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立听读习惯的大声朗读,到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再到引导初步人物评价,进而探讨故事主题,并引入批判性视角审视角色,最终落脚于童话想象力的价值解析。付海亮老师的这份《兔子坡》共读案例,详细拆解了七个循序渐进的阅读层次,其方法论扎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从具体情节和细节入手,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为我们老师进行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系统而务实的操作框架借鉴。
在 8 月 11 日将于南京开班的 " 儿童阅读教师高级研修班 " 上(点此了解详情),付海亮老师将带来《小王子》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课。本次研讨课将集中展示付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超越故事表层,运用批判性思维工具,对《小王子》中关于孤独、驯服、责任与成人世界等核心命题进行深度探讨与对话。这既是付老师 " 七读 " 方法论的延伸应用,更是一次聚焦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实践样本,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收获。
扫码报名
节
气
▲
《兔子坡》
[ 美 ] 罗伯特 · 罗素 / 著 陆剑 / 译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一
01
一读:大声读给孩子听
《兔子坡》是一本经典的写给孩子的童话故事。我们如何与低年级孩子共读这本书。
其实在说如何与孩子共读之前,我们应该先建立一个概念——儿童分级阅读——是的,给孩子的书,尤其是早期儿童和小学生初中生的书,应该是分级的。再强调一步的话,给小学及以前的儿童的书,分级是相当重要的。
为什么要分级?这是由儿童的发展规律决定的,当我们说儿童阅读时,那么这种分级一个是基于儿童的语言能力,一个是基于儿童的理解能力(感知、逻辑思维等),还有就是儿童的兴趣。分级阅读当然还要基于文本,包括文本的内容、文本的形式、文本的字词难度等等。分级的作用,说简单点就是 " 在合适的时间给孩子合适的书籍 "。当然,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自我选择的需求越来越强,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的权利,也要给孩子选择的空间。
知道了分级的重要性,那么,当我们拿到《兔子坡》这本童话书时,我们就可以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它大概适合哪个年级段,或者它给哪个年级段的孩子是比较好的(这里插播一句,事实上,经典的书适合所有的年龄,适合所有人。当然这个观点背后还需要其他的支撑,我们今天不谈)。
《兔子坡》是比较适合低年级孩子的。那么,我们如何把这本书带给低年级孩子呢?低年级(一二年级)孩子的识字量还没有那么高,还没有养成整本书的阅读习惯,该怎么办?
这里,借助《朗读手册》,跟大家介绍一个阅读方法——大声读书给孩子听。这个方法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也不难,就是拿着书,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句子一个句子,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读给孩子听就好了。读书给孩子听,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能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答案是,可以!为什么?阅读的本质是一种输入,而听故事,听别人说话,本质上就是一种输入。所以,当我们在读故事给孩子听时,孩子也是在输入的,孩子在听,在思考,在感受,这个过程就是无形的输入和吸收。另外,还需要说明一点,孩子在高中以前(甚至包括高中),他的听力理解能力是高于阅读理解能力的,什么意思?就是你读给他听,他会理解的更多。所以,即使孩子到了高年级,依然可以继续给孩子读书。
有的家长和老师会担心,我给他读多了,他自己不读啊。这需要我们在读书给孩子听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办法。比如。起初的阶段,大人读;过一段时间,大人多读一些,让孩子自己读一段(根据孩子的识字和朗读能力来选择片段);再过一段时间,让孩子慢慢和大人轮流读……有一个过度,孩子就可能从听走向自主阅读。
有的老师也会说,哪有时间给孩子读呢?时间是个好东西,时间哪里来?其实,这里还是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整本书阅读?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不会问时间的问题了,而是去创造时间。比如,早晨孩子来学校了,我就读故事给孩子听,我读最好玩最有趣的故事,这样孩子就会愿意早一点来学校;再比如,每一节课,我抽出五分钟带孩子读故事,五分钟可以读一个 1000 字左右的故事了,如果读不完,那就明天接着读。
