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奶茶屋 08-07
又一男主播反对儿童观看《731》,直言:真正强大的民族,不是记住仇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最近,电影《731》和《南京照相馆》成了舆论风暴的中心。一边是票房狂飙、观众泪目,另一边却是举报、抵制、撤档风波不断。

而就在这两天,某平台一位男主播的言论更是火上浇油——他公开呼吁家长别让孩子看这两部电影,理由是:" 真正强大的民族,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能在黑暗中微笑。"

乍一听,这话似乎挺 " 格局打开 ",但细品之下,却让人脊背发凉——什么时候,记住历史成了 " 仇恨教育 "?什么时候,揭露暴行成了 " 心理伤害 "?

《731》和《南京照相馆》,到底 " 得罪 " 了谁?

《南京照相馆》上映 8 天票房破 10 亿,成为暑期档黑马。而《731》原定 7 月 31 日上映,却因 " 举报过多 " 临时撤档,最终改至 9 月 18 日(" 九一八事变 " 纪念日)公映(后证实应该是没拿到龙标,根本不存在什么撤档)。

这两部电影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直接撕开了日本军国主义最血腥的罪证。

《南京照相馆》通过日军随军摄影师的视角,还原南京大屠杀的残酷,比如婴儿被摔死的隐晦镜头。

《731》则聚焦臭名昭著的 731 部队,展示活体解剖、冻伤实验等反人类暴行。

然而,正是这种 " 真实 ",让某些人坐不住了。

日本:外交抗议 + 舆论操控

日本外务省 24 小时内递交 23 条外交抗议,要求《731》删减 70% 镜头,甚至试图将 "731 部队 " 美化成 " 旧日军防疫部队 "。更离谱的是,国内部分差评的 IP 地址竟大量来自东京,举报内容与日本官方声明一字不差。

国内:" 太血腥 "" 煽动仇恨 " 的诡异批评

有人批评电影 " 画面暴力,不适合孩子 ",可对比《八佰》《南京!南京!》当年的血肉横飞,却无人指责。更有人扣帽子说这是 " 仇恨教育 ",但问题是——揭露纳粹暴行的纪录片,难道也算 " 煽动对德仇恨 "?

男主播的 " 高论 ":历史真相 = 仇恨教育?

就在这场风波中,某男主播的言论引发热议。他声称:

" 电影拍得真实,但孩子看了会心理创伤。"

" 强大民族不该被仇恨禁锢,而该学会在黑暗中微笑。"

" 超出儿童认知,孩子观看,会导致暴力反复循环或者内心永远的煎熬 "

听起来很 " 人文关怀 "?但网友一针见血:

"731 当年‘保护’儿童了吗?他们拿中国孩子做活体实验时,可没考虑过‘心理承受力’。"

" 按这逻辑, Holocaust(犹太人大屠杀)纪录片也别放了,免得‘吓到德国小孩’?"

更讽刺的是,这位主播一边反对 " 仇恨 ",一边却对日本篡改历史的行为只字不提。比如,日本最新《防卫白皮书》渲染 " 中国威胁 ",首相石破茂甚至拒绝在 8 · 15 战败日发表反省讲话。如果连暴行都不敢正视,谈何 " 超越仇恨 "?

历史教育的核心:真相,还是 " 舒适 "?

有人说:" 孩子太小,承受不了。" 可问题是——

80、90 后小时候在纪念馆看南京大屠杀无码照片,也没见谁 " 心理崩溃 ",反而更懂勿忘国耻。

《黑太阳 731》曾是学校组织观看的 " 教育片 ",虽留下阴影,但让一代人认清军国主义本质。

真正的历史教育,从不是为了让谁 " 舒服 ",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张纯如曾说:" 遗忘是第二次杀戮。" 如果连自己的伤痛都不敢直面,又如何避免历史重演?

结语: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731》和《南京照相馆》的遭遇,恰恰证明它们的价值——只有戳到痛处的作品,才会让某些人如此恐慌。

至于那位男主播的 " 高见 ",不妨用网友的一句话回敬:

" 你可以让电影绕开孩子,但 731 当年,可没绕开任何一个中国孩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