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F食品饮料创新 08-04
减糖的理想答案:甜菊糖苷再进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站在 " 新质生产力 " 风口,合成生物学为这一难题带来了创新解决方案。

裴剑锋,总经理兼联合创始人,弈柯糖

裴剑锋,总经理兼联合创始人,弈柯糖

2025 年 5 月 9 日,在 FBIF 功能性配料创新分论坛上,弈柯糖总经理兼联合创始人裴剑锋先生围绕 " 甜菊糖苷的再进化 ",系统阐述了如何以天然、安全、可持续的方式重塑甜味体验,背后又如何依托中国本土技术力量,在口感、成本与产能三方面实现突破。这不仅是一个技术落地的故事,更是中国在全球减糖浪潮中走出 " 新路 " 的缩影。

(一)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生物智造

今年两会期间," 新质生产力 " 成为热门话题,AI、智能制造等关键词被频繁提及。如今,大家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对 AI 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例如 ChatGPT、DeepSeek 等的使用者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生物智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也被越来越多地关注。

从整体来看,中国在生物制造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虽然我们在芯片、AI 等方面与部分国家还存在差距,但在生物制造领域,我们完全可以与全球顶尖水平媲美。而我们的母公司正是专注于这一领域的代表。

我们的母公司由中科院有机所的科研人员创立,拥有很强的技术背景。董事长是 " 万人计划 " 中的合成生物学第一人,技术团队包括交大的杰出青年教授等。公司研发实力雄厚,目前拥有两间自有工厂,并获得了多个荣誉和认可,相关领导也时常到访指导。

国家之所以将智能制造的战略高度拔得如此之高,是因为它确实具有显著的产业变革潜力。例如,在食品或化妆品行业中,过去某些提取物(如来自蘑菇、金银花、灵芝等)价格可能高达每公斤几十万元,如今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手段,成本已下降到每公斤几千元甚至几百元,极大地改变了产业格局。

(二)从弈柯莱到弈柯糖:聚焦天然甜味剂

我们的母公司在多个领域实力强劲,但在食品赛道上还属 " 新手 ",因此大家可能对 " 弈柯莱 " 这个名字还不熟悉。为了更好地与行业对接、沟通,我们在去年新成立了 " 弈柯糖 " 品牌,意在聚焦 " 糖 " 的赛道。我们的大战略,是打造 " 天然甜味剂的整体解决方案 "。

随着 " 减糖 "、" 零糖 " 成为消费热点,我们致力于以技术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

(三)减糖的背景

我个人从业时间较长,对减糖的背景感触颇深。正如《人类简史》所述,整个人类历史上能够 " 吃饱饭 " 的阶段其实非常短。远古时期、明宋时代,甚至是很多 70 后童年时期,仍有挨饿的经历。人类长期在 " 卡路里匮乏 " 的状态中进化,因此基因里就植入了对高热量食物的偏好。

比如红色浆果中的糖分曾代表 " 活命的希望 ",所以我们的基因本能地告诉我们:吃糖是 " 正确的 "、" 有利生存的 " 行为。科学研究也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在尝试不同味道时,唯有甜味能引发笑容。这说明人类对甜味的喜好,是根植于数亿年进化的本能。

但问题在于,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里,物质从匮乏转为非常充足,卡路里摄入严重过剩,带来了肥胖、糖尿病等广泛的健康问题。人们开始寻求替代糖的甜味来源——即 " 甜味剂 "。

(四)为何选择甜菊糖苷?

目前市面上有众多甜味剂种类,但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口味不佳、成本高昂、安全性争议等。我们希望打造天然甜味剂的整体解决方案,第一步从甜菊糖苷入手,后续还会拓展到其他方向。

为何选择甜菊糖苷?在与客户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品牌对人工甜味剂仍有顾虑,而天然甜味剂又普遍存在 " 口味仍需优化 " 或 " 生产成本较高 " 的问题。

甜叶菊的主要成分中,Reb A 的含量最高,因此过去甜菊糖苷多以 Reb A 为代表。但 Reb A 存在 " 后甜感重 "、" 回味持久 " 的缺点,很多消费者反馈饮后喉咙残留感很强,体验不佳。

(五)甜菊糖苷的口味进化与技术突破

近年来,甜菊糖苷的口味已大幅改善。以前含量极少的 Reb M、Reb D 等组分,尽管口感优越,但因天然含量低、提取成本高而难以商用。通过持续的育种、育苗努力,业内领军企业大幅提升了这些高品质组分的比例。以 Reb M 为例,从最初的 0.1%~0.2% 提升到了 1%~2% 左右。

但这仍面临两大挑战:

1、成本高:大家都想用 Reb M,但产量低,自然价格高;

2、产能受限:即便某些大客户愿意高价采购,也难以获得足够的供应量——全球产量也不过几百吨,分摊到各国不过十吨上下,限制了更广泛的应用。

这时,合成生物学带来了突破。

弈柯糖甜菊糖苷

(一)核心技术

我们目前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天然来源的酶,将甜菊糖苷中风味不佳的部分转化为口味最优的 "M" 型甜菊糖苷。所有原料和酶均来自天然,这是我们坚守的原则。

