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阳 / 文
8 月 7 日,智界品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在深圳举行,并宣布智界上海深圳双设计中心正式开业,在经历内部磨合与市场起伏后,华为与奇瑞双方试图通过体系重构与产品升级,为智界品牌奠定新的起点。
智界这些新动作也弥漫着背水一战的硝烟味,这是一场押注华为全栈技术的 " 纯血鸿蒙 " 实验。若败,无疑是鸿蒙智行的一大挫折。若成,中国智能电动车格局有望被改写。
迟到的品牌 " 成人礼 "
8 月 8 日,智界 R7 与 S7 新款车型(下称 " 双 7 新款 ")将同步开启小订,这是品牌重塑的第一枪。官方信息里藏着近乎 " 奢侈 " 的技术宣言:全系标配 192 线激光雷达、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和 ADS 小蓝灯,再加上华为 ADS 4 辅助驾驶系统……
" 纯血鸿蒙 " 的概念此前针对智界被明确提出,双 7 新款正是新的印证。近期,智界产品总监海蓝天在用户社区强调,智界的定义、设计、质量、供应链、营销、渠道、服务都严格遵循华为标准。
智界这场由产品焕新拉起 " 成人礼 " 的幕布下,还藏着更宏大的图景。网络信息显示,除双 7 新款外,智界还计划推出大型 SUV R9 及鸿蒙智行首款 MPV 车型,背后是智界向更广阔市场区间和细分市场进军的野心。
近期有消息称,奇瑞已全面压注智界,放弃星纪元。
" 其实就是年初说的调整落地了,奇瑞正式全面投入智界,之前对标的星纪元团队开始分流,MPV 只是第一步,后面会是常态化。" 知名汽车博主孙少军的评论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消息。
无论如何,这一选择将给智界带来新的销量增长点,也结束了星纪元与智界的内部博弈,避免了资源分散和内耗。智界抢滩布局 MPV,是华为和奇瑞对智界 " 第一优先战略 " 的实质性背书。MPV 市场对智能化、舒适性要求极高,华为将此 " 首款 " 任务交给智界,既是信任也是考验。
为支撑产品攻势,智界正构建以三地为核心的研发体系:上海设计中心负责前瞻造型与潮流定义;深圳智选车总部主导华为全栈技术(HarmonyOS 智能座舱、ADS 系统)的落地与集成;芜湖 " 松山湖 " 罗兰小镇定位打造智界专属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深圳华为智选车总部确保了智界 " 纯血鸿蒙 " 的纯度,上海设计中心将华为擅长的用户洞察与潮流定义注入智界产品美学,芜湖 " 松山湖 " 罗兰小镇则反映了奇瑞将智界作为长期核心业务培育的姿态。
从博弈失衡到权责重构
华为与奇瑞围绕智界项目的合作,曾因双方在主导权上的分歧陷入过拉锯。
合作初期,华为期望掌控产品定义与智能化技术全流程,而奇瑞担忧自身角色弱化。2024 年智界 S7 上市初期的交付危机集中暴露了这一矛盾。资源分配也是一个问题,奇瑞内部此前并未平衡好智界与另一个高端品牌星纪元之间的利益。
这一僵局在 2025 年迎来关键转折——奇瑞通过内部文件将智界定为 " 第一优先战略 "。奇瑞掌门人尹同跃公开表态:" 在与华为的合作中,我们也与华为 battle(争论)过,但最后发现,听华为的我们就顺利,不听华为的我们就遇到挫折。"
2025 年 1 月,智界项目正式升级为独立子公司 " 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下称 " 智界汽车 ")。在股权设计上,华为虽未控股,但将主导智界产销服一体化运营,产品、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均由华为把控质量,奇瑞是战略控股、全力配合的角色。
有消息称,新的调整旨在解决原事业部模式下智界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是奇瑞为智界新能源未来发展和上市做出的战略选择。
为保证研发效率,智界研发团队还从芜湖城北迁至城南 " 罗兰小镇 "。该基地对标华为东莞松山湖模式,配备专属试制车间与 AI 仿真实验室。
华为与奇瑞从初期分歧到权责重构,本质是华为与合作伙伴不断磨合的成果,也将成为华为与汽车巨头合作的 " 鸿蒙智行 " 模式走向成熟的缩影。
高开低走后的残酷试炼
智界品牌的发展轨迹并非坦途。从智界 S7 订单高开引发的交付困境,到智界 R7 销量冲高后的迅速回落,再到为挽回市场而采取的激进策略,智界经历了一系列考验。这些挑战暴露了奇瑞与华为合作初期的体系问题,促使品牌寻求重建信任与效率的路径。