儿童阅读,让我们从大声读书给孩子听开始吧。
02
二读:讲述故事
只要大声读书给孩子听就可以了吗?事实上,当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只要大声读书给孩子听,这就已经是非常好的阅读方式了。
当然,一定也有老师和家长想要带领孩子在整本书阅读上做更多的事情,把整本书阅读做得更好。那么,面对低年级孩子(指一二年级孩子),除了大声读书给孩子听,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
我们不妨回到课标,看看语文新课标(2022)关于整本书阅读做出了哪些要求:
(1)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
(2)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
(3)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大家可以看第三条,鼓励地段孩子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这里有一个 " 讲述故事 " 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当然不能要求过高,比如关于故事的细节部分,如对话呀、人物表情动作呀,这些如果都讲述出来,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低年级孩子去讲述故事呢?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提示:首先从故事里主要有谁,他们在哪里,他们做了什么或遇到了什么。
这样一来呀,学生就知道故事里有小兔子乔治,有乔治妈妈和爸爸,还有其他动物。他们在兔子坡,他们在讨论一件事——新邻居要来了。
我们总不能让孩子就这么讲述故事吧?当然不能。但首先,上面的几个要点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先抓住了核心部分,相当于用一句话概括故事了。学生知道了故事最重要的部分。
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孩子梳理故事。
这么多动物,第一个故事还那么长,孩子怎么记得住呢?没关系。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以对话的形式,来表演这个故事。然后选几位同学,不同的同学代表不同的动物角色,大家轮流来讲述故事。这样两遍之后,孩子们对故事就更熟悉了,再找一个同学大致讲述一下这个故事。而且,在表演对话、轮流讲述、独立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也能够慢慢体会到,虽然出场的动物很多,但事实上,每个动物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每个动物的个性也是不同的。
当然了,等孩子们讲述完故事,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每个动物各自需要什么?他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第一个故事就出场这么多动物,你会不会觉得太乱了?
关于性格的部分,我们可以以兔妈妈和兔爸爸为例,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兔妈妈容易担心,比较悲观,但是兔爸爸充满向往,比较乐观。这样的对比,孩子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动物(人物角色)的不同,性格的差异了。
关于一下子出场这么多动物,会不会太乱了这个问题,一是让孩子慢慢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角色之间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不是我们告诉孩子的,而是通过阅读中讨论中发现的。比如故事一开场就说 " ‘新邻居要来啦。’这个消息让兔子皮炸开了锅一样整个沸腾起来。所有的动物都在兴奋地讨论这个好消息,嘀嘀咕咕、叽叽喳喳,窃窃私语在每个角落响起。" 所以,如果只写一两个动物,只写两三个动物,可以吗?孩子们很快就会发现,第一章必须要出现很多小动物。
另外,当我们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回头来看第一章,我们也会发现,原来第一章出现的基本都是这本书中的重要角色,是后续故事中的 " 主角 " 们了。
经典为什么称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值得反复读,值得反复琢磨,它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思维的能量,情绪的能量,价值的能量。这样的经典,如果我们能够带着孩子去深度思考,深度交流和讨论,孩子的收获一定也是不少的。
03
三读:人物评价
再来聊一个既简单又好像有点复杂的问题——人物评价。大家可能会好奇,一二年级的孩子能会评价人物么?人物评价不应该是高年级学生才需要掌握的能力么?
在这里,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串:
什么是人物评价?
高年级学生是一下子学会人物评价的吗?
低年级孩子一定不能进行人物评价吗?
如果低年级可以评价人物,我们该如何引导和教学?
