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管理学 08-05
资治通鉴:顶级领导的超级沟通术,一封信解决冲突,让对方称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读《资治通鉴》汉文帝这段历史,越读越惊讶!

汉文帝能够开创文景之治,这绝对不是吹出来的,人家是真有水平,段位很高!

我个人觉得,他比吕后的水平高多了!

比如说,在对待南越问题上。

公元前 179 年,汉文帝即位的第二年,朝堂局势初步稳定下来,但边疆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南越王赵佗在边境制造事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吕后执政时期,朝廷对南越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还曾派兵攻打南越。

赵佗因此对汉朝心生不满,开始招兵买马,联络周边一些势力,对抗汉朝这边。

赵佗甚至乘坐天子的车驾,悬挂天子的旗帜,采用与汉朝相同的制度,摆出一副要与汉朝抗衡的架势。

当然,这并不完全是赵佗的责任,更多是吕后处理南越问题时留下的遗患。

到了汉文帝刘恒执政时,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因为赵佗已经不再接受汉朝的统一领导,这对大汉朝堂来说,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那么,汉文帝该如何解决赵佗的问题呢?

如果单靠武力,南越那地方可不是那么容易攻下的,此前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时候,汉文帝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他下令在赵佗家乡真定,为赵佗父母的坟墓专门安排民户守护,并按照四季进行祭祀。

同时,他还召来赵佗的兄弟,给予官位和赏赐,以示优待。

此外,汉文帝还派陆贾出使南越,带去自己写给赵佗的一封信。

这封信不仅直接说服了赵佗,也充分体现了汉文帝卓越的政治智慧。

这封信内容较长,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

汉文帝在信中说:

自己是高皇帝的侧室所生,被安置在外地,在北方的代地做藩王。由于路途遥远,加上见识有限,也比较愚钝,所以一直没有和赵佗有过联系。

后来,高祖去世,孝惠帝也去世了,高后亲自主持国政,晚年又患了病。高后的娘家人趁机谋反,幸亏有开国功臣相助,才诛灭了吕氏。正因为如此,自己才在朝廷大臣和勋贵的拥戴下登基称帝。

汉文帝还说:自己刚刚继位,前不久才得知南越的情况。得知大王曾经写信要求寻找亲兄弟,同时请求罢免长沙国的两位将军,自己已经收到了这封信,并且接受了赵佗的请求。

对于赵佗在真定的亲兄弟,已经派人前去慰问,并修整了先人的坟墓。

前段时间听说赵佗在边境频繁发兵,导致长沙国深受其害,南郡的情况也尤为严重。

即便如此,难道南越国自身没有受到损失吗?

一旦战事爆发,必然会导致士卒伤亡、官吏受损,百姓流离失所。

汉文帝表示,自己不忍心做这种事情。

因此,他准备对双方争议的边界进行调整,征求了官员们的意见。

大家都说,这是高皇帝当年为了隔离长沙国而划定的疆界,自己也不能随意更改。

汉文帝表示:即使大汉夺取了南越的领地,也不会大幅增加疆域;即使夺取了大王的财富,也不会显著增加国库收入。

五岭以南的土地,大王您自行治理。

即便大王已有皇帝的称号,但两位皇帝同时并立,相互之间却没有使者往来,这只能以武力相争。只讲力争而不讲谦让,这不是仁人君子该做的事。

我愿意与您共弃前嫌,从今以后互相通使往来,恢复原有的良好关系。

南越王赵佗看到汉文帝这封信后,表示愿意听从汉文帝的诏令,永远奉守汉朝的藩臣之责,愿意重新回到大汉的怀抱,跟大汉形成命运共同体。

汉文帝通过这样一封信,就解决了南越的大问题,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用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这才是高手的智慧。

汉文帝这封信主要包括了四点:

一、用安抚代替镇压。

汉朝与南越的冲突并非一日之寒,但汉朝根本打不过五岭地区。

即便打过去,士兵生病、将士损兵折将,劳民伤财,根本不划算,没有任何意义。

二、给赵佗台阶下。

赵佗本身与汉朝相处得不错,正是因为吕后时期的政策调整,才开始反抗。

汉朝这边,只要不招惹他,他也不会惹你。而给他个台阶,像赵佗这样识趣的人,也会顺着台阶下来。

三、解决方案。

汉文帝按照赵佗的要求,给赵佗的父母修缮坟地,安排守护坟地的人家,同时还给赵佗的兄弟官位赏赐,厚待他们。

汉文帝在处理赵佗问题时,采取了多项举措。

他主动撤军,惩罚相关将领,表达了极大的诚意和对赵佗的尊重。

四,汉文帝为赵佗分析利弊,指出双方反复征战,最终谁也得不到好处,只会导致劳民伤财、民不聊生。

同时,他还向赵佗承诺,双方将继续沿用高祖时期划定的分界线,不再变更。

可以说,汉文帝通过这些举措展现了自己的宽广胸怀,也成功化解了赵佗的怨气。

最终,赵佗撤回了军队,双方恢复了和平。

更重要的是,赵佗也主动撤销了自己的帝号,重新归顺汉朝。

这封国书中有几句非常经典的话:

" 今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之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 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恶,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汉文帝用这样高水平的国书,说服了赵佗,而赵佗也明白,反复征战毫无意义,守好自己的 " 一亩三分地 " 才是正道。

最终,赵佗接受了汉文帝的诚意,撤回帝号,归顺汉朝。

这就是汉文帝高超的手腕和处事智慧。

你觉得是这样吗?

观看更多《资治通鉴》解读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点账号头像,进入主页可见)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