2023 年末,智界 S7 作为智界首款车型,在上市一个月内便收获超过 2 万个订单,品牌声势一时达到顶峰。但奇瑞工厂搬迁造成的产能断档,叠加芯片短缺,导致车辆无法按时交付。首批车主平均等待时间超 3 个月,外界质疑在社交媒体发酵。
2024 年 9 月,智界第二款车型智界 R7 正式上市,采取了更有诚意的定价策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曾表示,鸿蒙智行每卖出一辆智界 R7 就要亏损一两万甚至两三万元,但是销量增长上去,成本降下来,将来就不亏。
效果立竿见影。2024 年 12 月,智界 R7 曾以 1.59 万辆的月销量超越特斯拉 Model Y,夺得 25 万以上纯电 SUV 的销量冠军。但高光未能持续,由于鸿蒙智行辅助驾驶硬件升级和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智界 R7 销量在 2025 年 4 月跌至 5092 辆。
不仅是销量压力,智界此前还陷入过舆情风波。为改善用户沟通与响应,智界工程师团队选择在用户社区加强意见收集,例如用户呼声较高的 " 无麦 K 歌 " 功能通过 OTA 迅速上线。为焕新品牌形象,智界还将为早期 S7 车主免费更换图形车标,与早期字母标识形成区隔。
效率重构的最后一环落在生产上。智界采用鸿蒙智行归一化供应链,与问界、尊界工厂采用同样的供应体系。位于芜湖的智界超级工厂冲压、焊接、涂装工序 100% 自动化,整装过程质量参数 100% 数字化追溯,1 分钟即可下线 1 台车,华为 AI 检测技术、品质标准贯穿全流程。
据了解,智界目前部分工程师、市场团队、采购团队来自具备成功经验的问界项目,同时研发人员增加至 5000 人,3 年内整体投入超百亿。
过去一年多高开低走的发展状况,是一次智界被迫应对的压力测试,它暴露了其初期在供应链韧性、用户响应速度、制造体系可靠性等方面的系统性缺陷。但也正是这些挫折,倒逼智界进行了深刻的体系进化:从依赖华为光环的粗放扩张,转向以用户直连重塑信任、以超级工厂夯实效率、以归一化供应链保障稳定的精益运营。
这种转变,标志着智界开始从初创期向一个具备完整用户思维、稳定交付能力和品质控制体系的成熟汽车品牌艰难蜕变。
" 爆款律 " 下背水一战
华为消费业务的成功,常伴随一条清晰的产品迭代路径。在折叠屏领域,Mate 1 是大屏大电池先驱者,Mate X2 实现自研芯片突破,Mate 7 的横空出世,成为华为迈向高端市场的关键转折点。在智能汽车领域,在经历赛力斯 SF5、问界 M5 后,问界 M7 终于实现销量跃升。
华为这条 " 首代试水、二代纠偏、三代封神 " 的产品定律正被应用于智界品牌:初代 S7 因交付问题成为 " 试错样本 ",R7 承担了销量爬升但暴露产品短板的 " 填坑 " 角色,双 7 新款被内部定位为 " 第三代成熟 " 的关键产品。
双 7 新款的配置策略与功能定义,无不体现着智界对 " 封神 " 目标的孤注一掷。
华为 " 杀手锏 " 配置下放双 7 改款:全系标配 192 线激光雷达 + 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 +4D 毫米波雷达,华为将 40 万级问界 M8 规格的辅助驾驶功能砸向 25 万级市场,直接宣战 " 挤牙膏 " 式升级的行业潜规则。
针对此前因功能配置差异引发的用户不满,双 7 改款采取了 " 去选装化 " 策略:华为 ADS 4 辅助驾驶系统全系标配,其他诸多关键功能也不再区分高低配车型。此举旨在用单一配置降低用户决策门槛。
此外,智界 R7 改款采用的双零重力座椅拥有 123 ° 躺角 + 加热腿托,用 " 沙发厂 " 理想最擅长的舒适性形成面对小米 YU7 和特斯拉 Model Y 时的新竞争力。这暴露出华为 " 既要智驾第一,也要体验颠覆 " 的野心。
华为倾注最新技术,奇瑞押注企业信誉,双方合力之下,智界将 8 月 8 日的双 7 改款车型,视作承载 " 第三代封神 " 使命的关键载体。这场品牌重塑的起点,藏着破局行业的决心:以全系标配 192 线激光雷达、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及 ADS 小蓝灯,搭配华为 ADS 4 高阶智驾系统,用近乎 " 奢侈 " 的配置撕开行业对核心技术的模糊遮掩;更以双零重力座椅直击用户驾乘痛点,将技术实力转化为真实体验。
这不是孤注一掷的豪赌,而是蓄势已久的冲刺。从技术到信誉的双重加持,早已让智界做好了准备——这份底气,正是向市场宣告进阶的硬核宣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