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调研室 前天
美企稀土申请被中方驳回,当初西方怎么卡中国脖子的,如今正“加倍奉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8 月 3 日,据《华尔街 · 日报》报道,一家美国军工企业向中国提交了关于稀土资源的申请,计划用于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

然而,这一申请遭到了中国的直接驳回。尽管美国此前部分解除对中国的出口禁令,但中国依然对西方国家在关键矿物供应上实施严格管控。

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也让人回想起西方国家曾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的种种手段。

如今,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正在以更有力的方式 " 加倍奉还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逻辑。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1996 年,美国主导签署了《瓦森纳协议》,联合 33 个国家限制向中国等特定国家出口敏感的军用和双用途技术。

这一协议对中国航空、电子、军工等领域的发展造成了长期影响。更具代表性的是 " 瓦良格 " 号航母的回国事件。

当时,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退役航母在返航途中,遭到土耳其拒绝放行,美国更是施压阻挠。这些事件无不说明西方国家在技术和资源上对中国的全面封锁。

然而,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崛起,局势发生了逆转。稀土是制造导弹、战斗机等高性能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而中国在全球稀土冶炼加工领域占据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种压倒性的优势使得西方国家的军工供应链对中国形成了结构性依赖。即便美国和欧盟建立了一定的稀土储备,但这些储备规模有限,且多为低纯度原料,仍需依赖中国的冶炼加工技术。

面对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西方国家纷纷尝试实现稀土供应链的 " 自主化 "。美国加大对稀土开采和冶炼的投资,并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源国展开合作。

欧盟则提出稀土本土化计划,但这一方案在内部遭遇分歧。德国和法国主张自主化生产,但本国企业担心短期内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影响竞争力;波兰等国家则倾向于绑定美国供应链,但需承担高昂的加工成本。

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不仅是对西方技术封锁的反制,更是通过产业链优势重塑全球军事资源话语权的关键战略。这种管控措施迫使西方国家重新审视其供应链布局,同时推动全球稀土市场的重组。

虽然一些资源国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正在加速稀土开发,但短期内难以与中国竞争。此外,日本和韩国也在研发稀土替代材料,但技术瓶颈仍然存在。

从历史上的技术封锁到如今的稀土出口管制,中西方在资源与技术领域的博弈从未停止。

中国通过稀土资源的管控,不仅成功打击了西方国家的军事供应链,还夺回了稀土领域的主导权。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资源与技术的博弈将愈发激烈,而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其在其他关键领域的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启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稀土 美国 供应链 出口管制 航母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