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 08-05
这场史诗级“催生”终于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致君,作者:格致君的后花园,题图来自:AI 生成

最近国家憋了个大招,简单粗暴——直接撒钱催生!

不管一胎二胎三胎,只要是 2022 年 1 月 1 日以后生的娃,每年能领 3600 块补贴,一直领到 3 岁。

过去三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是 956 万、902 万、954 万,预计将惠及 2800 万个家庭,财政每年为此要拿出 1000 亿。其实在此之前,很多地方已经陆续推出了针对本地的育儿补贴政策。

此次中央与地方财政联手,为 " 催生 " 投入的补贴总量堪称 " 天量 "。

这不仅是国家层面首次面向普通居民大规模发放现金补贴,更是破天荒地用 " 真金白银 " 直接补贴生育行为。

对于一个拥有超过 14 亿人口的大国,其释放的政策信号意义重大,不容忽视。

无独有偶,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举措,"12 年免费教育 " 的愿景正在走近。

又是发钱又是搞免费教育,国家这波 " 催生套餐 " 下的血本,核心目标只有一个:让大家伙儿愿意生、生得起,为将来攒点人力资本。

每月补 300,依然杯水车薪

咱先算笔实在账。按过去三年平均每年生 937 万个娃算,每个娃一年 3600 元,国家一年得掏 337 亿。

而 2024 年,中国 GDP 为 1349084 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育儿补贴这一项的支出就占据 GDP 的 0.025%,绝对堪称一笔天量的,史诗级的投入。

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笔补贴的边际效应似乎又微乎其微。

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2024 年中国家庭平均收入约为 10.8 万元。这 3600 元的育儿补贴只占家庭年平均收入的 3.33%,摊到每月仅 300 元。

300 元是个什么概念?有娃的家长都知道,它甚至无法覆盖一个婴儿每月基础的奶粉与纸尿裤支出。

这还只是 " 前菜 ",等娃过了三岁,那才叫 " 吞金兽 " 正式上线:幼儿园、兴趣班、补习班、看病买药……哪样不是碎钞机?更别提为了娃上学,多少人砸锅卖铁背房贷抢 " 老破小学区房 "?

国家砸了 " 天量 " 补贴,落到咱个体头上,感觉就像寒冬里吹来一丝暖风——有,但也就一丝。 

这 " 天量 " 与 " 微末 " 之间的落差,恐怕很难用 300 块钱解决。

生育困局,不止于 " 钱 "

那么在中国,把一个孩子养到 17 岁,到底需要多少钱?泽平宏观给出的数据是 53.8 万元。

据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 2024 版》显示,全国家庭 0~17 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 53.8 万元;0 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 68 万元。

其中 0~17 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 66.7 万元;0~17 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 36.5 万元。

我们来做到简单的算术题,17 年花掉 53.8 万元,也就是平均一年要花 3.16 万元,平均一个月要花 2633 元。

家里有娃的朋友们都知道,尤其是城镇家庭,这个数据显然是有点保守了。

幼儿园学费,各类兴趣班(补习班),吃穿用度,各类设备,书本文具,出门玩耍,以及免不了儿童医院定期报道……任何一项的背后都是毛爷爷堆起来的。

划重点,这些费用还不包含买学区房扔进去的大几百、甚至上千万。

而这仅仅是经济成本,还有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无法用金钱衡量。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后发现,从 2010 年到 2018 年的这近十年时间里,小学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 3.67 个小时增加到了 5.88 个小时;初中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 1.56 个小时增加到 3.03 个小时。

而在孩子 0 岁至 3 岁时,女性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分别减少 15 小时、12.5 小时、5 小时、7 小时。

所以养娃,本质上是一项极度耗费父母(尤其是母亲)精力和职业前景的 " 长期风险投资 "。

这种投入在职场中还转化成了无形的歧视。到了招聘市场,对于已婚有娃的大龄打工人,尤其是大龄女性非常不友好。

即便是有工作的职场女性,生养孩子也会导致女性降薪,甚至被裁员。据泽平宏观的研究数据显示,在中国,每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 12%~17%。

对于很多职场妈妈来说,休产假、生孩子就是她们不能升职、绩效最差、被降薪甚至裁员的 " 原罪 "。

不仅如此,如果没有老人帮衬,再加上自己打工赚的工资还不够请个育儿嫂,有些职场妈妈索性干脆辞职,回家全职带娃。

被剥夺的生育权

当然不只是女性,没房没钱的男性别说养娃,或许连生娃都是一种奢望。

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潮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呈现一种失调状态。

在 2020 年全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 3490 万人,其中,20~40 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 1752 万人。

