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音频网 前天
多次拯救濒临破产的企业,开创LHDC推向全球,他是如何做到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于伯渊,Savitech(台湾盛微先进科技)现任执行长,是全球高清蓝牙音频编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领袖之一。在曾被高通 aptX、索尼 LDAC 主导的高清蓝牙编码市场,他带领 Savitech 团队开发出 LHDC 实现 " 三分天下 "。他被全球公认为 LHDC 技术的主要推手,以独特的战略视野将 LHDC 从实验室推向全球亿级音频设备。

在接掌盛微先进之前,他曾在美商公司任职过,担任自动化工程师及技术经理后转任市场营销主管,加入工业电脑领导品牌,被外派至英国担任区域总经理,也在硅谷创办过 HMI 人机界面软件初创公司,具有非常丰富的职业经历。

图:Savitech 执行长于伯渊

于伯渊还创造了不少商业传奇," 我曾经多次空降一些快要倒闭或快要破产的公司,我被要求去领导这种公司,在两三年内把它救回来。" 从研发工程师到市场营销,再到职业经理人,于伯渊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取得成功的?本期「听见」栏目组邀请了 Savitech 执行长于伯渊进行深度访谈,他分享了如何成为科技领域全球顶尖职业经理人的重要经验。

学生时代," 带团队 "

于伯渊出生在台北市普通家庭,家里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由于他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从小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就落到他的肩上。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让他很自然地养成了 " 领导人 " 的能力。这种能力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进入学生时代," 我在很多活动中,很自然就会变成一个领导人,去带动团队、给朋友他们安排一些事情。" 于伯渊在采访中回忆说。

图:大学时期

所以在他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作为团队领导人,他常常被要求做即兴演讲或分享。在一次次的演讲中,于伯渊的表达能力得到了不断锻炼,同时也学会了很多的沟通技巧。于伯渊认为,这种技巧和表达逻辑的训练,对于成为一名全球顶尖的职业经理人是非常重要的。

" 不管你是研发人员,还是市场营销人员,都需要跟你的团队阐述你的想法和创意,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说。

兴趣是职涯的最好帮手

在采访中,于伯渊多次提及 " 兴趣 ",对物理学的兴趣,成为他人生中最强大的引擎,驱动着他在职场道路上不断向上攀登。

" 从念初中开始,我就对物理学非常有感兴趣。" 但是在那个穷困的年代,念理科并不吃香,因为家里的经济压力,考虑到未来就业,于伯渊最终选择了念工科。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物理,看到物理相关的书籍都喜欢研究一番,这训练了他在理工方面的逻辑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

在选专业的路上,于伯渊遇到了不少困扰,当时大学已经有计算机、电机、电子、机械等专业,计算机刚刚冒出来还不成熟,电子云概念抽象复杂又让他放弃了电机,在一番比较之下,于伯渊选择了自动化机械专业。

但阴差阳错选择的专业与物理学的兴趣结合,却意外成为他职涯起步的最大助力。于伯渊向我爱音频网透露第一份工作的细节," 当初面试我的是一个美商公司的设计部门主管,他认为搞设计的人,一定要对物理非常清楚。他出了很多物理的问题,我都对答如流,加上我又是自动化专业,所以在二十几个面试的人中,最后录取了我。"

有时候你会发现兴趣才是工作最好的帮手,于伯渊把他对物理学和自动化的兴趣都用在了工作上,这两大兴趣发挥了非常大的综合效应,使他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从一名普通的初级研发工程师快速升级为技术经理。

后来,于伯渊又凭借对商业的兴趣,实现从技术转行至市场营销,开启职涯高速成长的阶段。在大学的时候,是混合住宿,一个宿舍有不同科系的同学,刚好有一个是商学系的," 他有几十本书放在床铺上,我一个暑假就把它全部读光了。" 于伯渊表示。这些学习为他打下了不错的商学基础。

图:美商企业市场营销部门主管

所以在公司对内招募营销经理人的时候,于伯渊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拿下这个机会。" 当时有四五个经理人面试,公司内很多人都很意外,说怎么会是我,后来那个主管说觉得我商业的问题回答得比较好。" 就这样于伯渊凭借兴趣完成了人生职场中最大的一个转变,开启了他往后几十年的营销工作生涯,从台湾走向英国、美国等全球各地做营销工作,挽救多个濒临破产的公司。

后来,应股东要求,于伯渊接掌了盛微先进技术公司,并带领团队开发出 LHDC 极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高清蓝牙编码,更是让他在音频界名声大噪。

