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展 前天
美债、虚拟币圈、CRS 追税……近期花里胡哨的理财方式拆解,避免非理性投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最近,我的朋友圈里特别热闹,各种关于发财护财的大道小道消息满天飞:

一个是美债收益率居然这么高

前几天,一位蓝友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突然打电话给我,开口就问我为什么谱蓝不直接投资美国国债," 美债现在收益率都有 4.5% 到 5% 了!" 我问他从哪儿看到的消息,他发给我一张截图,是百度上的内容。他很诚恳地建言,与其做什么资产配置,不如买美债,轻轻松松就能跑赢存款、跑赢 A 股,多好啊!

一个是朋友圈富人居然这么多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人来问我同一件事:" 孙老师,听说中国要对海外投资收益征税了?税率高达 20%!我在海外买的股票、基金、保险,是不是都要被盯上了?网上还说,CRS 就要来收网了,是真的吗?" 感觉好像他们有很多钱在海外投资,而且挣到了大钱。

一个是身边居然有玩虚拟币暴富的人

还是前两天在健身房,我的私教兴奋地拉住我说:" 孙老师,我一个会员玩虚拟币,上 20 倍杠杆,一晚上赚了 4 万美金!" 打开手机,又看到特朗普亲自发币、马斯克一句话就能让 " 松鼠币 " 暴涨暴跌,全球经济动荡、地缘冲突、贸易战阴云密布,虚拟币成了 " 一夜暴富 " 的最新想象入口,无数人蠢蠢欲动,连我们最谨慎的老朋友,也开始悄悄问我:" 要不要跟一把?"

越是经济低迷、情绪焦虑的时候,一些关于财富的 " 半对半错 " 的消息就越容易疯传,越容易陷入非理性繁荣的陷阱。今天,就来澄清一些对于美债、CRS、虚拟币以及资产配置的那些误会。

重要提醒:扫码添加企微后,请务必输入关键词:美债

重要提醒:扫码添加企微后,请务必输入关键词:美债

重要提醒:扫码添加企微后,请务必输入关键词:美债

先来说说美债收益率问题

4.5%-5% 的 " 收益率 " 到底指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国债收益率 ≠ 投资者的实际回报率。收益率其实是 " 票面利息 ÷ 市场价格 "。

举个例子:

• 一张 100 美元面值的美国国债,每年固定付息 5 美元,票面利率 5%。

• 如果市场利率上升,这只债券价格跌到 80 美元,你花 80 美元买入,每年还是拿 5 美元利息,此时收益率是 5 ÷ 80=6.25%。

收益率 " 变高 ",是因为债券价格 " 跌 " 了。去年 100 美元买进的投资者,现在浮亏 20%。

千万别以为 " 收益率高 " 就是 " 稳赚 "。

有人会说:那我只买一年期以下的短债,比如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的,到期就还本付息,总不会亏吧?

理论上,短期持有确实不会受价格波动影响,但请注意: 

1. 一年期以下的美债,官方叫 Treasury Bill(T-Bill),本质就是货币市场工具。  

2. 在海外,这类短票就是美元货币基金(USD Money Market Fund)的主投标的。

货币基金的本质,就是集合大家的钱,去买大量的一年期以下高流动性资产,包括短期国债、大额存单、回购协议等。换句话说,你买一只合规美元货基,就已经间接持有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的美债,收益和 T-Bill 差不多,流动性还更好。  

综上,你想拿到的 4.5% 年化,其实和美元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差不多。而美元货币基金,你在国内就能买到,门槛还低,随取随用。

与其自己折腾去开美股账户、换美元、挑债券,不如直接买美元货基,省时省力。

最近很多银行渠道在推 " 新一代固收 ",顺便我们也拆解一下这个产品,其实就是把 " 债券 + 少量低风险股票 " 重新包装成理财产品,收益 3~4%,但底层还是债券。就这收益,国内很多地方都还买不到,因为国家已经开始限制类似产品发行。

相比之下,美元短债 / 货基 4.5~5.5% 确实更香,但别忘了:

• 要换美元,有额度、汇率双重成本;

• 美元货基的收益是年化,不是 " 今天买明天拿 5%";

• 美国信用风险虽低,但 " 美债上限 "" 财政赤字 " 新闻年年有,心里得留根弦。

说到这儿,可能大家有点晕了:那我到底要不要做美元资产的配置?

我的答案是:全球化配置当然值得考虑,尤其是在人民币利率下行、汇率波动的背景下。但请记住,任何投资都有三个维度:收益、风险、流动性。短期美债或美元货基,目前看风险低、流动性好,但收益也只是比国内活期、短期理财略高,并非 " 躺赢 "。

谱蓝现有的全球配置组合里,一直都有美元货基 / 短债仓位,只是没把它当 " 高收益神器 ",而是当成 " 现金替代品 "。

对于普通人来说,当大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收入增长放缓、资产缩水时,大家更容易被 " 高收益 " 三个字刺激。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做出冲动决策。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把常识先搞清楚。

到底怎么买美债?

