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如何重构人货关系?搜索不止是入口
2025 年已过半,电商行业的焦虑并未消散。
作者:宏一
美编 赵倩
主编 李永华
直播红利消退、内容转化乏力、货架增长停滞——今年 618 让这些老问题暴露出新的裂痕,行业仿佛再次走到转折点。
1
电商困局:
内容疲软,货架老化
从 2010 年代的 " 货架电商 " 到 2020 年代初期的 " 内容电商 ",过去十年,电商行业的底层逻辑几经迭代:
货架电商:以搜索和结构化呈现为核心,强调商品供需的高效匹配;
内容电商:以推荐、种草、短视频等内容形式激发消费冲动,推动用户从 " 被看见 " 到 " 想要买 "。
这两类模式各自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增长。但随着用户需求不断进化,这些路径也面临新的适配挑战。
据星图数据监测,今年 618 全网交易额达 8556 亿元,同比增长 15.2%。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略高于去年同期的回暖信号,但背后却藏着更深的结构性裂变:即时零售大涨 18.7%,社区团购却下滑 9.1%。从囤货到即买即用,用户的消费习惯正在悄然转向,而不少商家还停留在原地。
与此同时,平台侧的运营成本与转化效率也进入了精细化管理阶段。面对愈加理性的用户,如何真正理解其需求并提供有效响应,成为共性难题。无论是调整内容策略、优化推荐逻辑,还是推动交易链路更紧密地闭环,平台们都在主动探索突破之道。
在这样一个用户注意力更加稀缺、选择更趋理性的阶段,电商行业亟需新的思路,不再只是吸引眼球或堆叠商品,而是要重新思考 " 用户是如何做出购买决策 " 的核心过程。
这正是 " 决策流电商 " 作为新范式逐渐浮现的背景。
2
电商第三极:
" 决策流电商 " 的崛起
在货架电商和内容电商之后,电商行业正在悄然迎来第三种范式:决策流电商。
与 " 逛 " 的货架电商、" 刷 " 的内容电商不同,决策流电商是一种基于 " 找 " 的模式。它不是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而是陪用户完成一场思考。它围绕 " 做出选择 " 这件事重新设计消费路径,用 AI 和搜索能力,陪伴用户从模糊的疑问,走向明确的决策:不是 " 看见就买 ",而是 " 想明白再买 "。
在货架电商中,用户已经知道自己要买什么,平台负责给出最多最便宜的选项。
在内容电商中,用户并没有明确需求,只是 " 刷着刷着就心动 "。
而在决策流电商中,用户是带着问题而来——他们需要被理解、被引导,最终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这并不是对理性消费的简单回归,而是 AI 参与的理性进化。平台不再只是展示商品,而是扮演一个 " 决策助手 " 的角色:用结构化知识、个性化匹配、动态问答等能力,将复杂问题层层拆解,最终呈现出一套清晰可信的购买建议。
比如:
" 哪款洗地机适合家里有宠物?"
" 适合油皮、不过敏的粉底液推荐?"
" 入门单反相机和镜头该怎么配?"
这些都不是能三秒做决定的问题。用户不缺商品,缺的是清晰的选择路径。而决策流电商的底层逻辑就是理解真实需求,再整合可信信息,最终提供决策建议。
决策流电商的竞争力,来自两个关键点:
理解用户背后的真实意图:不仅是 " 搜索关键词 ",而是用户此刻的困惑、场景、预算、情绪。
整合复杂信息并生成可信建议:让用户从碎片信息的海洋中脱身,获得结构化、有逻辑、有根据的解答。
这类 " 从模糊到清晰 " 的路径,并不适合通过内容喂养或货架堆砌来解决。它需要的是语言理解、知识建模、语义推理,以及对用户决策心理的精准感知。说得再简单点——内容电商让你心动,决策流电商让你想通。
而在如今流量碎片、用户耐心下滑的时代," 让用户做明白的选择 " 正在成为新的稀缺能力。
3
百度电商:
决策流电商的代表玩家
如果说搜索是用户表达决策意图的起点,那么百度或许是最有可能率先跑通 " 决策电商闭环 " 的玩家。凭借 AI 技术、知识生态和搜索入口这三大独有基座,百度正在将 " 用户的问题 " 直接转化为 " 可执行的购买行为 ",走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内容电商与货架电商的 " 决策流 " 路径。
百度每天承接数亿次搜索请求,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意图、高决策成本的复杂问题,广泛分布在母婴、家居、户外等对专业信息要求较高的消费场景。这些搜索往往看似 " 生活咨询 ",实则是用户在进行购买前的核心判断。
比如,搜索 " 冲锋衣防水指数 5000mm 够用吗?" 的用户,本质上是在验证产品参数是否满足特定使用场景。这类问题需要的不只是商品详情页上的单一信息,而是面料性能、品牌差异、实测数据等综合参考。百度通过结构化知识图谱,能够快速给出如 "GORE-TEX 材质对比实验 " 等内容,帮助用户完成关键决策。
这类行为的共性在于:它们意图明确,但跳不过 " 理解 - 判断 - 选择 " 的中间过程。而百度的电商机会,恰恰在于以搜索为起点,串联结构化知识、智能问答与商品匹配,完成 " 从问题到决策 " 的链路闭环。
今年 4 月,百度正式上线了面向电商场景的 MCP(Model-as-Copilot)服务,这是其在 " 搜索即决策 " 路径上的一次系统化落子。它并不试图替代推荐或内容电商,而是通过 AI 能力,将用户提出的问题直接引导向可操作的购买方案。
例如,用户搜索 " 宝宝学步鞋怎么选 ",系统会自动整合足部发育阶段、材质标准、医生建议等维度,生成可执行的选购逻辑;又如 " 猫尿味怎么去除 ",返回结果不仅是清洁产品,还包括原理解释、材质兼容性提醒和多种偏好选项。用户无需跳出搜索页面,就能完成从理解到选择再到下单的全过程。
百度并不是在复刻现有的电商模型,也不是简单把内容种草嫁接到搜索上,而是借助 AI 的理解力和生成能力,真正将 " 搜索场 " 转化为 " 决策场 "。本质上,它推动的是一次由 AI 驱动的电商决策效率升级——不是多一种电商玩法,而是一次决策链路的重构。
4
AI 如何重构人货关系?
搜索不止是入口
在今年 618,百度电商还与罗永浩展开深度合作,推出 AI 驱动的 " 罗永浩数字人直播间 "。这次直播,有三个关键词:AI 理解、实时响应、智能调度。
不同于传统 " 明星带货 " 的人设驱动模式,此次由 AI 驱动的 " 罗永浩数字人 " 承担了直播间的选品、讲解与调度任务:罗永浩数字人由百度大模型驱动,具备流畅语义理解能力,承担了选品讲解、用户互动等核心任务; 后台 AI 系统实时分析弹幕情绪、搜索热词、商品点击行为,动态调整讲解内容和节奏; 搜索行为与直播内容打通,实现了从 " 用户问题 " 到 " 精准推荐 " 的高效路径切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