成为全球顶尖职业经理人,需具备三大核心能力

人文素养,多读好书

成为一个科技行业经理人,于伯渊认为除了在理工训练之外,还需要有很好的人文素养、人文训练。" 人文素养 " 是一个涵盖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综合性概念,指一个人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伦理等领域所具备的学识、修养、思维方式及人文精神的总和。

于伯渊直言," 这个对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要,我们观察好的职业经理人,他不只是一个纯理工专业而已,也有很强的人文训练。" 这可以帮助到我们去思考一些重大问题,同时也可以更看透人性,使你跟人打交道变得游刃有余。

于伯渊透露,他的父亲非常喜欢看书,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阅读很多不同行业的书籍。读书是人文训练最有效率的事情,一个作者可能要花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去写一本书,可我们花几小时就把它一生的作品看完了。

特别在当下快速转变的 AI 时代,于伯渊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阅读去积累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转变。专访的最后,于伯渊重点推荐了三本他觉得非常好的书,《执行长日记》、《穷查理的普通常识》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坚毅果决的性格

" 性格也很重要,你必须有一个坚毅果决的性格。" 于伯渊强调道。他认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做决策。

作为职业经理人,通常需要在信息不完备的时候做商业决定,性格迟疑的人,会犹豫、顾虑拿不定主意而错失时机,坚毅果决是一个高级人才的必备条件。做决定不需要很精确,但你必须很快做判断,这是他觉得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很重要的性格。

他说," 你不要期望,每一件事都非常完美,完全没有失败。" 他提醒我们要学会 " 计算风险 ",快速做决定,失败了就在失败中往正确的方向校正。

向上管理的能力

要成为职业经理人,需要具备向上管理能力,你要主动寻找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待上级交代你再去行动。" 我常常说,你是不是在你的主管面前,常常出招主动提出方案,一直一直主动,这样主管把所有事情交给你都很放心。" 于伯渊语重心长地说道。

他在当初级工程师的时候,就具备了这种向上管理的能力。他告诉我爱音频网,那时他就常常思考,当一个事情出现的时候,要是老板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决定,他常会站在更高一层的主管角度去看事情。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如果不需要老板操心,你就能主动提前解决问题,推动团队或公司往前走,这样的人往往能在工作中快速脱颖而出,成为团队不可替代的存在。

真正成功的意义

在历尽千帆,经历许多风雨之后,事业成功的于伯渊认为,人生的意义是 " 参赞天地之化育 ",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这句话。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定义是有房有车。这或许是世俗意义上的一种成功,我们的生存脱离不了物质。但如果一个人看起来很富裕,却除了钱什么都没有,那也并不算是真正的成功。

" 我的人生观就是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家人。" 以 " 无愧 " 作为人生观的于伯渊,他认为物质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

" 像你的家庭是不是成功,你跟儿女的关系是不是非常好,年迈的父母是不是可以尽孝道,你的身体是不是健康,这在成功里面也很重要。" 于伯渊重点说道。他是一个极其重视家庭情感的人,这让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出色成绩,在家庭上也是人生赢家。

对话 LHDC Savitech 执行长于伯渊(有删减)

Q1:您当年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是基于什么原因?都是您自己做的选择吗?

于伯渊:从念初中开始,我就对物理学非常有兴趣,想朝理工发展,但早期觉得说念理科比较不吃香,后来决定还是念工科。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初那个年代有很多选择,我可以选择计算机、电机、电子、控制、机械,那时候都可以选。当时计算机刚刚才冒出来,其实还没怎么听过,所以我看那些念计算机的人,也不晓得他们在干什么,所以那时候没考虑计算机。可是在选择电机的时候,我遇到小小的困扰,就是我大学在念原子物理的时候,有一个电子云的概念,我弄不清楚。你说电子是一颗,为什么是个云?我去问物理老师,他也讲不清楚,我看电子云有点抽象,我就不念电机了。于是就去念自动化机械,自动化有很多新的控制系统,也学得蛮开心的,所以就进了这个专业。

Q2:您当时设定的目标后来达成了吗?

于伯渊:我选择自动化机械的专业,那本身我又对物理学一直很有兴趣,这两个刚好在我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产生了非常大的综合效应。因为当初面试我的那个主管,他是一个美商公司的设计部门主管,他认为搞设计的人,一定要对物理非常清楚,所以他面试我的时候,问了很多物理的问题,我都对答如流。那他又是做自动化机械,那刚好我也是自动化的,做了一些专业的演示,他也很满意,就这样进入了这个行业。其实也很不容易,因为我后来听同事说,这个经理之前已经拒绝二十几个面试的人,最后居然录取了我。自动化控制这个专业,我大概做了整整 7 年。

Q3:您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时有特别擅长的事情?