1.   不想折腾:直接美元货币基金,像股票一样 T+0 申赎,门槛低、流动性好。  

2.   愿意多一步:在港美股券商开通 " 债券通 " 功能,可一键买入 1 年期以下 T-Bill,最小面值 1000 美元。 

3.   纯粹当活期:把人民币换美元,直接放美元活期或 1 个月通知存款,也能拿 4%+,但汇率波动要吃掉一部分收益。

#三句话总结

1

长期美债收益率上升,往往伴随价格下跌,持有期内可能亏损;

2

一年期以下美债≈美元货币基金,门槛低、流动性好,是现金管理工具,不是高收益神器;

3

是否配置美元资产,要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资金用途、汇率预期综合判断。任何看似 " 躺赚 " 的机会,都要先问三个问题:汇率成本、额度限制、自己到底需不需要美元流动性。

再来聊聊 " 全球追税 " 的 CRS

CRS,中文叫 " 共同申报准则 ",它不是一台自动征税机器,而是一份由 100 多个国家签署的金融信息交换协议。简单说,就是各国金融机构每年把 " 非本国税务居民 " 的账户信息(余额、利息、股息、买卖收益)汇总上传到 OECD 的平台,然后各国再去下载、比对、核实:看看自己的纳税居民有没有在海外赚到没报税的钱。

注意两个关键词:

信息交换 ≠ 自动扣税。只是告诉你 " 有这笔钱 ",至于要不要交、怎么交,还得看本国税法。

海量数据,成本高。要从几千万条记录里找出 " 大鱼 ",再逐一审计,人力、物力、时间都是巨额成本。

20% 的税,真的会落到你头上吗?

首先这个 CRS 政策不是新闻,而是 " 旧事翻炒 "。

早在 2017 年中国正式加入 CRS 时,就已经明确了海外投资收益要依法纳税,只是当年细则没落地,大家没感觉。现在是自媒体把旧闻当新闻炒,煽动恐慌情绪。

其次,税务局的征税逻辑基本上是抓大放小。同样花 100 小时查税,税务局当然更愿意去查那笔 1 亿美元的利润有没有缴税,而不是你账户里几百美元的基金分红有没有缴税。

对中小投资者来说,短期内被 " 精准狙击 " 的概率极低。

再次,其实到现在 CRS 的细则都尚未出台。比如怎么计算 " 盈利 "?股票亏了 4 只、赚了 1 只,能不能盈亏互抵?还是只要有一笔盈利就全额征税?……大家要相信,一个明显不合理的规则,大概率会被反复讨论、修改,而不会一刀切。

那么地方税务局到底能不能查到你的海外账户呢?

CRS 交换回来的数据,先要落到省级税务机关,再层层分拨。难点在于:

• 账户归属地如何划分?人在北京,券商在香港,基金在开曼,怎么对应到某个省?

• 基层税局缺少跨境审计经验。

因此,从 " 拿到数据 " 到 " 开出税单 ",中间还有很长的技术和制度链条。

所以对于 CRS 这件事,与其忧虑要被征税,不如先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盈利。未来 10 年如果你在海外市场都没赚到钱,20% 的税也只是 " 纸上谈兵 "。

投资的本质是寻找正收益,而不是先担心怎么分蛋糕。

退一步说就算真的要纳税,只要规则公平——允许盈亏互抵、按实现收益征税——缴税本就是公民义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无可厚非。

作为升斗小民,只为省几千元的税款,没必要去折腾什么 " 花式规避大法 "。

网上流传的境外信托、多层架构,千万别信,那些动辄十万、百万美元成本,得不偿失。更何况,信托被击穿、架构被穿透的案例比比皆是(最近的 " 宗老 " 就是前车之鉴)。

记住:复杂架构只属于超高净值人群。小老百姓没必要跟风,只需要记住最朴素的 " 避坑指南 ":

• 查一下哪些国家 / 地区暂未加入 CRS(例如中国台湾、美国),但这不代表可以 " 逃税 ",只是信息暂未互换;

• 与其焦虑,不如先梳理自己的海外账户:赚了还是亏了?成本价、交易流水是否齐全?

