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摘编自《第四次浪潮》,大前研一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著。
责编 | 柒 排版 | 沐言
第 9101篇深度好文:4606字 | 17 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说:
关于未来工作的讨论逐渐升温,人工智能与智能化浪潮正改变着我们对 " 工作 " 的定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传统行业的岗位正逐步消失,同时,数字化、AI 等新兴领域却在不断创造新的职业机会。
全球范围内,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开发、数字营销等岗位逐渐成为企业争夺的 " 抢手货 "。与此同时,像驾驶员、教师、会计等传统职位则面临被自动化替代的风险。
这背后不仅是技术的推动,更是社会观念的转型:在未来,真正的竞争力不再是知识的储备,而是 " 想象力 " 与 " 创造力 "。
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突破常规,具备跨领域视野并能提出全新解决方案的创新者。
无论是像马斯克这样不断挑战边界的连续创业者,还是能够通过科技改变生活的企业家,都是在用自己的想象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将是 " 谁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只有不断创新、敢于变革的人才能在这波浪潮中脱颖而出。
一、人类社会迎来的第四次浪潮是什么?
我们知道,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
1.第二次浪潮: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起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后蔓延至全球。日本赶上了工业革命的好时机,在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后不久,就发生明治维新,赶上了这次浪潮。
2. 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
托夫勒提出的第三次浪潮是由信息革命发展而来的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出现在几十年前,随之而来的是电脑的普及和办公室文员的急剧增加。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 · 托夫勒是我的朋友,他于 1980 年创作了畅销书《第三次浪潮》 ( The Third Wave ) 。
他在网络尚未普及的 20 年前,就预见人类社会将进入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
托夫勒的敏锐判断令人敬畏。他出色地分析并预测了影响近现代文明的潮流和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世界的变化形势。
《第三次浪潮》创作于计算机刚刚诞生、普及的时候。他在书中写道:"5 年前没有家庭和个人使用计算机,而今天却有 30 万台计算机在客厅、厨房和书房里工作。"
托夫勒预测计算机产业和电子产业会迅猛发展,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第三次浪潮来势汹汹,各种局势动荡起伏。
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浪潮的后半阶段,人类社会通过解雇办公室文员以增加市场上的劳动力来应对第四次浪潮。
一次浪潮的出现,序幕一定会伴随着大量的招聘,其尾声则是不断的裁员。
而其他的产业会招聘新的劳动力乘上下一次浪潮。这便是产业革命的节奏。
2022 年秋季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美国头部 IT 企业大规模裁员的报道。
推特公司在埃隆 · 马斯克 ( Elon Musk ) 任职 CEO 后,裁员 7500 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2/3。
元公司[Meta,脸书 ( Facebook ) 母公司]发布声明,预计裁员 1.1 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13%。
亚马逊公司 ( Amazon ) 预计裁员超 1.8 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1%。
微软公司 ( Microsoft ) 预计裁员 1 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5%。
字母表公司[Alphabet,谷歌 ( Google ) 母公司]预计裁员 1.2 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6%。
裁员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今后还会反复出现,不能只归咎于企业的业绩下滑和人员过剩。
很可惜,日本没能赶上信息革命,也就是第三次浪潮的后半阶段。因为日本社会很难解雇那些处理间接业务的办公室文员。
虽然有不少间接业务已被自动化替代,但那些被替代的文员没有新岗位可去。因此在过去 30 年,大部分日企的生产率增长步伐停滞不前。
3.第四次浪潮:人工智能及智能手机革命
第四次浪潮就是人工智能 ( AI ) 和智能手机引发的网络革命。在这次浪潮中,具有 " 想象力 "、可以 " 无中生有 " 的人将获得财富。
二、前三次浪潮分别是什么?
1. 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
第一次浪潮发生在农业社会。农民数量急剧增长的国家竞争力更强。
世界第一农业强国的美国只有 1.3%。为何美国仅凭 1.3% 的农业人口就能维持其世界第一的地位呢?