于伯渊:因为我在家里是个长子,所以很自然,学生时代我在很多活动中,就会变成一个领导人。我会去带动很多我的团队、我身边的朋友,或者说我去安排一些事情,或是照顾学弟、学妹,我都会很花时间,因为是家里的长子,所以就有种天生带领人的能力。

Q4:大学时代有没有特别难忘的事情,对您的人生有重大的影响?

于伯渊:其实大学时代,我意外参加了一个属于教会性质的社团,跟一群信徒住在一起,几年下来,后来我发觉这给我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们念理工的人,基本上都是逻辑思考比较清楚,可是当你要进入那种信仰生活的时候,其实有很多东西是很抽象的,你怎么把一个抽象东西能够具体描述出来。在那里我学到很多属于在文学或是说抽象事情的领悟,这对我后来的工作帮助非常大,我觉得这是大学时代最大的一件事情。

Q5:您觉得大学时代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我们怎样利用大学的时光,去成为想成为的人?

于伯渊:我觉得大学时代除了读书之外,最重要是有一个很好的社团活动。因为我参加校园社团的关系,训练了很多我讲话的技巧。那时我们常常起来分享,你必须做即兴演讲,所以四年下来,我训练了很强的表达能力,学到了很多沟通的技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这种技巧在大学生活中,我觉得大家应该尽量去练习。因为沟通技巧,不管你做研发、还是市场营销,都需要跟你的团队阐述你的想法、你的发明、你的创意,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我觉得一般学校这方面训练不太够,应该加强这方面训练。大学时代是最好的机会,你有很多社团可以参加。

Q6:您是一毕业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或者更喜欢做什么吗?还是在工作中,不断地一点一点去挖掘的?

于伯渊:我对理工的兴趣是很强烈的,很喜欢读理工的书,所以我工作的时候,把我的专长立刻用在工作。所以我开始做的还不错,理工方面的训练,是训练我的逻辑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你在大学理工科系,还有在工厂的工作上,都可以发现逻辑的训练,是理工人才训练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后来我也对商学有兴趣,一个宿舍里面有很多不同科系的同学,有些是商学院的,我跟他们接触的时候,就知道他们在读什么书,在看什么书。我一个同学是商学系的,他有几十本书放在床铺上,我一个暑假就把它们全部读光了,所以建立了还不错的商学基础。后来我也从一个研发工程师,转行去做市场营销,到一个新的行业去工作,所以当时这个底子打下了基础。

Q7:关于您的职业生涯,您觉得是哪一个契机开启了高速成长的阶段?

于伯渊:开始一直做研发工程师,一直也非常享受这个工作,后来我学了 " 冒计算过的风险 ",公司刚好说要找一个营销的经理人,有列出一些条件,条件我都合适,我就去应聘了。这个工作是公司对内招募的,当时有四五个经理人都去面试,因为我之前对商业的知识也蛮有涉猎的,所以我就拿到了这个机会。公司内很多人都很意外,说怎么会是我,但是后来那个主管说,觉得我回答的问题比较好,比较了解这个工作内容,就录取了我。这开启了我往后大概几十年在营销这个行业工作,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跟拓展,甚至到不同的地方,去英国、美国做营销工作。从一个 R&D 的工程师,转成一个营销的经理人,这是很大的转变,那我也非常享受这个转变。

Q8:很多人的职业生涯中,会一直做自己最专业的领域,不断去专业、去挖掘和学习,可是在您的经验中看来,好像遇到一个更好机会的时候及时转身,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决策,那您怎么看呢?

于伯渊:我觉得这要看每个人的性格跟个性。有的人性格比较内向,他希望专注在个人的领域,不喜欢跟别人有太多的交往,这样的人好好做研发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有的人比较外向一点,他有别的兴趣,所以我觉得这跟个性有关。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走这样的路,有的个性就是适合做研发,他个性内向,不喜欢做太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那我个人是可以内向也可以外向的,基本两边都可以 cover,所以我可以换一个行业,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享受这样的变动。

Q9:您有非常丰富的职业和人生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么样不断地去保持知识的输入,不断地与时共进的?

于伯渊:我父亲是个很喜欢读书的人,我常跟他去书店买书,所以他买了很多书给我看。小学时代我就读了很多书,所以很自然,你就会对读书的事情有兴趣,在知识中你就会涉猎到很多不同行业的。

Q10:您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的?

