关法规。

如果商家没有明码标价,自然是不行的,即便交易成功,消费者也可以要求退货。相反,只要明码标价,哪怕价格再高,消费者也不该有意见,有关方面也无权干涉。

殊不知,话梅是完全的市场化产物,其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像有的商品,价格受到政府调控,需要在价格管理部门明确的价格范围之内。譬如水价、气价等,企业就不能随意涨价,也不能随意降价。

也正因为如此,这款话梅价格卖得再高,只要明码标价,消费者就没有任何理由提出异议,有关方面也没有理由对价格提出约束和规范。

想一想,在房地产市场火爆的那段时间,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商品房,价格都严重失控,地方政府也没有去强行干预,而是任凭价格上涨,继而给广大居民带来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让相当一部分居民成为了 " 房奴 "。话梅并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般消费品、普通消费品,就更不应当限制价格了。

至于在社交平台发帖的网友,认为两颗话梅 128 元,是话梅刺客,价格实在太高了,那也是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看法。人家的话梅放在商场柜子里,谁也没有逼着你去买,逼着你去消费,而是自己想品尝这款话梅,又凭什么在网上发帖抱怨呢?难道商家对这款话梅突然提价了吗?商家欺骗你了吗?逼着你买了吗?

如果没有,那就自己消化,而不要通过网络抱怨话梅价格太高,想以此来吸引舆论关注。没用的,有关方面也不可能干预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情我愿的事,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也符合市场规则。

眼下,一些网友在消费过程中,消费时,不闻不问,买得开心、用得开心、吃得开心,事后,看花的钱多了,就心疼钱了,开始后悔,便想通过网络来给商家施压,试图以这样的方式退回一些钱。很显然,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真正健康的消费,是会在消费前把账算好,把心理调节好,一旦进入消费过程和消费结束,就不会再去考虑花了多少钱,商品和服务是贵还是贱。否则,就会让自己的消费变得不开心,消费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会大打折扣。

两颗话梅 128 元,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会感到贵,且大多不会去消费。如果想去品尝这款话梅,那就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价格的昂贵。不然,就不要去触碰这样的商品。想通过网络发帖来达到既品尝到这款话梅、又不需要多掏钱的目的,太不现实了,也太不讲规矩和规则了,有关方面绝对不能支持。

所以,奉劝这类消费者,不要再试图用网络来搞名堂,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需要的是依法处理一切事务。尤其是经济事务,更应当依法招待、依法办事。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商务合作,24 小时内回复,合作邮箱:Thjly@126.com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社交平台 房地产市场 朋友圈 香港 微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