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 AI 生成)
上市第四年," 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第一股 "中自科技(688737.SH)开启新的股权激励。
8 月 7 日,中自科技发布《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 63 人授予限制性股票 206.22 万股。
观察君注意到,公司此番股权激励设置的考核目标可谓 " 低门槛 ",2025 年营收仅需比去年增长 1.98% 即可达标。而在 " 超低门槛 " 背后,是中自科技剧烈波动的业绩、反复横跳的项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转型焦虑。
董事长获授 13.20%,2025 年营收同比增长 1.98% 即达标
公告显示,中自科技 2025 年激励计划拟授予的激励对象总计 63 人,约占公司员工总人数 779 人 (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 ) 的 8.08%,包括公司 ( 含子公司 ) 技术及业务骨干人员。其中,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陈启章获授 27.22 万股,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 13.20%,占总股本的 0.23%;副董事长李云、董事总经理王云、董事副总经理陈翠容、副总经理兼董秘兼财务总监龚文旭各获授 15 万股、14 万股、8 万股和 8.50 万股,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 7.27%、6.79%、3.88% 和 4.12%。
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约 206.22 万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约 1.2 亿股的 1.72%,涉及的标的股票来源为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的本公司 A 股普通股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 11.73 元,有效期为自限制性股票授予日起至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全部归属或作废失效之日止,最长不超过 36 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目标,中自科技以 2022-2024 年三年营收平均数为基数考核营收,2025 年为 15.96 亿元,2026 年为 17.74 亿元。也即,若以 2024 年营收 15.65 亿元作为参考,2025 年、2026 年的营收目标增长率分别仅为 1.98% 和 13.35%。
(中自科技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来源:公司公告)
项目反复横跳,IPO 募资逾 63% 补流
实际上,中自科技以 2022-2024 年三年营收平均数为基数考核营收背后,是其常年剧烈波动的业绩。
时间拉长来看,中自科技乃巅峰期申报 IPO 的典型,上市前的 2018-2020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 3.37 亿元、10.01 亿元、25.78 亿元,同比增长 5.03%、197.54%、157.39%;归母净利润为 -5930.97 万元、8655.37 万元、2.18 亿元,此时的波动为业绩爆发。
2021 年 10 月 22 日,顶着 " 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第一股 " 的光环,中自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然上市当年,公司业绩即开始 " 变脸 ",2021 年、2022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 9.62 亿元、4.47 亿元,同比变动 -62.66%、-53.50%;归母净利润 1040.92 万元、-8727.27 万元,同比变动 -95.23%、-938.42%。
此后 2023 年、2024 年、2025Q1,公司营收回升,但 15 亿元的水平距离巅峰时期的 25 亿元仍差距明显,从此番股权激励的目标来看,公司后续营收增长或依然有限;同期,归母净利润 4231.86 万元、-2621.16 万元、770.16 万元,并无显著增长,导致公司上市后的净利润累计还亏损 5305.49 万元。
(中自科技业绩变动情况,来源:wind)
如此波动且不太好看的业绩,也就能理解,公司为何以过往三年的营收平均数作为基数进行考核了。
值得注意的是,剧烈波动之下,中自科技也在转型以求改善业绩,但 IPO 募投项目及新项目的 " 反复横跳 ",显示其业绩焦虑仍难缓解。
2021 年上市时,公司募资 15.25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 14.07 亿元,拟投向 4 个项目和补流。
(中自科技 IPO 募投项目,来源:公司公告)
其中,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在延期一次后于 2023 年 12 月宣布结项,该项目结余 1.35 亿元,次年 3 月 30 日永久补流。国六 b 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和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也双双延期,且前者的实施方式由 " 新建研发大楼 " 变更为 " 改建公司已有场地 ",并于今年 5 月 31 日结项;汽车后处理装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则在 2024 年 11 月 13 日终止,因公司未能挖掘到具有较强盈利能力且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该 3 个项目结余资金 2.85 亿元也全部补流。
换句话说,中自科技 IPO 募资中的 8.93 亿元实际都用于补流,占募资净额的 63.47%。
除了 IPO 项目外,公司还开辟新业务,但目前看来,亦未能形成新的支撑。早在 2022 年 7 月,公司就公告拟在四川彭山投资 6 亿元新建中自碳谷项目,预计该项目 2023 年开工建设,2024 年年中达到可使用状态。然而截至 2024 年报,该项目建设进度仅为 20.75%。
2023 年 3 月 23 日,中自科技发布关于开展新业务的公告,拟投资不超过 10 亿元用于研发和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同年 4 月 7 日,随着上交所的一纸《问询函》,公司突然中止了该项目;直到 2024 年 1 月,又重提了进军碳纤维的投资计划,但为降低开展新业务的财务风险和资金压力,同时结合实际经营情况以及战略发展规划等因素,拟将投资规模从之前的不超过 10.4 亿元调减为 3.52 亿元;截至 2024 年末,该项目建设进度仅 30.39%,根据公司最新的调研记录,项目预计今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苏启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