于伯渊:如果说一步一步的话,那可能要从学生时代开始,领导他人。所以我后来第一份工作,当一个初级工程师,我就会常常思考,当一个事情出现的时候,我想说这个事情我老板会怎么想,他怎么做决定,我常会站在更高一层的主管角度去看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一件事情出现的时候,你会想说你的主管怎么处理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方式。

Q11:对于那些有志想成为科技行业 CEO 或者领导者、职业经理人的这些年轻人,你觉得他们最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培养哪些核心能力?

于伯渊:假如成为一个科技行业经理人的话,我觉得除了在理工训练之外,还需要有很好的人文素养、人文训练。因为文学有很多对人性的描述,可以让我们看透人生、看透人、看透社会。这个对一个经理人非常重要,我们观察好的经理人,都是很强的人文训练,他不只是一个纯理工知识而已,他也有很强的人文训练。所以我觉得人文训练对一个经理人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性格也很重要,你必须有一个坚毅果决的性格。我们作为经理人做决策的时候,你必须在资讯不完全的时候做决定,拖了时间再做决定,结果可能没有差很多,但是你先做决定,要省下很多时间,所以果决是一个做高级人才的必备条件。做决定不需要很精确,你必须很快地做判断,这是我觉得一个经理者很重要的性格。

Q12: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哪一个决策,是特别有决定性意义的?

于伯渊: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要学会 " 冒计算过的风险 "。有一些风险,你必须在还没有完全知道资讯的时候,你必须做决定,不要浪费太多时间,那其实每一次做决定,有可能失败,有可能成功,在失败中你可以学得更多。所以你不要期望说,每一件事都非常完美,完全没有失败。专注决定,因为有一些失败你再校正回来就好了,这样会校正往正确的方向走,你不要等到说,一切都非常完美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你的机会也已经过去了。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冒适度的风险,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学习。

Q13:您是如何组建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并且去管理他们的?

于伯渊:我经常空降去当某一家公司的高级主管、CEO 或者部门主管,那我是有技巧的。当我到新单位的时候,我一定和每一个人面谈,一对一面谈,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公司的事情,不管正的反的,然后我经过这种交叉分析,就知道很多事情。那基本上每个人各有优缺点,那你只能善用每个人的优点,缺点尽量辅助他,让优点全部能够发挥。所以我觉得能够把每一个人的优点激发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Q14:您在用人方面有哪些标准,更看重团队成员的哪些特质,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为领导者?

于伯渊:不管你是一个基本员工,还是一个主管,我觉得重要的是你要去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并不是等待上级交代事情你再去做。你必须在你的工作范围内,甚至在你的主管视角去看这些问题,然后提出主动解决问题。我常常说,你是不是在你的主管面前,常常提前出招,你要主动去提出方案,一直主动,我觉得这样的话会让你的主管很放心,所有事情全部都能接住。因为理论上在你的领域里面,你应该比你老板更清楚所有状况,所以你也可以提出很多建议,不需要老板操心,提出一些方案,让公司或者团队一直往前走。你要积极地提出方案,积极地出招。积极的动作,这是我很重视的一点。

Q15:如何才能够成为一个全球性企业的 CEO?

于伯渊:你要成为 CEO 的话,需要有各方面不同的训练,除了基本的训练外,高科技行业的话,你对理工知识的训练,做过一些基本的研发能力,你对工厂的生产、毛利的计算,料、工、费的计算、对管、销、研的计算都要很清楚以外,财务报表你也要清楚,因为你必须知道,财务报表里面的库存、应收账款,这些你都要非常了解。这是个 CEO,但是你又要当个跨国 CEO,那更难了。

因为你除了了解自己国家之外,你要对各国的文化、工作的方式都了解,你必须到那个地方去生活一阵子。不管你是因为学习的关系,还是说外派的关系,你要出去一些主要的地区,像欧美、日本,这种比较大的地区,或者未来有发展的地区,像东南亚、印度,你都去过,知道那边的状况,所以我觉得这是比较不容易的。你必须愿意旅行,愿意跟不同文化的人接触,愿意接触不同的食物,愿意接触不同人的表达方式,因为有的国家的人表达很含蓄,有的很直接。你必须了解,当某一国家的人跟你说 no 的时候,他可能不是真的 no,所以这东西很不容易,但基本上我觉得这是基本的训练,你还必须有一个跨文化的亲身经验,不只是看书,你要亲身经历,行万里路很重要。你要去看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反应。

Q16:随着社会不断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焦虑、迷茫的情绪。有什么样好的建议,可以给那些正在低谷的人们?

