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 08-07
广州南沙加速布局海洋经济版图:从港口到科技,从产业到文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晨婷

南沙港区龙穴岛边,崭新的工程正打破海面的宁静,一座年设计通过能力 670 万标箱的超级港口正拔地而起。

145 亿元投资的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将为这里再添一个巨无霸级的深水泊位群。这是南沙向海图强的缩影,努力把通向世界的航道延伸得更远。

今年是南沙自贸片区建设十年、《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发布三周年。三年来,围绕 " 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南沙所能 ",一批标志性成果接续落地。

而日前发布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下称《白皮书》)显示,《南沙方案》2025 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南沙把海洋视作新的经济动能源,从港口到科技,从产业到文旅,蓝色引擎正在加速运转。

8 月 5 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图源:时代周报 王晨婷 / 摄)

已开通 170 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

位于广州市最南端,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山、城、水、田、海在此交融。南沙是广州唯一可以看到大海的市辖区,全区海岸线 195.13 千米,海域面积 337.78 平方千米,占广州市海域总面积的 88.26%。

发展海洋经济,南沙得天独厚。

2022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南沙方案》,成为海洋战略纳入广州城市战略的契机;同年 8 月,广州印发《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 " 十四五 " 规划》,推动南沙建设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港口,是南沙与世界交往的前沿,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大抓手。

在 8 月 5 日的发布会上,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志洋介绍称,南沙港目前已经建成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和国内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2024 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2000 万标箱。在南沙设立的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年均船舶交易超过 200 艘、交易额 30 亿元。

2024 年,南沙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占广州港全港的 77.5%,助力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位居全球第六,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位居全球第十三;开通 170 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覆盖全球主要贸易港,南沙港区成为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南沙有广州唯一的天然深水港(图源:时代周报 王晨婷 / 摄)

南沙不仅有港口,更是船舶制造的重镇。中船龙穴基地、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龙头企业云集,单船造船能力突破 30 万吨。2024 年,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产值今年增长 12.5%。

值得一提的是,港口的开放,也让南沙与澳门及葡语系国家合作空间更广阔。

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会长何敬麟近日在《南沙方案》三周年研讨会上指出,澳门是贸易自由港但缺乏大型深水港,需探索与南沙港建立联动机制,利用南沙港引入葡语系国家商品,拓展大湾区对接海外市场空间。

澳门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张作文也认为,澳门自由港有向外延伸需求,南沙港是优秀合作对象,两地应探讨港口合作模式。

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级干部田碧峰介绍,接下来将聚焦交通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支持南沙港区进一步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支持完善联通大湾区东西两岸跨珠江口通道布局,提升和放大南沙联动广深港、广珠澳的交通区位优势,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汇聚 22 家新型研发机构

如果说港口是南沙的速度,那么科技就是南沙的高度。

一批全球领先的海洋装备在南沙诞生—— " 国之重器 " 首艘大洋钻探船 " 梦想 " 号在此入列,冷泉生态系统建设启动;" 海洋地质十号 " 调查船刷新我国陆架海域全取岩心深度纪录。企业也在国际市场突围:深海智人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中国深海机器人首次商业化出口,广州海粤高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创下国内最大下放深度与最长连续稳定运行纪录。

南沙,集聚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 22 家,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8 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34 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5.48%。

在南沙大岗镇放马村,广州首个以海洋装备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正加速成型,14 家重点企业已入驻,聚焦海洋先进装备制造、卫星互联网应用等前沿领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 " 最后一公里 "。

要打造围绕海洋的科创高地,人才必不可少。据介绍,南沙围绕 " 年轻的城,服务年轻的人 ",以服务包括港澳在内的海内外各类人才为己任,实施 " 青出于南 " 计划,青年聚人气旺的态势越来越巩固。

目前,南沙户籍人口中青年(18 至 45 岁)占比超四成,过去一年实有人口新增 11 万人,其中青年人才就超过了 7 万人,青年人集聚南沙的这种发展态势越来越旺。

根据《白皮书》,南沙已打造以 " 创享湾 " 为龙头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集群,建成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 15 个青创基地,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 个,其中港澳青创团队 1178 个,项目年产值 30 亿元,带动就业 7115 人。

孙志洋介绍,接下来将围绕科技创新深化 " 智联通 ",建强用好冷泉生态系统等一大批 " 国之重器 ",聚力打造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等一系列的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南沙科学城、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

同时,完善科学装置共建共享、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科研资金便捷流通、科创人才双向赋能机制,来提升国际化人才特区含金量、影响力,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

邮轮旅游或成新引擎

南沙的海洋经济版图,不止于港口与科技,还有热闹的滨海文旅。

在打造宜居宜业的青春活力之城方面,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谈到:" 我们也注重年轻人的文体娱乐的需要,每年都举办大湾区马拉松,近期也举办一系列音乐节,包括草莓音乐节、电音节等等,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娱乐文化活动。"

他透露,8 月份大湾区文体中心将迎来首秀、举办 3 场文体性活动,特别是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等,可享受边看海边看赛的极致体验。

南沙国际网球中心(图源:时代周报 王晨婷 / 摄)

不仅如此,20 公里美丽海岸线,让南沙的滨海旅游成为新名片。邮轮经济的回归更为这里注入人气:自 2024 年底恢复常态化运营以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累计运营 28 个航次,接待出入境人员超 14 万人次,平均上座率 75%。

" 爱达 · 地中海号 " 将岭南文化搬上甲板,成为大湾区游客的海上度假新选择。南沙还落地了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 15 天免签、外国人 240 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

南沙游艇会则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泊位最多、配套服务能力最强的游艇会。今年 4 月,广东海事局提出创新港澳游艇 " 两套牌 " 管理模式,南沙有望成为 " 港艇北上 " 首批出入境口岸。

广州市商务局此前指出,广州力争在 2026 年后的邮轮环球航线中加挂南沙,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同时,广州也将积极研究 " 邮轮 + 游船 " 产品,开发层级丰富、特色鲜明的邮轮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一个远近兼具、快慢结合的 " 海上看湾区 " 水上特色休闲旅游产业。

多地将邮轮视作消费新引擎(图源:时代周报 黎广 / 摄)

推动南沙邮轮旅游的发展,广州也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2025 年 1 月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中,广州市将 " 支持发展国际邮轮旅游 " 纳入该措施,进一步提高各类主体邮轮航次、组织邮轮游客等方面的奖补标准。2025 年,市财政扶持邮轮发展专项经费 1500 万元,其中转移支付南沙区 500 万元。同时,广州市积极与广州海事局协调降低邮轮进出港清道护航费,现护航费已由原来每航次 16 万元降至 5 万元。

从 " 南沙青蟹 "" 黄阁小虎麻虾 " 等地理标志产品,到 " 苏海 1 号 " 三文鱼养殖工船驶向深蓝,从港口巨轮到深海机器人,从邮轮假期到游艇自由行,南沙的海洋经济正以全产业链的姿态竞速发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广州 粤港澳 吞吐量 海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