目前市场上有些小型公司也声称其产品是 Reb M,但由于酶种不同,纯度和安全性存在差距,甚至可能面临合规风险。我们使用的是卫健委明确批准的两种酶,并已获得专利保护,不对外出售。这两种酶都是我们公司独立研发、投入多年才通过审批的。

截至目前,我们是国内首批通过该技术路径合规量产 Reb M 的企业之一。

得益于减糖趋势和技术专利,成立于 2024 年 2 月的弈柯糖,在短时间内已经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

(二)产品优势

1、口味接近蔗糖

我们的产品口味接近蔗糖,这一优势来自于我们产品中 Reb M 的含量特别高。当前我们平均每批产品的 Reb M 纯度已达98% 左右,这个数据是非常了不起的。

刚才也提到,奕柯莱在合成生物学方面做得很出色,我们是行业的 " 老兵 ",更擅长 " 用 " 好这些技术。我们新组建的奕柯糖团队,能通过对天然 Reb M 与原有甜菊糖苷中其他分子的多种组合方式,调出比纯 Reb M 口味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正是我们非常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认知壁垒:未来即便有其他公司也能做出 Reb M,但如何 " 用好、搭配好 ",才是真正的难点,也是我们快速获得众多大公司青睐的关键原因。

2、综合成本低

与天然提取相比,我们的综合成本低了一大半。不仅如此,我们的酶工艺非常高效,转化反应时间非常短,只需要几个小时即可从 Reb A 转化为 Reb M。市面上其他工艺即便也能做到,但可能需要二、三十个小时,甚至五、六十个小时,导致成本显著上升,这也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之一。

3、产品稳定

就甜菊糖苷而言,我们的产品在常规杀菌,包括酱油炒制等高温场景下都保持稳定,这是非常重要的应用优势。

同时,甜菊糖苷的原料 Reb A,其全球80~90% 的种植都在中国,我们不需要担心上游供应的稳定性。

综合对比来看,我们不论是与国外企业,还是国内竞争对手相比,都具备明显优势,为当前乃至未来保持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三)持续竞争力来源

我们现在有100 多人的研发团队,多数来自中科院有机所,博士云集。

甜菊糖苷目前已知有 70 多种,有些虽尚不清楚其甜感特性是否理想,但我们有能力不断发现并开发新的成分。这种能力将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和提升。

专利体系方面,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专利布局,确保不侵犯他人权益,且在多个区域都进行了专利保护。

我们目前产能为300 吨,拥有两个工厂,现在主力工厂已搬至重庆新厂。对于大型客户而言,300 吨的年产可能不够,但考虑到我们产品甜度倍数高(约 300 倍),实际使用量非常小。未来如有需要,我们可以迅速扩产至 2000 吨。重庆工厂占地 260 多亩,非常新也很现代化,具备扩产基础。

国内外行业趋势

(一)中国新上市饮料数据

以下数据来自饮料工业协会,由陈君石院士分享,具有权威性:

269(种):指 2017 年 ~2023 年期间新上市的饮料数量。说明即使经济形势一度不佳,饮料行业仍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

3.65(g/100ml):指新上市饮料的平均含糖量。该数据包含了一些无糖纯茶和饮用水,可能导致部分人认为数据不具代表性。

9.26(g/100ml):指 2017 年上市的饮料平均含糖量。那时很多人大学时期喝的饮料大约是 10 个糖度左右。

7.5(g/100ml):是 2023 年的数据(截止 2024 年底统计)。我们认为 2024 年的数据会更低,说明减糖趋势明显

陈君石院士也表示,企业在做减糖时应当大大方方告诉消费者,这是好事,而不是需要遮掩的。

(二)国际趋势与合规进展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已经推进饮料营养分级制度(如上海试点的 ABCD 等级、欧盟糖税等)。这背后反映了一个全球趋势:消费者难以通过营养标签判断饮料健康程度,更容易接受简单明了的 "ABCD" 等级。

虽然企业对这项政策的推进有不同态度,但趋势已定,各饮料企业都在积极响应并调整产品策略。

国际化战略

从我们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设定了走向全球的目标。目前我们在国内是独家企业,在美国 FDA 已完成注册,欧盟则在今年 1 月递交申请材料,预计明年二季度可获批。另外,在一些遵守国际通用标准的国家,我们产品也已获批上市。总的来说,我们的产品已在多个主流市场取得销售许可。

我们在 5.2 馆 C403 有一个展台,展示了多款应用产品,包括无糖、低糖饮品等,欢迎大家品尝。

提问:这些糖目前主要用于饮料,是否有拓展到食品领域的方向或案例?

裴剑锋:我们的主战场是饮料和乳品,在食品领域我们也有一定基础,但在某些品类中使用确实存在挑战。比如在饼干中,糖不仅仅起到增甜作用,还承担质构与重量等作用。去掉糖后,尽管甜感可补足,但质构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目前食品不是主要方向,但代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多,我们也在持续关注。

提问:目前法规层面 Reb M 在零食和调味品中是否可以使用?

裴剑锋:目前已批准。起初只获批了几个品类,去年年底,我们已将其批准范围扩展至与传统甜菊糖苷相同的类别,也就是说,主流产品都已获批,可以放心使用。

提示:

* 本文为 FBIF 原创首发,欢迎无条件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 " 转载 " 了解规则。

更多文章

/ FBIF 食品微信群 /

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30w+ 食品人已加入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生物 创始人 生物学 智能制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