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汽车 昨天
又有宝马设计师加盟?小米汽车借德系设计破局,却在产能上折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8 月 1 日,雷军于个人微博宣布,小米汽车 7 月交付量超 3 万辆,这是小米汽车自开启交付以来,首次实现月交付突破 3 万辆大关。与 6 月相比,7 月交付量增加约 5000 辆,稳健的增长态势彰显出小米汽车在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消费者的认可与支持,也与小米汽车在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持续投入紧密相关。

同日,另一则重磅消息同样引发了行业关注,宝马 i 系列设计主管 Kai Langer 正式加盟小米汽车。Kai Langer 在宝马拥有超 20 年的任职经历,期间主导设计过 i3、i8 等经典新能源车型,积累了深厚的德系设计底蕴与丰富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设计负责人李田原也曾就职于宝马,二人曾在宝马 i 系列共事。如今在小米汽车再度携手,为设计团队注入了强大活力。

回顾小米汽车以往的成绩,首款轿车 SU7 上市 15 个月交付超 30 万辆,稳居 20 万 + 纯电轿车销冠;新推出的 SUV 车型 YU7 预售表现火爆,18 小时订单突破 24 万。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德系设计理念的融入功不可没。小米 YU7 在设计上延续优势,凭借独特的外观与精致的内饰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进一步证明了德系设计与小米汽车产品理念的高度契合。

然而,在销量与订单量不断攀升的背后,小米汽车正面临着严峻的产能难题。

从小米汽车小程序订购页面数据来看,多款车型提车周期漫长,SU7 Max 锁单后预计 33-36 周交付,SU7 Ultra 最快 12-15 周交付,而 YU7 标准版锁单后最快需 56-59 周交付,消费者提车往往要等待数月甚至一年多。目前小米亦庄一期工厂已通过双班倒模式将生产效率提升至 " 每 76 秒一辆车下线 ",年产能突破 15 万辆达到极限,但仍难以应对汹涌的订单需求。尽管二期工厂已开启试生产,且计划建设三期工厂,但产能提升并非一蹴而就,未来较长时间内产能压力仍将制约小米汽车的发展。

小米汽车凭借德系设计优势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7 月销量再创新高,却因产能不足陷入交付困境。如何在保持设计优势的同时快速提升产能,将订单转化为实际交付量,是小米汽车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米汽车 宝马 小米 suv 雷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