让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物评价?简单点说,就是我们根据故事情节,根据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来评价一个人。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评价一个人物,一定是建立在中低年级所学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 " 已有知识 "(即前概念)的基础之上。
所以,低年级到底能不能进行人物评价?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会有一个模糊的感觉,应该是可以的。但是低年级对人物的评价,一定不是概念化的,不是标签式的(即使高年级进行人物评价,也不建议单纯使用概念化和标签式评价方式)。
低年级孩子的评价方式可以具象化,也就是可以根据故事中的具体的情节,人物说的话,做的事,他的表情、语言、动作、心理想的等等来判断。
那回到最后一个问题,既然低年级可以进行人物评价,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去评价一个人物呢?其实,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喜欢某个角色吗?你讨厌或者不喜欢哪个角色?说一说你的想法和理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孩子就已经开始了对一个人物的评价。
比如我们问孩子们:孩子们,你们喜欢小乔治吗?同学们可能会说,当然喜欢啦。它多可爱啊(这是评价它的样子)。它跑得非常快,还能跳过死亡之谷呢(这是评价它的本领)。它听爸爸妈妈的话(这是评价它和家人的相处)。它能一个人去请阿那达斯叔叔(这是评价它的独立)。
伙伴们看到了吗?如果我们这样让孩子去说一说小乔治,大家就知道,低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做得几乎是面面俱到得来评价一个角色。是不是很惊讶?事实上,孩子们只是缺少表达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是很敏感的,他们能够捕捉到很多我们大人会忽略的细节。
无论是对于身边的大人的感受,还是对故事里的角色的感受,孩子都是敏感的、细腻的。我们如果想要让孩子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更进一步,那么我们就需要创造这样的成长机会,让孩子去说,去交流,去讨论,去互相学习,这也是我们能够创造的最好的 " 最近发展区 "。
04
四读:小乔治是一只什么样的兔子
以《小乔治唱歌》这一章节为例,来看看这个章节中的小乔治。当然,我们可以让孩子先讲一讲这个章节的故事,借助关键词的提示,或者让学生单独讲述,或者让学生合作讲述这个故事。
接着,我们抛出问题:你喜欢这样的小乔治吗?在这个故事里,你觉得小乔治是一只什么样的兔子呢?
当我们讲了这个故事,当我们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去看这只兔子时,这样的兔子就有了它独有的特点,它就不再是一只 " 处处可见的 "" 可爱的兔子 " 了。在儿童文学中,民间故事里的角色是扁平化的,但像《兔子坡》这样的童话故事,它的角色是非常立体的、丰富的。
比如,兔爸爸让小乔治背一下狗名字时,小乔治一口气背下了很多名字,从这一点来看,小乔治是聪明的。所以,兔爸爸为小乔治感到骄傲。同样,当兔爸爸问什么是迂回战术时,小乔治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比如小乔治遇到警犬时,不仅预料到了警犬的出现,还顺利躲过了警犬,给了警犬一个小小的教训,可见小乔治身手敏捷,它不仅背下了爸爸所教的战术,使用时也绰绰有余。
但是小乔治还是有粗心的时候,他一心想着自己创作的一首歌,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跑过了有大仓库的农舍。一条老猎犬突然从他身后窜出来,小乔治都感觉到它火热的呼吸了。还好小乔治跑跳能力都是一流的,它甚至跳过了死亡之溪,那可是连兔爸爸都跳不过去的地方。可见,小乔治的跳跃能力非同一般。这是它的真本领。
当然,我们还可以说小乔治多才多艺,因为他还编了一首关于新邻居的歌曲。虽然其他动物们并不是很喜欢。但是后来,人们都开始哼唱这首歌。可见,小乔治创作的歌,还是被大家接受了。
我们也可以说小乔治是一只有礼貌的兔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乔治在阿那达斯叔叔那里的表现看出来。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我们和孩子一点一点去认识一个角色时,孩子慢慢就知道一个角色的丰富性。很多孩子会把自己想象成小乔治,甚至我们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会这么做。这就是儿童在读童话故事时的 " 自居 ",通过把自己当做故事里的主角,和主角一起去经历、体验、挑战,最后走向更好的境地,这是儿童的自我成长方式,这也是故事发生作用的方式。
这样的人物评价,如果放在阿那达斯叔叔身上,会更加精彩。因为阿那达斯叔叔身上的矛盾冲突更加明显。尽管孩子可能会不喜欢他,但是他身上也有他的优点。
05
五读:聊主题
我们来聊聊《兔子坡》这本书的主题。说到主题,大家可能会想到很多比较大的词,爱、勇气、亲情、友情、勇敢、乐观、自私自利、贪婪、嫉妒……每一个主题都有极大的讨论空间。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这些 " 大而空 " 的主题,通过一个个故事,带给孩子。
我们经常在一些阅读理解题目里看到这样的问题:
你学到了什么?