而这些 " 溢出 " 单身适婚男性大多身处农村,为了讨到媳妇必须展开 " 雄竞 "。最终打光棍的大多是在 " 雄竞 " 中败下阵来的底层男性。

说白了,就是没钱没学历,给不起彩礼的农村男性只能 " 孤独终老 ",并且被自然剥夺了生育权。

农村青年们是想生但找不到人,而城市青年们面临的则是另一个议题。

首选,高强度的工作就是每个城市打工人绕不开的话题。

2024 年全年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8.7 小时。如果按照每周工作五天来计算,就是每天工作 9.7 个小时。如果再算上上下班通勤的时间,每天基本要在工作这件事上花费 12 个小时。

再减去 7 小时的睡眠时间,每天个人可支配时间仅剩 5 个小时,这五个小时还包括了一日三餐的时间。

别说生娃了,可能谈恋爱都要挤时间。

自己都活得像个 " 浮萍 ",在不确定的浪涛里挣扎,哪敢再带个小生命来这世界冒险? 这种弥漫于都市年轻人群体的不安全感,成为抑制生育意愿的隐形枷锁。

折叠的生育理念

咱们中国的一大特色就是 " 城乡二元 ",彼此间的壁垒极厚,在生育这事儿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二线城市?妥妥发达国家 " 病友 " ——低生育率晚期。广大农村呢?还守着 " 多子多福 "、" 养儿防老 " 的老剧本。

这剧本又催生了另一大中国 " 特产 " ——留守儿童。

2023 年 8 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 1550.56 万。

另据《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 2019》显示,96% 的双亲外出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监护。

而隔代监护则意味着隔代教养,这种亲子分离、打破传统家庭模式的教养方式隐患重重:

留守儿童抑郁率 28.5%

有过自杀念头的高达 18.4%

遭遇过性侵或欺凌的 15.8%

初中辍学率 5.9%(远超平均水平)

40% 有自己手机,近一半常玩长辈手机,沉迷短视频、游戏……

缺乏爹妈的爱和引导,不少娃早早辍学。等他们长大,拼了命挤进大城市,以为能摆脱命运,结果却发现自己成了新一代打工父母。

而他们的娃,则又成了新一代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无力挣脱的代际循环。

如果生育只是为了完成 " 人生 KPI",甚至是不生男孩不罢休,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长远规划,短期可能堆高点新生儿数字,但人口质量呢?人口结构的平衡呢?恐怕只会雪上加霜。

人类走向后现代的 " 副作用 "

放眼全球,生育率 " 跌跌不休 " 简直是后现代社会的 " 富贵病 ",即便是福利逆天的北欧也扛不住。

以瑞典为例:

生育全程免费:孕检、分娩、住院全免,新生儿家庭获赠育儿礼包。

超长带薪假:父母共享 480 天带薪育儿假(薪资达原工资 80%),假期可用至孩子 8 岁。雇主不得在育儿假期间解雇员工。

丰厚现金补贴:  孩子出生至 16 岁,每月发放约 1250 克朗(约 922 元)育儿津贴;父母均分假期另有奖励。

普惠托育:  1 岁即可入读高补贴公立幼儿园,月费仅约 1200 克朗,基本被育儿津贴覆盖。

但即便是已经近乎做到养娃 0 成本的瑞典,其 2024 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 1.52,创下近 275 年来的最低值,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更替水平(2.1)。

当人类告别了生存威胁,进入物质高度发达的后现代社会,生育这事儿,早就不是动物性的 " 传宗接代 " 了,而是一笔需要精算的 " 生意 ":

养娃带来的情感满足和 " 天伦之乐 ",值不值得我牺牲宝贵的职业上升期、个人自由时间和生活品质?

" 养儿防老 "、" 多子多福 " 这套老观念在个人主义盛行的今天,早就成了小众情怀,家庭的生存保障功能和传统伦理约束力也大大减弱。

生育,不过是人生众多选项中的一个 APP,点不点开,全看个人 " 性价比 " 评估。

说到底,当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从种地、盖楼升级到玩代码、搞服务,与之匹配的这套 " 上层建筑 " 不可能万年不变。

就像 200 万年前人类从群居到定居成家,都是为了在当时条件下找个 " 最优解 "。

所以啊,国家这每月 300 块的补贴,更像是在养娃这场 " 马拉松 " 里,给参赛选手递了瓶 " 迷你矿泉水 "。

不过,如果跳出民族国家的叙事,挣脱宗教教义的束缚,人类社会的原子化、少子化与老龄化,如同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分割的 " 副作用 ",几乎不可逆转。

所以,生育率持续走低,更像是人类文明换挡升级过程中,一场躲不开的、漫长的阵痛和轮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致君,作者:格致君的后花园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育儿 gdp 婴儿 至大 幼儿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