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铜川 08-07
【今西安】立秋过后,能凉快下来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8 月 7 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 立秋 "。

按传统的认知,立秋代表着秋天的开始。立秋过后,三伏中最热的 " 中伏 " 也将随之谢幕,8 月 9 日就将进入炎夏的尾声——末伏。很多人好像也看到了 " 秋高气爽 "" 清风徐来 " 的曙光,这个史上最难熬的夏天似乎即将结束。

然而无论如何,立秋的到来并不代表 " 出伏 ",末伏还会继续发挥 " 余热 ",并且这余热也不是吃素的,以致于它在民间有一个让人胆寒的绰号—— " 秋老虎 "。

早在数千年前,老祖宗们就已经给天上的星星按照位置画出了东西南北四个片区,并根据这四大片区的星星分布的大致形状脑补出了四个神兽: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现在一般认为:我们常说的 " 秋老虎 ",指的就是坐镇西方的这个白虎。

▲西方白虎七宿(图:网络)

不过,古人很快发现:" 秋老虎 " 似乎并非每次都来者不善,有的时候天气会渐渐凉爽,有的时候却还是很热。大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总结出了一套规律:如果立秋出现在农历的六月,天气就相对凉快;而如果是出现在七月,那么高温天气就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就这样,先辈们根据入秋的月份给 " 秋老虎 " 划分了性别:六月立秋叫 " 公秋 ",七月立秋就叫 " 母秋 "。公老虎很绅士,待人接物保持着高冷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母老虎则是个 " 辣妹 ",一言不合就向人释放无处安放的热情,挡都挡不住。

现在你应该已经翻完日历了,而且肯定会问一个问题:今年的立秋是农历的闰六月十四,这算 " 公秋 " 还是 " 母秋 " 呢?

闰月入秋,在传统文化中也有说法,只不过听起来不那么友善:" 闰月秋,晒死鳅。"

先别急着心疼河里的泥鳅,咱们把这句话尽量用现代人都能听懂的语句表述一下,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如果立秋出现在闰月,那么秋老虎无论公还是母,都是摇身一变成 " 霸总 ",直接火力全开,让地球人继续体验何为 " 爱如火温暖了心窝 "。如果从理科生的角度出发,就是为了防止农历和公历脱节,历法中需要在每 19 个月里插入 7 个闰月,而一旦立秋恰逢闰月,那 " 热情如火 " 就要具象化了。

听起来很玄学,毕竟立秋插在哪个月居然能影响到体感温度这种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让人觉得怪力乱神。但事实胜于雄辩——自有记载以来,最早的 " 闰月秋 " 出现在 1896 年,当时上海的徐家汇观测站在近一个月时间里连续刷出了 37 ℃ + 的 " 战绩 ";2017 年也是闰六月,全国各地人均 40 ℃,重庆干得嘉陵江差点断航。根据气象局 1951 到 2020 年的统计数据,闰月立秋年份八月份的副高面积、强度指数比非闰月立秋最高能高出十几个百分点,高温天数平均多出 3 到 5 天。

▲ 2025 年立秋是农历闰六月十四(图:网络)

说白了,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跑圈的时候摸了几下鱼慢了两步,于是全体人类都得给它的偷懒行为买单。今年的立秋,看起来可能不会太舒服。

到这里,buff 还没有叠满。

气象学上有一个名词叫 " 副热带高压 ",指的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20~35 纬度地区)沿纬圈分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海陆分布纬圈方向上产生不均匀的加热作用而断裂成的若干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

不要吐槽看不懂这绕口令一样的定义,你只需要知道这玩意儿的作用就类似于蒸笼,只要是 " 副高 " 控制的区域,就会出现持续的晴热天气,具体表现就是让人叫苦连天的 " 高烧不退 "。

▲副热带高压(图:网络)

副高最爱干的事就是 " 蹭热度 ",而一旦有了来自闰月的 " 加持 ",往往就会肆虐更久,皮实稳定得就像上课拖堂的老师一样赖着不走。今年的副高,还有一个不同往年的特点:异常北移。这个北移相当于给长江流域直接扣了个 " 高温穹顶 ",热浪就跟无形的锅盖似的扣在你脑门上,让你避无可避,主打一个任性。

终于要结束了么?不,这是新的开始。

再回到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上,今年的立秋还可以继续拆解,所有细节几乎都精准地踩在 " 烤点 " 上。

民间有 " 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 " 之说。至于如何界定早晚,倒也简单粗暴:以中午 12 点为分界线,12 点前立秋就是早立秋,12 点后就是晚立秋。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是 8 月 7 日 13 时 52 分,属于 " 热不休 " 的 " 晚立秋 ";

还有一种说法是 " 立秋逢双热死牛 ",就是立秋这天农历日期是双数,那么就会很热。而今年就刚好撞上个双数——闰六月十四。可别瞅一眼就说是凑巧或者牵强附会,数据可不会说谎——逢双数日期立秋的年份,八月平均气温比常年要热两度左右。2020 年农历六月十八立秋,四川因为牛中暑而上了热搜," 热死牛 " 真不是忽悠人。

母秋、闰立秋、副高、晚秋、逢双 ...... 别忘了还有水泥森林带来的 " 热岛效应 ",再加上今年厄尔尼诺衰退 " 返场 ",赤道东太平洋水温进一步升高,直接通过 " 大气桥 " 远程操纵全球气流加热。几板斧砍完,这已经不是 " 老虎 " 了,纯纯就是火锅里蹦迪的肥牛片。

不过,也不是全都是 " 加热 " 的坏消息,好歹也还有一条降雨降温的好消息。据西安市气象台 8 月 6 日 16 时发布的天气预报,预计 8 月 7-10 日我市有一次强降雨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在 8 日白天和 10 日白天到前半夜,其余时段以分散性雷阵雨为主。

另据陕西省气象台 8 月 6 日 11 时 19 分发布的 " 重要天气报告 ",8 月 7 日至 10 日全省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部分地方有大到暴雨。强降水主要时段为 8 日白天至 10 日夜间,西安南部(蓝田县)、延安南部(黄龙县)、榆林东部(神木市)、汉中西部及南部(南郑区、略阳县、镇巴县)、安康西部(汉阴县、紫阳县)、商洛南部(商南县)有暴雨(50~100 毫米)。受强降水过程影响,关中、陕南地区高温天气会阶段性结束,全省旱情有望解除。

希望这天气预报的雨能 " 准确抵达 ",好歹也延缓一下秋老虎的脚步。

说到底,立秋过了能不能马上凉快下来,因素不只有闰月、副高这些,最根本的推手还是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已经有气象专家警告:再这么下去," 秋老虎 " 只会越来越凶,到那时候 " 立秋 " 就应该改名叫 " 伪秋 " 了。所有 " 秋老虎 " 的高温预警,背后的现实问题都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到了秋天?大概,就是晚上不开空调就能睡着的那一天吧。

来源 / 今西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