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资讯网 08-07
外资进入=收购?津村的在华发展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随着中医药与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互动日益加深,外资企业如何有效参与并融入其中,成为行业内外持续关注的话题。然而,每当 " 外资进入 " 与 " 本土资源 " 并置," 收购 " 一词便容易激起敏感反应。但在过度关注收购形式之前,我们或许更应关注的是:这些外部经验如何在中国市场实现有效落地?又是否能真正转化为推动本土产业升级的有益力量?

株式会社津村的在华实践,则提供了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作为深耕汉方药领域 130 余年的代表药企,津村自上世纪 70 年代进入中国,便以 " 标准输入 + 技术研发 + 合作共建 " 的多维路径,逐步将其在药材标准、质量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推动形成更具适应性的在地化发展模式。

在药材种植与质量管理方面,津村并非将原有标准一概引入,而是通过本地合作逐步推动适配体系的建立。在尊重当地生态和既有农业基础的前提下,津村与地方政府、合作社和农户共建种植基地,应用其自主建立的津村药材 GACP 标准,形成覆盖产地选择、采收规范、加工流程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在中国 15 个省 69 个地区落地大黄、人参、甘草、苍术等百余种品类的中药材种植。其中,津村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更建设了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人参种植基地,同时推动国内外领先的大型加工和仓储基地的落成。

为进一步构建本土技术研发网络,津村也通过与产业生态圈的各方合作,打造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模式。2001 年,津村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历时十年研究后确立高酸甘草种植技术,攻克高品质纯种乌拉尔甘草的规模化栽培难题,既提升药材品质,也为野生药材的资源保护开辟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津村还将这一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的技术,无偿向中国相关企业开放,打破专利保护与成果共享的对立认知,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相较于以股权主导,津村在华的 " 强协同 "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标准共建、技术共享、利益共赢的协同机制,可以实现外资经验的顺利落地与本土产业的良性发展。剥离 " 收购 " 表象,可见外来经验与本土生态深度融合,也能为中医药构建更加开放、多元、可持续的互利发展体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专利 外资 中医药 技术创新 中国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