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前天
给年轻人讲历史课的爷爷走了,他鼓励大家:不能慌张,不能放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据澎湃新闻 8 月 4 日消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 95 岁。(此前报道→)

公开资料显示,许倬云,1930 年生人,是当今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他师从李济之、沈刚伯、李宗侗等史学大家,也是王小波的老师,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中西方文化比较等。他既有传统中国士人的修养与沉淀,也接受了西方现代的知识训练,是站在新旧两端、承前启后的学人典范。

七十多年的求学与研究之路,与中美两地教研的经验,使他对东西方的文明有着独到的见解,擅长从宏观视角、用比较的方式看待历史问题,以独树一帜的 " 大历史观 " 闻名于世。他的通史叙述不限于常规的朝代分野和帝王将相,而是以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文化等复杂系统的 " 长程变化 ",呈现更生动、多元的历史面貌。

许倬云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匹兹堡大学,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讲座教授。

许倬云的代表作 " 古代中国三部曲 " ( 《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 ) ,是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另有 " 中国文化三部曲 "(《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作品《万古江河》获得第三届 "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 。

许倬云 1986 年当选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2004 年获美国 " 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 ",2020 年获 " 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 ",2023 年获 " 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

作为 " 生长在新旧两个世界之间 " 的人物,许倬云目睹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迅速的变化和发展,他从不吝于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学识和感悟。

" 我希望尽我的余年,帮助我们的年轻人,身心有个安顿 "。2019 年,许倬云接受《十三邀》许知远的采访。他结合个人经历,从全球政治局势谈到个人的精神危机,一句 " 我从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残缺,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 " 为青年人在快速变动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内心安顿和人生意义,提供了些许指引。

看过节目后,很多年轻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感动,称许倬云用他的人生智慧疗愈了自己的 " 精神内耗 "。在收到这样的反馈后,许倬云格外珍惜这 " 难得的机缘 ",希望努力创造更多机会让更多人听到他的声音。

言出必行,2022 年,92 岁的许倬云入驻 B 站,成为了一名知识 UP 主。他在 B 站和刘擎、项飙、许宏对谈,探讨焦虑,和年轻人聊职业选择,也在生日给大家推荐自己的书。

他还开设网络公开课《许倬云讲世界历史:五百年大变局》,为年轻网友们系统讲解世界史。课上,许倬云说他把 B 站的观众都看作自己的孙辈,他的孙子叫奥利弗,他现在想象着面前有一百个奥利弗听他讲话。于是,每次上课,弹幕上齐刷刷地发起 " 爷爷好 "。

2024 年 12 月 15 日,许倬云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参与了三联出版社举行的 " 形塑中国、熔铸华夏 《许倬云学术著作集》分享会 "。当时,94 岁的他身处美国比兹堡家中,当天正赶上医院派医生、护士为他上门检查身体。许倬云说,这说明他也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关口。" 我今年 94 岁,我的讲话大概常常会感慨过去。年轻人伤春,老人伤冬。"

分享会上,主持人赵健提到了一个小故事。" 我前一段去了无锡,当地工作人员跟我说了一件小事。他说许先生很多年前,联系无锡当地,买好了自己的墓地。许先生说,他埋在无锡,他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会多一个回中国的理由。我想,经过浮沉动荡的老一代的学者对家乡割舍不掉的情感,挥之不去的乡愁,也展现在他的文字和学术著作里。"

2024 年 7 月,《十三邀》再次播出许倬云的访谈,当时的许老已然瘫痪许久,不过,这并不怎么让他难过,他说最难过的事是 " 看世界的局势,情势越来越坏,实在难过。"

那次访谈最后,他鼓励年轻人:"惊涛骇浪是人生不免,但惊涛骇浪中,第一:不能慌张,第二:不能放弃。最要紧的是扎实自己,把自己的知识情感都不要歪曲…… "

许先生,一路走好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 | 杜小溪

监制 | 柳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美国 b站 南京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