•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会计师、税务师比你我更懂如何合法合规申报。

CRS、20% 税、海外资产……这些专业词汇被自媒体无限放大,很容易让普通投资者陷入恐慌。

# 请牢记

第一,细则未出,执行尚远;

第二,征税前提是盈利,先有好资产才有好收益

第三,纳税光荣,合理规划即可,不必过度焦虑

最后来谈谈创富神话虚拟币

别看特朗普、马斯克最近在虚拟币市场折腾得欢,但只有比特币才是真正的王者,其关键就在于数学算法构建的绝对稀缺性——比特币是一种用数学写死的 " 数字黄金 ":

1. 供给硬上限:2100 万枚,写在椭圆曲线加密算法里。  

2. 开采难度指数级递增:越往后,耗电量、算力成本越高。  

3. 稀缺性比黄金更 " 绝对 " ——黄金可能突然挖到一座新矿,比特币的代码里永远不会。

这种基于数学原理的稀缺性,使比特币与其他虚拟币形成本质差异。从这个层面看,比特币确实具备 " 避险资产 " 的部分基因:当法币超发、地缘风险飙升,比特币像一块不受任何央行控制的 " 数字黄金 "。

除了比特币、以太坊等极少数有算法支撑的币种,市面上 99% 的虚拟币只是 " 一句话 + 一张 PPT",这些虚拟币背后没有数学,没有稀缺性,只有情绪,这种就是空气币。

玩法只有一个:后来者接盘。从高收益 → 高杠杆 → 高波动 → 爆仓归零,赌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早进场的镰刀,还是晚一步的韭菜。

所以识别币圈骗局只需要认准一件事:任何需要拉人头、喊单、锁仓生息的 " 币 ",都是穿着科技外衣的传销。

比特币这么好,把它当作高波动版的 " 纪念金条 ",小比例配置、长期放着,我个人觉得无可厚非。

每个人都去买比特币,显然这不太现实,现在一枚比特币已高达 11 万美元,普通投资者基本不可能直接购买。

如何 " 隔离风险 " 地参与币圈投资?

一种是可以购买海外已上线合规比特币现货 ETF(代码:IBIT、BITO 等),像买股票一样一键买入,不碰私钥、不担心跑路。  

ETF 基金说白了就是通过市场集资投资共享比特币收益,又能规避存储风险与高成本。例如灰度比特币信托(Grayscale Bitcoin Trust)等公开上市产品,既受监管保障,又提供税收优惠,降低了参与门槛。

不过有些平台会对 ETF 基金设置高门槛,比如香港某些券商平台上要求投资者必须自证有 100 万美元的可投资资产还要提供资产证明,这才算合格的投资者,这显然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门槛也不低。

可以看看部分港系券商、全球基金平台推出的 " 比特币指数基金 ",人民币也能申购,额度小、门槛低。

# 核心原则是:投资币,而不是炒币

1

只用亏得起的钱

2

不加杠杆

3

比例控制在总资产的 5% 以内

2

做好 50% 回撤的心理准备

把视野再打开一点,虚拟币只是 " 人民币资产之外 " 的一个选项。

美元货币基金、美债 ETF、全球股指 ETF、REITs ……这些工具同样能把我们的资产与单一币种、单一市场风险做隔离,而且合规、透明、流动性好,还不容易被 " 喊单 " 收割。

比特币的数学共识与稀缺性奠定了其价值根基,但投资需匹配风险承受能力。将其作为小额纪念性资产配置(如通过 ETF 基金),或可参与这一数字时代的金融实验。面对概念币热潮,保持清醒认知,方能避开庞氏陷阱。

结语

在经济低迷期,大家收入上涨速度变慢,很容易造成大家对存量资产的敏感,进而容易催生非理性投资,跌入非理性繁荣的陷阱。

这一波无论是虚拟币的暴涨、美债收益率波动还是 CRS 税收效应,本质上都是现阶段市场对投资领域的非理性反应。

一篇文章,很难把非理性陷阱里的所有槽点讲透。如果你对 CRS、美债、美元货基、虚拟币还有疑问,欢迎预约我的直播。我会把这些环球视角下的热点坑点一次聊透:

• 如何在国内买到美元货币基金?

• 不同期限美债的利弊?

• 怎样用短债 + 货基组合提高现金收益?  

• 如何对冲汇率波动?

• 比特币 ETF 怎么买?

• 美元货基、美债 ETF 如何组合?

• 怎样用 1000 美元起步做全球配置?

……  

重要提醒:扫码添加企微后,请务必输入关键词:美债

重要提醒:扫码添加企微后,请务必输入关键词:美债

重要提醒:扫码添加企微后,请务必输入关键词:美债

两句话送给各位:

1. 任何因 " 神秘 " 和 " 暴富神话 " 而冲动的投资,结局往往是成为别人的利润。

2. 先把底层资产逻辑搞懂,再决定要不要下注;不懂,宁可错过,不要做错。

本文编辑:谭琴

本公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融产品广告

◀︎特此声明►  

记得点赞、点在看,并且分享哦!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所有文章目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收益率 美国国债 债券 美债收益率 a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