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东南 08-07
夏日来凯里南花苗寨,学吹芦笙、制蜡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午后,凯里市三棵树镇巴拉河畔的南花苗寨,百年古树的浓荫将日头筛成碎金。来自江苏的李海阳正跟着苗族老人学吹芦笙,竹管里飘出的调子伴着河风,吹散了暑气,这里的清凉,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理由。

2025 年上半年,南花苗寨接待游客 4.1 万人次,日均超 220 人。进入 7 月暑期,每日到访游客稳定在 300 人左右,四川、重庆、湖南等地的大巴车在停车场排着队。

" 山是绿的,水是清的,连风都带着草木香。" 李海阳的话,道出很多游客的心声。

这个森林覆盖率达 83.2% 的苗寨,吊脚楼依山而建,风雨廊桥横跨巴拉河,石子栈道被古树遮蔽。而环境更动人的是鲜活的苗乡风情,村口的拦门酒刚敬完,芦笙队便踩着鼓点跳起迎宾舞,银饰碰撞的脆响与欢笑声在寨子里回荡。

" 游客爱听苗歌,我们就多唱几段,他们开心,我们也开心。" 参与迎宾的潘仁伟老人高兴地说。

旅游热带来的商机,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零零后返乡青年潘凯林的小店就开在芦笙场旁,腊肉、豆干、糯米粑粑摆了满满三排," 村里有游客来了,在家开小店也能挣钱。" 潘凯林说。

更让人欣喜的是非遗手艺获得生机,杨光龙的芦笙作坊里,游客跟着学削竹片、装铜簧,去年靠卖芦笙就收入近 10 万元。

" 以前做芦笙是自家乐,现在成了‘香饽饽’,手艺能传下去,还能挣钱。" 杨光龙擦拭着新做好的芦笙,眼里闪着光。

如今的南花苗寨,4 家特色民宿、3 家农家乐、17 家旅游商品店错落分布,清林苗舍的酸汤鱼、兰欣驿站的烤香猪成了 " 必点菜 ",银饰锻造、蜡染体验等项目日均接待超 80 人次。

" 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 村干部潘泽生介绍,正计划改造 12 栋闲置房屋为民宿,新增 60 个床位,开发农耕体验、非遗研学路线,让游客不仅能避暑,还能跟着村民下田插秧、学制蜡染。

夕阳西下,巴拉河泛起金光,游客在河边踩水闲谈,民宿烟囱升起炊烟,芦笙声伴着蝉鸣渐起,清凉苗寨的夏日有滋有味。

来源 凯里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