因为美国在动员大量人口从事劳动集约型生产,提高竞争力后,迅速引导农业转为规模化、自动化的大规模农业。
这种聪明的做法与荷兰如出一辙。
荷兰的国土面积只有日本的九州岛大小,却能成为世界第二的农产品出口大国,是因为荷兰的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合并,实力非常雄厚,拥有出口全球的强大竞争力。
总之,在农业社会从前半阶段向后半阶段过渡时,农业生产中的过剩人员都会进入下一次浪潮的工业社会。
2.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
在工业社会的前半阶段,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时,曾雇佣大量工人在工厂、矿山工作。当时,日本也建设有国营富冈制丝厂等。
在工业社会前期,实现工业化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社会驱使劳动力前往城市近郊的工业地带集体就业。但在工业社会的后半阶段,无论是半导体工厂还是汽车工厂,几乎没有什么工人。此时,蓝领工人会被自动化生产工具取代,数量不断减少。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关停煤矿的国家,因为当时的通商产业省(现经济产业省)势力强大,关停了所有煤矿。煤矿工人则成为工厂工人、卡车司机等。
不过现在,无论德国还是美国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关停所有的煤矿。
3.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
随着服务业和白领岗位不断吸纳工业社会的劳动力,人类社会逐渐过渡到信息社会。
这便是信息革命引发的第三次浪潮。1992 年,新加坡创建国家电脑局 ( National Computer Board ) ,其目标是在 2000 年前助力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 IT 强国。
1997 年该任务完成后,国家电脑局实行民营化,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信息产业。
信息社会的后半阶段,会出现间接业务自动化、商务流程外包 ( BPO ) 、离岸外包(业务转移到海外)等工作方式,并由此产生良性循环:业务标准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薪资水平。
第三次浪潮初期大量招聘的人员,往往从事呼叫中心、数据录入等简单工作。在后半阶段,他们的工作会标准化,基本由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 替代。
德国《2010 议程》 ( Agenda 2010 ) 妥善安置被替代的员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做法是由国家接管企业裁掉的人员,并对这些人员进行再教育,引导其回到劳动力市场。
德国《2010 议程》中指出,这是国家应尽的责任。德国从 2003 年以来一直是这么做的。
三、2025 年前工作岗位的增与减
到 2025 年前,不同工作岗位的增减现象将十分明显。其中,减少的岗位达到 8500 万个,增加的岗位则超过 9700 万个。换言之,工作机会正在不断增加,今后还将继续增加。
数字化下的全球工作岗位情况预测 ( 2020~2025 ) ,如下图所示:
不过,增、减的岗位是完全不同的工种。增加的是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今后的社会和企业经营者需要更多数字营销、流程自动化等领域的人才。
世界正在向网络社会过渡,网络社会初期需要吸收劳动力。亚马逊的仓库、苹果的工厂都在大量招聘员工,优步 ( Uber ) 也在大量招聘司机、优食 ( Uber Eats ) 的送餐员等。
预计 2035 年~2045 年世界将迎来 " 第四次浪潮 " 的高峰。到那时,上述岗位也会减少。
未来会消失的职业:
1.未来我们不需要司机和配送人员
随着仓库的自动化也不需要操作员。因为不用考驾照,也不需要驾校教练和驾驶员。因为不会出现超速驾驶,因此也不需要交警。
自动驾驶技术会让汽车共享普及,估计届时汽车销售、汽车维修工及汽车保险推销员都会退出市场。
2. 不止如此,未来也不需要太多教师
比如日网红补习老师,学生可以关注他们,看他们的视频学习。其他的老师不用教学,只要帮助学生补充知识点、指导升学就业和开展心理咨询。传授知识只需要一名教师就行。虽然萨缪尔森已经去世,不过只要有人能用易懂的方式解读他的原著,并将课程录成视频播给学生看就行了。因此不需要太多教师。
3. 可以不需要律师
律师要参加国家考试才能拿到从业资格,而且考试难度很大。考试意味着要有答案,这些答案,只要有人工智能,谁都可以得到。
在美国和加拿大,年轻的律师更容易赢得官司的胜利。因为他们会用人工智能解决案件,让人工智能给出最佳方案:用怎样的论据辩护,以及对手质疑时如何反驳。
因此,凭借经验和直觉辩护的资深律师往往赢不了使用人工智能的年轻律师。
4. 也不需要会计师和税务师
爱沙尼亚的国立电子银行系统年末会自动扣税,不需要税务师和会计师。