于伯渊:建立个人的哲学观或哲学信仰,你才能够在一个大框架中,找到你的定位。有时候你有了哲学观,有了信仰,你就像找到一个 XY 轴坐标一样,你知道你在哪边,你定位在哪边,就比较容易,有一种安身立命的感觉。那另一面,我个人体会,当你无愧于你的家人、你的同事,无愧于这个社会的时候,你会有一种从深处发出来的喜乐,因为你对任何都没有亏欠,所以我认为无愧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生观。我个人的人生观就是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个社会、无愧于家人。

Q17: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其实经历过很多的成功,也经历过失败,您怎么看这些经历?

于伯渊:其实成功有时候也暗藏失败,我曾经多次去空降一些公司,那些公司有的都快要倒闭了或已经快要破产了,我被要求去领导这种公司,在两三年内把它救回来,所以当时自己也觉得蛮得意的。就是说你们少不了我,你看我多厉害,但是其实这时候也暗藏一些危机,因为当一个公司成功之后,很多人就想来占这个位置,那时候我没有太预防到这些东西。我离职的原因就是后来因为政治关系,我就离开了,当时没有想到,后来慢慢我就比较体会这种政治的变化,所以说在政治面,也要稍微注意一些事情。

Q18:您认为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怎么样才能算是成功?除了世俗意义的成功之外,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给您带来很多的能量?

于伯渊:世俗的成功就是有车子有房子,但除了物质上的满足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更重要。像你的家庭是不是成功,你跟儿女的关系是不是非常好,年长的父母是不是还有时间有心情可以尽到孝道,你的身体是不是还维持的够好,不用常跑医院,这在成功里面很重要。你不可能只有一个东西成功,因为很多东西失去了回不来,你必须在你的工作或者在营生之余,去照顾很多你周边的亲人,你的父母、你的配偶、你的子女,未来还有的孙子女。你如果就表面看来好像很富裕,那我们在旁边看,其实有时候觉得这个人很可怜,除了钱什么都没有。所以其实你各方面都要照顾到,才是真正的成功,才会真正带来一些快乐,带来一些喜乐。

Q19:对于您现在来说,您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于伯渊: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同年纪有不同的想法。我在多年前看到一本书上,它说人生的意义就是 " 参赞天地之化育 ",就是在天地形成的时候,在它成长过程中,你也参与了天地的成长。好像您有儿女,孕育儿女的成长就是天地的化育。我今天早上看到脸书的执行长卓克伯说," 今天告诉你,成功并不是你达成人生的目标,而成功是你参加一个更大的事情,对人类有意义 "。所以我觉得殊途同归,大家其实都希望,能够对整个社会、对人类有意义,才是一个真的人生意义。你不是只顾自己吃吃喝喝,你要顾到很多,更多的大我,更多的群众意义,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这是我目前感受比较强烈的。我们经营一个公司让它成功,也让我们的员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产品受到客户的满意,解决客户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参赞天地的化育。所以这句话在我的脑袋里面也思考了很多年,怎么去实现这句话。

Q20:可以和我们推荐一下,对您影响最深的 3 本书吗?原因是什么?

于伯渊:有一本书叫《执行长日记》,他是印度人,讲的是在英国成立一家公司怎么去做管理,讲了一些很简单的方法,去参与公司的管理。我觉得这本书,对在科技界工作的人很有帮助。那还有一本书,我觉得也非常好。巴菲特有一个合伙人叫查理蒙格,他出了一本书叫《穷查理的普通常识》这个书非常好。他是一个很有哲学修养、处事的态度的人,这个书我买来读了两遍,非常的丰富,谈了很多心理学上的方式来了解这个社会、了解商业,我觉得这本书就非常好。第三本书是一个生物学家写的,叫做《人类存在的意义》。她用一个很科学的方式,来了解人类的诞生,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存在,这三本书我觉得值得大家可以看一看。

Q21:为什么在短视频网络疯狂爆发,这么快速的时代,人们还需要读书?

于伯渊:思考一些很重大的问题,我们需要非常完整的知识、思考逻辑。读书的好处是说,一般好的作者,他写一本书可能要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可能一辈子,他把一生的精华写在一本书上,几十块钱、一百块钱买一本书,花了几个小时把它读完,汲取它一生的精华,这是最有效率的事情。阅读可以让一个人的思维成长,让你脑神经的突触改变。所以小孩子为什么读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每读一本书,他脑袋的突触就改变,这改变就会增加他个人的智慧。能够训练一个孩子好好阅读,是一生的帮助、一生的成就,特别是当 AI 时代转变这么快的时候,你不晓得未来会做如何转变,你只有从更多的知识里面去累积,才能跟上这个时代,跟上这个转变。我蛮建议,年轻的同仁或者年轻的朋友,能够好好的,在阅读上产生很强烈的乐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职业经理人 工程师 物理 就业 台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