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 / 启示 ?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看看上面这些问题,适合问低年级的学生吗?显然,这样的问题方式是比较难的。所以,如果我们问 " 你从《兔子坡》学到了什么?""《兔子坡》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样的问题,显得比较呆板。
那么,我们如何把 " 大 " 问题变成 " 小 " 问题,和孩子走进这本书的主题呢?
比如亲情。我们可以问什么问题?" 你觉得小乔治一家,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呢?" 这样的问题就具体多了。孩子知道要去思考小乔治的家庭。当然,我们还可以再具体一些:小乔治的妈妈,你喜欢吗?说一说你的想法。小乔治的爸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你找一找。你喜欢小乔治吗?如果你是一只小兔子,你愿意生活在小乔治的家里吗?
这相当于是一个问题串,而这个问题串把 " 小乔治的家庭是个什么样的家庭 " 这个问题再次细化了。通过家里的每一个人,去看这个家庭。
我们还可以怎么做?我们还可以通过具体的片段,比如新邻居要来了,我们看看乔治爸爸妈妈的不同反应,通过他们的动作,他们的话语,他们心里想的事情,就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父母。还有,小乔治要去接阿娜达思叔叔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可以找出来读一读。再如,小乔治遇到危险之后,他父母的具体反应又是什么的?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原来,母爱、父爱、亲情,就都在这些具体的动作里、话语里、心事里,在他们所做的事情里。抽象的概念就被可视化、具体化了。
同样,这本童话故事中还有人与自然这样的主题。那么,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重点读一读新邻居是如何对待菜园的,如何对待小动物的,他们是如何与家里的园丁对话的。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叫做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什么叫做 " 人人吃个饱 "。
当我们和低年级孩子聊主题时,当然,即使我们和中高年级孩子聊主题,也一定是从具体出发,从感性出发,走向理性和清明,否则孩子只会说大话说空话,而没有真实的落地的朴素的感受。那么走向生活时,他们也一定很难知道如何去做吧。
06
六读:怎么看待阿那达斯叔叔?
(批判性阅读)
我想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如何阅读《兔子坡》这本书。当我们提到批判性思维,你会想到什么呢?其实,批判性思维不是批评,更不是随意的否定,它是一种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当我们习惯性的赞同时,我们是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我们更客观地、全面地看待一个问题。
比如故事里的阿那达斯叔叔这个人物,如果说评一评 " 你最不喜欢的人物角色 ",我想阿那达斯叔叔一定会上榜的吧。因为它不讲究卫生,抽烟,说脏话……但是,从人物的丰富性来说,它见多识广,它喜欢小乔治。
那么,如果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来说,我们如何来看阿那达斯叔叔这个角色呢?其实,故事中和阿那达斯叔叔有关的最为核心的部分要数小乔治 " 失踪 " 之后,阿那达斯叔叔的表现了。
我们先来看看《拉锯战》这个章节里阿那达斯叔叔的一些言行。
《拉锯战》这一章,可以说是整本书最让人喘不过气来,最让人紧张的一章。阿那达斯叔叔的种种行为和语言,都让人感觉到一种可怕的氛围。
首先,我们可以把这些片段找出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当然这个部分关于阿那达斯叔叔的片段还有几个。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在阿那达斯叔叔的语气中,去感受,去体验。这算是一种浪漫阅读,沉浸式阅读。
其次,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如何看待阿那达斯叔叔的语言和行为。第一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可以让孩子们去思考,阿那达斯叔叔的行为是因为什么,这种行为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或者孩子还有其他的什么想法。这样,就把孩子引导到批判性思维的地方了。
最后,我们把孩子的观点分成两个或三个部分,一类是觉得阿那达斯叔叔对的,一类是不对的,一类是其他。然后我们来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阿那达斯叔叔的这些行为背后有什么依据吗?他有没有看到小乔治被欺负,被关押,被折磨?他的判断是怎么来的?其他动物的反应是什么?
