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纯电 SUV 从发布到战略掉头,用时仅 7 天。而实际上,从李想本人对外透露的信息来看,这轮调整用时都不到 7 天,由于涉及到企业内部系统等,只是选择在 8 月 5 日当天公布。
8 月 5 日,理想汽车以一次教科书级 " 光速调整 ",证明了十年造车老将的内核仍是 " 新势力少年 "。
理想 i8 的 7 天
7 月 29 日,理想 i8 上市,推出 Pro、Max、Ultra 三版配置。用户订单数据反馈:98% 的预订集中涌向 Max/Ultra 版本,只有 2% 的消费者选择了 Pro 版本。
8 月 5 日,i8 上市仅一周,理想果断挥刀:全系取消多版本策略,统一配置(以原 Max 版为基准),售价从 34.98 万降至 33.98 万元,并免费赠送价值 1 万元的铂金音响系统,选装项仅保留 1 万元后舱娱乐屏套装。冰箱成为全系标配,智驾能力无阉割,实现 " 顶配即标配 "。
上市后,李想收到非常多的反馈,最开始的三个版本配置复杂,用户选择困难,而且一些用户喜欢的冰箱、二排屏放在的固定配置里,无法选配。
" 我们听劝 , 立即响应!"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想的公开回应,成为这场闪电调整的注脚。
理想的决策快,善后也快。原支付 36.98 万订购 Ultra 版的用户,调整后仅需支付 34.98 万,即可获得全部配置(含免费铂金音响);原选择 32.18 万 Pro 版(无冰箱、无后排屏)的用户,可申请专属退订或升级至新统一版,客服一对一处理。
对于理想而言,借助 8 月 20 日才开启首批交付的时间窗口,i8 物料和生产端的调整成本被控制在内部可承受范围内。
十年造车、千亿体量,仍是少年
作为一家拥有千亿营收体量的车企,理想汽车在一周内快速调整 sku 策略,揭开了这家公司的内核。
从用户反馈(版本复杂、冰箱缺失)到 i8 全系调整落地,理想花了 7 天,短于 2024 年理想 L 系列 " 上市 11 天调整 " 的自身纪录,也没有一些传统企业 " 区域反馈 - 总部评估 - 供应链协调 - 董事会审批 " 的数月流程。
理想汽车诞生十年,公司体量已比肩很多老牌车企,但理想汽车仍然保留着成立初期的 " 新势力特质 ",包括拒绝官僚主义、倾听用户声音以及动作快、执行力强。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理想作为一个成长型组织,核心驱动力是李想关于学习与实战的理念。
2022 年李想带领团队组织升级,将游击式组织升级为矩阵架构,让体量已逐渐庞大的理想能继续保持内部的灵活与高效。此次 i8 调整折射出的就是这种灵活与高效,即用户数据直达决策层,供应链同步启动预案。
" 成长由两部分组成闭环:一个是学习,一个是训练。光学习不实战没有成长,光实战不学习变成井底之蛙。" 李想曾说。
理想证明," 新势力气质 " 的存续,无关企业年龄,也无关企业规模。
被喧嚣掩盖的技术底牌
过去一段时间,汽车市场的严重内卷以及围绕理想 i8 的各种讨论乃至争议,让这台纯电 SUV 的技术底牌被严重忽视。理想在这款高端产品上押注的,是超越参数堆砌的 " 体验冗余 "。
理想 i8 全系标配双腔空悬 + 单阀 CDC 方案。这是一次围绕体验的精准取舍。理想研发团队亲自体验后,判定双阀方案 " 日常行驶振动过多 "。单阀 CDC 通过优化阻尼标定,实现了工程师口中的 " 气垫鞋般柔韧 " 的滤震质感,更契合家庭用户对舒适性的核心诉求。
在卷续航的行业里,理想 i8 选择卷效率。搭载 800V 碳化硅平台与自研 5C 超充电,实现 10 分钟补能 500km(0-80% 电量维持 300kW 峰值功率),充电速度较主流 3C 技术提升 67%,且超充循环 1500 次后电池健康度仍超 80%。
李想认为,i8 最奢侈的配置不在车上,而在于理想斥巨资建设的补能设施。官方信息显示,截至目前,理想超充网络已建成超过 3000 站超充站和 1.6 万根超充桩,实现全国 " 九纵九横 " 高速核心路段正式贯通;城市超充站覆盖 258 座城市,并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城区构建起理想的 "10 分钟充电生活圈 "。
理想 i8 的设计是轿车、MPV 与 SUV 基因的融合。这台车取消传统 A 柱结构,以 5085mm 车长实现 3050mm 轴距(占比 60%),前舱极短化释放空间,三排头部空间达 980mm,超越德系豪华品牌的 D 级 SUV。
理想 i8 的后备厢进深达到 565 毫米,6 人满座时仍能容纳 2 个 28 寸超大行李箱和 4 个背包。理想 i8 二排门槛离地高度最低可降至 401 毫米,实现了媲美轿车的上下车体验。
在 7 月 29 日理想 i8 发布会上,李想宣布,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将随理想 i8 一同交付。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VLA 对理想 i8 的巨大意义。区别于端到端架构的模仿学习,VLA 司机大模型的优势是通过强化学习不断进化。VLA 司机大模型会根据用户驾驶行为和使用偏好,不断迭代成长,最后越来越接近用户自己的驾驶风格,成为最懂你的私人司机。
这不仅关乎技术路线,更是一场关于用户体验、商业效率与技术野心的深刻重构。
对于纯电动车市场用户而言,理想 i8 聚焦单阀 CDC 的舒适优化、VLA 的拟人交互、5C 超充的真实可用性……从体验层重构了高端纯电标准。
纯电战场的理想 ONE 式破局?
i8 承载的,不仅是理想首款纯电 SUV 的使命,更是复刻理想 ONE" 从 0 到 1" 破局的野心。它踏入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战场。
2025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数据,揭示了 i8 的机会点:30 万至 40 万纯电 SUV 市场仍是一片蓝海,除特斯拉 Model Y 外,无月销超 4000 辆的爆款。
显然,这一次理想回归理性,并没有对外公开销量目标,选择回归理想 ONE 从 0 到 1 时期的初心,耐心经营。然而,从市场数据来看,理想 i8 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若 i8 月销达 4000 辆,即可超越 99% 同级竞品;若能突破 7000 辆,将打破中国纯电 SUV 天花板(Model Y 上半年月均销量不足 8000 辆)。
i8 背后有理想自身的市场统治力加持。在不分能源形式的 30 万至 40 万 SUV 市场,理想以半年销售 6.59 万辆、市占率 16.79% 位居销冠,i8 如果与 L7/L8 形成合力,理想在该区间的市占率将进一步提高。
理想在 30 万至 40 万全品类 SUV 的领导地位,为 i8 提供了渠道势能与品牌信任。真正的考验在于,理想能否将燃油 / 增程用户转化为纯电客群。
此次 i8 产品策略的调整,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理想试图唤醒理想 ONE 的成功基因。当初,理想 ONE 作为一款增程 SUV,就凭单一配置降低了用户决策门槛,支撑理想完成了在增程市场从 0 到 1 的跨跃。
从理想 ONE 到理想 i8,从增程市场到纯电市场,理想 " 顶配即标配 " 的策略轮回不仅是战术调整,更是对理想 ONE 时期 " 一款车一个配置 " 爆款初心的回归,即用极致产品力降低决策门槛,而非以低配拉低价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