5、医疗领域也是如此,未来人们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诊断和治疗,美国目前正在推行
实际上,美军 40 年前就开始尝试将前线野战医院的伤兵诊断数据发往大医院,如果发现附近无法治疗,就用直升机将有治疗能力的医生运往前线。
未来社会将会出现手术机器人参与治疗的情况,比如达 · 芬奇手术机器人。
不过,我总觉得机器人无法与娴熟的外科名医相比,因此未来的名医身价将会水涨船高。
总之,传统的职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网络社会呢?网络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工业社会通过应试教育培养人才,先习得知识的人教育后面的学习者。这些先习得知识的人称为 " 教师 ",社会以此方式培养大批质量稳定的人才。
① 网络社会是" 思考教育 "
问题的答案不是向别人请教获取,而是自己思考寻找。因此,网络社会需要的不是教师,而是引导者。
② 网络社会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培养" 顶尖人才 "
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培养出顶尖人才。
③ 未来的人才需要从事" 只有人类才能做的工作 ",并具有想象力
如杰夫 · 贝索斯 ( Jeff Bezos ) 、埃隆 · 马斯克、马克 · 扎克伯格 ( Mark Zuckerberg ) 、杰克 · 多西 ( Jack Dorsey ) 等,他们每个人都创立了好几家公司。
埃隆 · 马斯克参与创办了在线支付平台贝宝 ( PayPal ) ,创办了特斯拉 ( TESLA ) 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 SpaceX ) 。美国航空航天局 ( NASA ) 目前也依靠 SpaceX 进行宇宙开发。
此外,他还创办了神经连接公司 ( Neuralink ) 、超级高铁 ( Hyperloop ) 等,是一名典型的 " 连续创业者 ",即一人连续多次创业。这些领域尚属空白,因此只有能够产生奇思妙想的人才能连续不断地创业。
说说人工智能的优缺点。我们知道,计算机拥有压倒性优势的记忆力,但其不具备 " 从 0 到 1" 的想象力,也无法胜任护理等需要细致服务的工作。
因此,人能在网络社会找到的工作是 " 只有人类才能做的工作 ",而能创造财富的能力则是 " 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也就是想象力。
另外,还有一个领域可以找到工作。它存在于学校教学大纲以外的世界,它是体育、艺术、游戏、漫画和动画的领域。
当然,还有美食。
相对于教学大纲," 从 0 到 1" 的想象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计算机做不到的。
计算机擅长标准化作业,但面对其他作业则是外行。因此,在想象力的领域可以积累大量财富。
四、应该做出的选择
21 世纪的贫富差距愈加明显,能踏进第四次浪潮的人将垄断所有财富。
顺 " 浪潮 " 者昌——这同样适用于第二次浪潮的工业社会和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微软等企业就是第三次浪潮的典型代表。
第四次浪潮会更极端。因为在网络社会(笔记侠注:智能时代),拥有想象力并占有巨额财富的人不多。
在网络社会," 有想象力的人 " 和 " 缺乏想象力的人 " 的比例大约是 1:39。如果开一家有想象力的餐厅,提供区别于其他餐厅的服务,就会有很多客人上门。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所以在网络社会,即使劳动力大量过剩,也依然存在很多工作岗位,比如护士、护理师、咨询师、艺术家和寿司店老板。
因此,不用为新浪潮的来临而惊慌。我们已经身处新浪潮的中心,这才是问题。
已跨过前几次浪潮,并吸收上次浪潮的过剩人才迈向未来——第四次浪潮。这次浪潮刚刚开始。
我们看一下这三次浪潮的就业情况如何。在三次浪潮的前半阶段都出现过大量的工作岗位,但是后半阶段会出现裁员。第四次浪潮也一样,其前半阶段的开端就是现在,有大量的新工作岗位,到后半阶段这些岗位将面临淘汰。
时代在进步,第四次浪潮进入后半阶段以后,前半阶段的大部分岗位会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不复存在。
以银行为例,其曾是最受欢迎的就业单位。由于第三次浪潮的影响,原有的工作岗位消失,银行不得不选择裁员。这种裁员现象在第四次浪潮中会更明显,那么企业如何在上述变化中生存下来呢?
21 世纪不是追求大企业或公务员等稳定工作的时代,而是自己创造工作、开创事业的时代,是内容的时代。
在这个需要内容的时代,很多工作只需一台智能手机就能提供附加价值。
为了不被第四次浪潮吞没,我们必须要掌握驾浪而行的技术,磨炼内在的本领。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3 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