这样,孩子就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待阿那达斯叔叔的言行以及动物们的反应了。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带着孩子去谈论,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说一说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自己有没有传播过 " 流言 "?通过阅读,去反思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中,除了这件事,还有很多可以拿来做批判性思考的话题。
读书真的越读越笨吗?
小乔治的妈妈为什么一直在担心?她的担心有道理吗?
小乔治跳过了死亡之溪,所以你认同它的冒险吗?
新邻居为动物们做了哪些事?你觉得给动物们留一些饭菜,错了吗?
上面这些话题,是非常开放的话题,就像一些哲学问题一样。二年级的孩子,也是有很多想法的,我们不防带着这些问题,和孩子们聊聊试试。
07
七读:童话的想象
我们来聊聊这本书的想象。《兔子坡》是一本童话故事,童话故事自然是虚构的,但事实上,所有的虚构都有其真实的一面,这需要另外深度的讨论。
童话故事之所以受小朋友的喜欢,其实很多成年人也是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的,除了童话故事的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童话故事的非凡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有商榷的地方,但可见想象力是多么重要。而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并不只是孩子的想象力,而是人类的想象力。
从上古神话传说开始,人类在自己的童年时期,就已经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想象,让我们突破现实的束缚,去理解自然,理解宇宙,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
到后来的民间故事(包括民间寓言故事、民间童话故事等),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有着丰富的、魔幻的想象力。牛郎和天上的织女生儿育女,一年一次鹊桥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爱情故事,最后双双化蝶;白蛇修炼千年幻化成人,最后又被压在雷峰塔下……民间故事里,普通老百姓试图通过想象,通过故事,去解读社会现象,为底层民众发声,为自己发声。
回到《兔子坡》,兔子坡属于现代童话故事了,它已经打破了民间童话故事那种类型化的模式,没有 " 从前…… ",也没有民间故事中的 " 三 ",甚至没有特殊的 " 神奇物件儿 ",但是它依然有着非凡的、丰富的想象。
如小乔治跳过死亡之溪,那也许是无数兔子(现实中的成年人)无法逾越的鸿沟。为什么一个小兔子(小孩子)能够跳过去?这种想象,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设置。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自己的 " 死亡之溪 ",他希望能够跳过去、跨过去,他希望能够获得安全和成就感,而把自己当做小乔治的小小读者们,自然和小乔治一起,在故事中经历了一次跨越 " 死亡之溪 " 的荣誉之战。
再如,《兔子坡》中,几乎所有的动物依然保持着动物的生存习性,但是他们却有自己的语言,内部各种动物可以畅通无阻,但却无法和人类沟通。这些动物,不仅能说话,还有自己的思想。这种故事架构,也是一种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一方面为故事的进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让小读者们进入 " 动物世界 ",理解动物的生活需求,理解动物和人的关系。
事实上,整个《兔子坡》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为什么要有新邻居出现?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从这个故事的美好结局能够体会到,人也可以为小动物做点什么,他们能够去想象现实中的动物,现实中的环境,甚至有机会还可以出去看一看。而这个故事的背景,作者生活在上个世纪前半叶,那也是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工业的发展,给动物带去了巨大的灾难,给自然带去了无法磨灭的破坏。通过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也许是作者发出的呐喊,人类是可以和动物和谐相处的。
所以,童话故事的想象,除了增加了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它在儿童的心理上,在儿童精神成长和面对现实生活方面,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