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李若菡
2025 年上半年,欧菲光 ( 002456.SZ ) 再度陷入亏损,公司预计净亏损为 8500 万元 -1.15 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证券之星注意到,自 2020 年被踢出 " 果链 " 后,失去的苹果订单所造成的营收缺口,至今难以填补。同时,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已连续多年为负,五年半累亏金额超百亿元。智能汽车业务作为公司正在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去年面临毛利率承压的困境,且负责该业务的子公司尚未实现盈利。
目前,公司正切入智能眼镜领域,并成为小米首款 AI 眼镜摄像头独供商,但该业务的利润 " 含金量 " 遭到外界质疑。同时,公司变更募资用途来加码智能汽车、VR/AR 等领域光学镜片业务,但调整背后暴露出公司原项目拖延多年未能落地、频繁动用募资额临时补流的问题。
五年半扣非累亏超百亿元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欧菲光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金额为 8500 万元 -1.15 亿元,上年同期盈利 3914.45 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金额为 1.3 亿元 -1.6 亿元,同比亏损扩大 805%-1014%。
公司称,上半年亏损主要受股权激励计划相关的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加、增值税加计抵减收益同比减少,以及联营企业经营亏损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影响。
回顾欧菲光近年来的业绩情况,自 2020 年被 " 踢出 " 果链后,公司营收大幅缩水,其营收由 2020 年的 483.5 亿元降至 2024 年 204.37 亿元,降幅达 57.73%。而公司盈利能力更是遭到重创,其归母净利润在 2020 年至 2022 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累亏金额达 97.52 亿元。
尽管归母净利润在 2023 年及 2024 年实现扭亏为盈,但盈利背后主要依靠政府补助。2023 年及 2024 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 1.22 亿元、6350.11 万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例分别为 159%、109%,因此公司扣非持续为负。
2025 年一季度,欧菲光归母净利润为 -5894.98 万元,公司在连续 7 个季度盈利后,再度陷入亏损状态;其扣非净利润为 -8608.43 万元,亏损程度同比扩大 388.82%。经计算,在 2020 年至 2025 上半年期间,公司扣非净利润累亏金额为 100.6 亿元 -100.9 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业绩亏损之下,欧菲光高管团队迎来新变动。7 月 29 日,欧菲光发布公告称,公司聘任孙士泉为公司副总经理,任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公司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为止。
新上任的副总经理孙士泉具有深厚的审计背景。其职业履历显示,2009 年 12 月至 2024 年 6 月期间,孙士泉曾在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 特殊普通合伙 ) 武汉分所担任审计部经理、高级经理等职务。2024 年 6 月加入欧菲光后,历任集团审计部副总经理,现任集团财务中心总经理。
此次人事变动发生在公司业绩承压之际,在外界看来,孙士泉的加入或将助力公司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汽车板块子公司遇盈利难题
目前,欧菲光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以及新领域 ( 智能门锁、运动相机、工业及医疗、VR/AR 等 ) 三大板块。2024 年,上述三大板块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79.23%、11.74%、8.56%。
2024 年,受益于消费电子的回暖,智能手机业务当年同比增长 32.15%,达 161.92 亿元,推动公司整体营收回升至 204.37 亿元。但与 2019 年 519.74 亿元的营收相比,尚存一定差距,这意味着公司仍未填补失去苹果订单造成的业务缺口。
在智能汽车领域,欧菲光主要通过外延式并购切入该赛道。公司于 2016 年通过收购上海华东、南京天擎,获得了国内 20 余家整车厂 Tier 1 资质。2018 年,公司通过收购富士天津,发展车载镜头业务。
随后,公司进一步整合四家汽车业务子公司 ( 上海欧菲、合肥欧菲、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 ) ,并成立安徽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安徽车联 ) 作为新主体。
结合业绩来看,欧菲光智能汽车业务虽收入实现增长,但毛利率却出现下滑。去年该业务营收为 24 亿元,同比增长 25.73%;毛利率为 8.7%,同比下滑 6.15 个百分点。对比智能手机 11.44% 以及新领域业务 16.98% 的 毛利率来看,智能汽车业务处于垫底位置。
有分析指出,当前汽车市场普遍面临降本增效压力,加之玩家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光学供应商的车载业务陷入毛利下滑的困境。尤其是今年以来各大头部车企掀起的中高阶普及战,将进一步挤压各大传感器供应商的利润空间。
不仅如此,负责欧菲光智能汽车业务的子公司安徽车联尚处于亏损状态。2024 年,安徽车联实现营收为 18.23 亿元,净利润为 -5499.9 万元,已连续两年出现亏损。
募投项目迟迟未动工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5 年以来,欧菲光加快在新领域业务上的布局。
一方面,公司成为小米首款 AI 眼镜摄像头独供商;另一方面,公司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并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向智能汽车、VR/AR、工业、医疗、运动相机等领域相关产品的光学镜片和镜头业务。
6 月 26 日,小米集团发布了定价 1999 元起的小米 AI 眼镜。据财联社报道,该款眼镜的摄像头由欧菲光独供。
不过,市场对 AI 眼镜业务的含金量存疑。华创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以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的成本结构为例,SoC、摄像头、电池的成本占比分别为 33.54%、5.49% 和 3.96%。其中,摄像头成本占比相对较低。
小米 AI 眼镜定位为轻量级可穿戴设备,市场预估其出货量可能在百万级别,与智能手机业务规模相比差距显著。即便该产品出货量远超预期,考虑到小米对供应链成本较为敏感,未来也不排除引入其他供应商以压低采购价格的可能性。在这一背景下,欧菲光在 AI 眼镜上获得的利润空间有限。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被曝出成为小米首款 AI 眼镜摄像头独供商的次日 ( 6 月 27 日 ) ,欧菲光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将原募投项目 " 合肥晶超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光学镜片与镜头产线项目 " 和 " 高像素光学镜头建设项目 " 尚未使用的 2 亿元和 3.54 亿元,合计 5.54 亿元的募资额,用于实施公司新增募投项目 " 高精度光学镜头产线升级扩建项目 "。
本次所变动的募集资金是公司 2021 年定增所得,当时共募资 35.15 亿元,其中 20 亿元用于补流,其余 15.15 亿元则用于上述两个项目的建设。
不过,自 2021 年 8 月募集资金到账以来,公司定增所涉的募投项目已经两度宣布延期。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募投项目调整前,截至 2025 年 6 月 27 日,上述两个募投项目均未开始建设。在此期间,公司则将这笔闲置募集资金多次用于临时补流。
募集资金频频补流的背后,暴露出欧菲光当前资金承压的现状。2025 年一季度,公司账上资金为 19.75 亿元,而公司短期借款及一年到期内的非流动负债共计 64.56 亿元,账上资金已不足以覆盖短期借款。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李若菡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