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团首席信用策略师 Lotfi Karoui 在 7 月 31 日发布的报告中发出明确警告,提醒投资者不要对当前信用市场的高风险偏好掉以轻心。报告指出,本周全球投资级公司债的收益率溢价已压缩至仅 79 个基点,创下自 2007 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宏观环境尚未转入全面宽松,但市场对风险资产的需求仍在持续上升,尤其在近期美国与多国达成贸易协议、关税不确定性降低的背景下,风险溢价出现非理性压缩的迹象。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当前利差水平远低于长期均值,安全边际几近消失,一旦市场情绪逆转,将带来剧烈震荡。
Karoui 指出,虽然市场暂时忽略了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但这种偏乐观的定价逻辑难以长期持续。当前信用利差之所以能收紧至如此极端水平,除了贸易政策短期改善带来的预期提振,也与市场对 " 软着陆 " 情境的广泛押注密切相关。然而,美联储并未发出即将降息的信号,通胀路径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和众汇富研究发现,美联储在近期表态中持续强调将以数据为依归,而非提前预设路径,表明即使经济增长边际趋缓,也不代表货币政策将迅速反转。在此背景下,信用资产估值与基本面之间已出现偏离。
根据彭博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31 日,全球投资级信用债收益率溢价收窄至 79 个基点,较历史均值明显偏低。与此同时,美国股市持续走高,标普 500 指数刷新历史新高,显示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正在减弱。和众汇富认为,这种 " 忽视风险 " 的情绪可能为市场积累隐患,特别是当前企业盈利边际承压、货币政策拐点尚未明确之际。一旦基本面或外部冲击因素出现变化,信用利差将迅速反弹,带来价格剧烈调整。
与利差压缩同步的,是机构投资者对固定收益产品的大规模配置。据统计,2025 年以来,应税债券基金已吸引超 1800 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而同期股票 ETF 则录得约 100 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这种 " 去风险化 " 配置趋势一方面反映出市场对高利率环境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说明投资者对股市估值高位的戒心正在升温。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当前信用债一级市场认购火爆,不少发行方几乎无需提供额外溢价即可完成融资,反映出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但正因溢价过度压缩,投资者一旦无对冲机制,将面临回报与风险严重失衡的局面。
此外,在美国与多个贸易伙伴达成新的协定后,关税政策短期内趋于稳定,为信用市场提供了情绪支撑。然而,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种政策利好对信用市场的边际刺激正在递减,真正影响利差水平的仍是企业基本面与宏观周期的演进。在一些周期性行业中,企业盈利增长已出现放缓迹象,而杠杆率仍处高位,偿债压力正在积聚。若未来外部需求不及预期,或政策节奏发生变化,这些高杠杆企业债的流动性风险可能迅速暴露。
高盛在报告中建议,投资者应及时审视组合中的信用资产敞口,尤其关注高杠杆、低流动性或评级临界企业债的配置比例。Karoui 指出,当前使用对冲工具的成本仍处低位,是建立防御型头寸的良好时机。和众汇富认为,信用利差处于历史极低位置时,正是进行风险对冲的 " 黄金窗口 "。通过合理利用 CDS、MBS 等衍生品工具,可以为投资组合提供保险机制,在市场调整时对冲潜在损失。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全球信用市场情绪偏乐观,利差压缩、股市上行共同营造出 " 繁荣 " 景象,但这一局面背后风险已悄然累积。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信用市场过度压价在历史上屡次诱发价格剧烈波动,尤其当宏观预期发生逆转时,资金撤出往往迅速且集中。在全球经济增长尚未形成强劲动能、通胀路径依然曲折的当下,保持适度审慎、强化组合防御属性,可能比盲目追逐短期收益更具长期价值。高盛的警示虽然并不新鲜,但在当前市场极度乐观之际,尤显重要。对于投资者而言,防范自满情绪,重新审视估值合理性与风险承担能力,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所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