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一播,西安的热度快赶上盛夏的气温了。
大唐不夜城游客量暴涨 600%,日均挤进来 5 万多人;唐华华邑酒店的 " 贵妃同款 " 主题房被抢空,入住率硬生生提了 45%。可谁能想到,守着西安人最离不开的那碗 " 碳水 " 的西安饮食,上半年又亏了 5000 多万?
▲图片来自第一财经
01
一份 " 碳水 "管饱的亲民牌,为何撑不起利润?
西安饮食手里攥着 12 家 " 中华老字号 " ——西安饭庄、同盛祥、老孙家 …… 随便拎出一个,都是西安人从小吃到大的念想。而这些老字号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 " 碳水 "。
在西安饮食的店里,一碗油泼面,biangbiang 面、臊子面也不过是几十元的价。一碗普通泡馍几十元、点几个小菜,几个人花费不过百元。本地人常说 " 来这儿吃‘碳水’,花小钱能管饱 ",确实,宽厚的面条裹着辣子和酱汁,端上来满满一大碗,男生吃完都得打个饱嗝,女生甚至能分着吃。一碗羊肉泡馍,像我这种女生根本吃不完,还要两个人分着吃,这种 " 便宜管饱 " 的标签,本该是吸引游客的利器——毕竟谁来西安不想尝尝地道碳水?
▲羊肉泡馍(来自百度百科 )
可数据却很扎心:2024 年西安饮食全年亏损 1.28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 4800 万元— 6000 万元。客流量在降,人均消费也在降,连餐饮毛利率都跌到了 -3.94%。
明明握着 " 亲民碳水 " 这个好牌,怎么就打不赢?
02
碳水还是那碗碳水,年轻人却不爱来了
问题或许就出在 " 还是那碗‘碳水’ "。
西安饮食的 " 碳水 " 确实扎实,但几十年过去,味道、做法甚至摆盘都没怎么变。年轻人来西安,宁愿排队半小时买街头巷尾的网红油泼面,也未必愿意进老字号——不是说老字号不好吃,而是少了点 " 新鲜感 "。
你去看,现在的网红面馆会搞 " 现拉现泼 " 的表演,辣子用的是当年新收的秦椒,甚至能加芝士、溏心蛋搞 " 创意版 ";可西安饮食的店里,面条还是按传统流程端上来,服务员的话术也多是 " 您要大碗还是小碗 ",少了点互动和话题性。
▲裤带面(来自百度百科)
更关键的是," 便宜管饱 " 反而成了双刃剑。十几块钱一碗面,三四十一碗的泡馍,利润空间本就薄,再加上老字号的店面多在黄金地段(比如钟楼、回民街),租金、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游客来了点一碗面就吃饱了,很少再点其他菜,二次消费上不去,营收自然扛不住。更何况在 " 禁酒令 " 实施之后,酒水方面的花费更是大大减少,对西安饮食的亏损也造成了一定原因。
外地游客更直白:" 来西安想尝‘碳水’,但老字号的味道和街头店味道差不多,价格还贵几块,为啥非要选你?"
03
成本垒出定价高,食客更爱性价比
西安饮食的亏损,从来不是 " ’碳水’好不好吃 " 这么简单。
作为西安市的一家国企,它和曲江文旅一样,背着 " 体制机制 " 的包袱,是一个城市的门面,笔者采访了一位熟悉西安旅游的 " 权威人士 " 说:" 西安饮食作为国企,它跟街头小贩不一样,他们的食材采买需要经过层层关卡,要正规的供货商、要经过多层审查,因此,他们的原材料就已经比其他店的要贵很多。"
谈及西安饮食贵的另一方面原因,这位权威人士举例说:" 一盘葫芦鸡,西安饮食要寻找专业的手艺传人,力求还原非遗味道,这个过程所增加的花费就不是外面的店所能比的,西安饮食推出这盘葫芦鸡,外面的店复刻去很快,而且他们的成本、定价都比西安饮食的便宜。"
▲葫芦鸡(来自百度百科)
如果是你,相似的味道,你会选择贵的还是便宜的?
跟其城市的饮食相比,西安饮食的价格算得上便宜,川渝地区,你想尝尝正宗的川渝味道,肯定避免不了去吃一顿火锅,人均价格基本上在百元左右,去其他城市旅游都不可避免要点上几个菜,才能尝尝城市的味道,但是在西安,你去吃一碗普通泡馍、油泼面、等西安特色碳水,不过百元就可以吃的饱饱的。
04
当《长安的荔枝》的热度褪去,西安的碳水还能香多久?
西安的碳水,从来不是味道的问题。它便宜、管饱,藏着西安人的烟火气,本就该是这座城市的味觉名片。
可现在,《长安的荔枝》带火的流量留不住,本地人的情怀撑不起利润,老字号的面再香,也架不住 " 躺在功劳簿上 "。
在 " 禁酒令 " 实施的情况下,西安的很多五星级酒店也在进行创新,如街头摆摊卖饭的方式,前段时间也在掀起了热潮。或许,西安饮食该想想:怎么让那碗 " 碳水 ",既保留老味道,又能装进新故事?
比如学街头店搞 " 现做表演 ",让游客看着师傅拉面条、泼辣子,觉得 " 值回票价 ";比如把面食做成伴手礼,让游客能带回家;比如在景区设快闪车卖迷你非遗小吃;比如跟着热点搞创意,让 " 长安的荔枝 " 不只出现在剧里,也能拌在面里,可借《长安的荔枝》热度,推 " 荔枝凉面 "" 唐宫套餐 " 等联名款,现场展示拉面、掰馍工艺,设 DIY 体验区增强互动,让碳水既存老味,又载新故事。
毕竟,游客来西安,吃的不只是一碗 " 碳水 ",更是一碗碳水里的 " 长安故事 "。要是连故事都讲不新了,再管饱的 " 碳水 ",也留不住人啊。
来源 / 长安巷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