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节点财经,作者 | 三生
对药明康德这家中国医药研发生产外包(CXO)巨头来说,2025 年的这个夏天值得好好做一个标记。近期,其发布的的半年报用 " 超预期 " 的业绩表现,似乎宣告已走出持续一年多的《生物安全法案》阴影,重回增长轨道。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 207.99 亿元,同比增长 20.64%;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 85.61 亿元,同比激增 101.92%。这两项核心指标,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而伴随着业绩表现,药明康德 A 股和 H 股的股价应声大涨。趁热打铁,药明康德还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将回购股份的价格上限调高近 26%,从不超过 90.72 元 / 股调整至不超过 114.15 元 / 股,信心很明显。
在《节点财经》看来,药明康德的这份成绩单的意义远不止于数字,它验证了公司核心商业模式的坚韧性,以及其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难以替代的战略地位。那么,在这份财务数据背后,药明康德究竟做对了什么?面对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它是昙花一现,还是后劲充足?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01 复苏背后,美国市场 " 起死回生 "?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药明康德 2025 年上半年业绩复苏的驱动力,到底是来自什么地方?《节点财经》观察发现,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大核心引擎,一个是地缘政治泥潭中逆势上扬的美国业务,另一个则是全球医药风口中爆发的 TIDES 业务。
其实,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的《生物安全法案》始终悬在药明康德乃至整个中国 CXO 行业的头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把 " 达摩克利斯之剑 " 的影响力在不断减弱。
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药明康德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达 140.3 亿元,同比增长达 38.4%。这一数字不仅在绝对值上占据了近七成的公司总收入,其增速也是超过了公司整体水平。所以,至少在商业层面上,美国客户对药明康德的依赖和信任并没有因为地缘政治动摇。
在业绩说明会上,药明康德也明确否认了 " 客户因担心关税影响而提前发货 " 的市场猜测,强调业绩增长源于按时交付客户需求以及新产能爬坡顺利。
逆势增长的背后,反映出药明康德在全球医药供应链中的嵌入深度。 其实,大型药企的供应商认证过程严格且漫长,一旦进入其供应名单,就不会轻易更换,他们更看重的是服务的质量、稳定性和交付能力。药明康德正是凭借其全球领先的质量体系和强大的执行力,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
据公司在投资者开放日披露,仅其化学业务板块在 2023 年下半年至 2024 年上半年的一年间,就接受了 11 次全球监管机构审计和 415 次客户审计,且均无重大发现项。
当然,与美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区业务的 " 失落 "。财报显示,今天上半年,公司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同比下降 5.2%,仅占总收入的 15%。这也在侧面反映出中国创新药行业尚未完全走出 " 寒冬 "。
02 " 减肥神药 " 拉动第二增长?
美国市场的发力之外,药明康德在 TIDES 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上的突破更值得关注。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 TIDES 业务收入达到 50.3 亿元,同比上涨达到 141.6%,已逼近该业务 2024 年全年的 58 亿元收入。
也就是说,仅这一项业务就贡献了公司总营收的近四分之一(约 24.2%),而且几乎贡献了全部的收入增量。同时,TIDES 业务的在手订单同比增长 48.8%,这也就预示着增长势头仍在延续。而据药明康德预计,TIDES 业务全年增长幅度可能在 80% 以上。
那么,TIDES 业务为什么一下飙了起来?答案就在减肥上。全球范围内,以 GLP-1 为代表的 " 减肥神药 " 被追捧。其中,诺和诺德的 GLP-1 药物司美格鲁肽 2024 年销售额已逼近 300 亿美元,礼来的替尔泊肽在 2024 年销售额也超百亿美元。
这一赛道的火热,直接引爆了上游多肽原料药和 CRO/CDMO 服务的需求,而药明康德正是这波风口的核心受益者之一。
如果你以为,药明康德赶上这波风口是运气太好,那就有些 " 浅薄 " 了。
机遇总会偏爱有准备的人,放在商业领域同样如此。 其实,早在 2011 年,药明康德就已经在布局多肽研究能力,并在 2018 年正式整合推出 WuXi TIDES 业务平台。截至今年年初,其平台上的 GLP-1 项目管线已超过 20 个,占据全球外包项目市场份额的 20% 以上。
而且,药明康德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多肽固相合成产能,且仍在高速扩张。其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的总体积预计在 2025 年底提升至超过 100,000 升。这种规模化的产能储备,使其能够有效承接和交付来自全球药企的巨量订单,真正把风口转化为自己的财务数据。
伴随着营收的增长,药明康德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今年上半年,包括 TIDES 业务在内的化学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了超过 5 个百分点,达到 49.07%。 所以,从营收到利润,药明康德这才有了明显的复苏。
但是,这种增长态势能够持续下去吗?
03 CRDMO 模式,增长的精髓所在?
首先我们要明白,药明康德之所能够扛住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危机,并抓住了行业机遇,根本原因在于其多年来精心构建并持续强化的 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一体化商业模式。这套模式只要仍然有效,就能保障其增长的韧性。
在《节点财经》看来,药明康德的 CRDMO 模式,本质上是一个一体化、端到端的 " 漏斗式 " 业务模型。 它无缝衔接了新药研发从前端的药物发现与研究,到中端的工艺开发,再到后端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其精髓在于 " 跟随并赢得分子 " 双战略,创新药物分子得以从研发前端源源不断地流向后端,并在整个产业链中逐级加速沉淀。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是一场耗时漫长、环节复杂的接力赛。在传统模式下,药企可能需要与多个不同的公司合作,沟通成本、技术交接和时间延误等等,一身的痛点。面对这些痛点,药明康德的 CRDMO 模式恰恰可以将 " 合力 " 发挥出来。客户无需在不同供应商之间切换,所有环节都可以在药明康德内部无缝衔接。
此外,CRDMO 模式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让药明康德站在行业的最前沿,深刻理解并洞察创新趋势,从而进行前瞻性布局。
比如早在十几年前,当多肽和寡核苷酸还远非市场主流时,药明康德就发现了其中的潜力,提前布局了相关技术和能力。而自 2019 年起,包括多肽、寡核苷酸、蛋白降解疗法等在内的新分子领域,融资事件数已占全球生物创新药融资的 65% 至 75%。药明康德通过提前布局,为持续增长积蓄了足够的 " 后劲 "。
当前,药明康德仍不能高枕无忧,其最大的外部不确定性依然是地缘政治因素,特别是美国的《生物安全法案》。该法案的 " 暂时平息 " 为公司赢得了宝贵的喘息和发展空间,但风险仍未完全消除。前路并非一片坦途,全球供应链的格局仍在动态演变。
2025 年的这个夏天,或许只是药明康德新一轮远航的开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