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编辑 | 三北
智东西 8 月 7 日报道,8 月 6 日凌晨,亚马逊云科技宣布 OpenAI 开源模型 GPT ‑ OSS 正式上线 Amazon Bedrock。这一次,亚马逊云科技终于实现了 " 一网打尽 " 所有业界顶尖大模型的愿景——从 Anthropic 的 Claude、Mistral、Meta 的 Llama、DeepSeek 到如今的 GPT ‑ OSS,企业客户可以在同一控制台上自由挑选、组合、调用。
GPT ‑ OSS 上线亚马逊云科技
过去两年,AI 云服务市场被亚马逊云科技、微软 Azure、Google Cloud 三巨头瓜分,各自绑定核心模型(亚马逊云科技 +Claude,Azure+OpenAI,Google+Gemini)。随着 OpenAI GPT ‑ OSS 的加入,亚马逊云科技成为唯一能够提供全明星模型阵容的云厂商,这场 AI 马拉松的赢家已经初现端倪。
亚马逊云科技成为唯一能够提供全明星模型阵容的云厂商
一、亚马逊云科技的 AI 军备赛战略布局
1、"Choice Matters" 策略的演进
自 2023 年底推出以来,Amazon Bedrock 以 " 模型自由选择(Choice Matters)" 为核心理念,持续引入业界领先的大模型。2023 年 4 月,平台首次接入了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随后 7 月接入 Meta 的 Llama, 在 2024 年第一季度又加入了 Mistral 系列模型,2025 年初接入满血版 DeepSeek ‑ R1,进一步扩大了多模态和代码生成的覆盖范围。直到 2025 年 8 月 6 日迎来了 OpenAI 开源模型 GPT ‑ OSS 的正式上线,完成了全明星阵容的最后拼图。
在这两年里,Bedrock 的模型库不断壮大,但唯一的缺憾始终是 OpenAI 的缺席。OpenAI 自 2015 年成立以来,其 GPT 系列一直是行业认知度最高、性能基准最强的模型。由于微软 Azure 与 OpenAI 之间的独家云合作协议,亚马逊云科技不能提供 GPT 模型,这导致企业在跨云迁移时仍需在模型层面做出妥协。
2、OpenAI 加入的关键意义
OpenAI 仍是全球最具品牌影响力的 AI 机构,超过 80% 的企业对其模型有认知。GPT ‑ OSS 具备先进推理能力,非常适用于 AI Agent 场景。此前,Azure 是唯一能够原生提供 OpenAI 模型的云平台,此次合作让亚马逊云科技实现了 " 所有顶尖模型,一网打尽 " 的完整布局。更重要的是,OpenAI 开源模型的可微调特性与 Bedrock 已有的 Fine ‑ tuning 能力相匹配,为企业提供了更细粒度的定制化选项。
亚马逊云科技产品总监 Atul Deo 表示:"OpenAI 成为我们最新的开放权重模型提供方,这是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将前沿 AI 带给全球各个组织的自然延伸。亚马逊云科技广泛的客户基础也将为 OpenAI 先进技术的获取方式带来变革性的转变。"
二、Bedrock ——亚马逊云科技在 AI 竞赛中的最强护城河
1、Choice Matters:模型自由的终极胜利
在竞争格局上,微软 Azure 绑定了 OpenAI 的 GPT 系列,Google Cloud 则围绕 Gemini 系列构建生态,而亚马逊云科技的 Bedrock 并未站队任何一家模型提供商,而是上线数十个全球顶尖大模型让客户自行组合。对企业而言,业务场景往往需要不同模型的专长:Claude 在代码生成和技术文档写作上表现突出,DeepSeek R1 适合做难度大的专业翻译和深度研究推理,而 GPT ‑ OSS 先进的推理能力,适合用在 AI Agent 场景。Bedrock 将这些模型统一在同一 API、同一计费体系下,企业只需在业务层面挑选最合适的模型,而不必为跨云迁移或重新训练付出高昂代价。
2、技术整合能力:Bedrock 的隐形优势
Bedrock 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平台提供统一的 REST 与 SDK 接口,内部通过亚马逊云科技 PrivateLink 实现低延迟网络连接,使企业能够 " 一键调用 " 多个模型,无需自行搭建复杂的架构。其次,得益于亚马逊云科技 Nitro 与 Graviton 实例的深度协同,模型推理成本比 Azure 同类实例低约 30%,这在内部基准测试中得到了验证。再次,Bedrock 在安全合规方面实现了多租户数据隔离、VPC 私有化,并符合 ISO 27001、SOC 2、GDPR、HIPAA 等严格标准,能够满足金融、医疗等高监管行业的需求。
最后,平台与亚马逊云科技 Auto Scaling 与 Elastic Load Balancing 原生集成,支持在业务峰值时实现瞬时 10 倍的弹性扩容,确保业务连续性。此外,开发者还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 Marketplace 中使用第三方模型插件,类似移动端的 App Store。由此可见,Bedrock 的技术整合能力已经超越了单模型云服务的竞争格局,成为企业 AI 基础设施的 " 一站式 " 平台。
3、商业影响:高黏性的客户生态
从商业角度看,Bedrock 已经形成了高黏性的客户生态,全球已有数十万客户在 Bedrock 构建生成式 AI 应用。一旦企业在 Bedrock 上构建了完整的模型调用链、微调工作流以及监控体系,迁移成本(包括数据迁移、模型再训练、API 重构)预计超过其年度 IT 预算的 40%。此外,亚马逊云科技的 SageMaker、Lambda 与 Step Functions 与 Bedrock 深度集成,形成从模型训练、部署到业务编排的闭环。展望未来,Bedrock 有望演进为 "AI 应用商店 ",为模型提供商、数据提供商以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商提供统一的分发渠道。
三、AI 竞赛的下半场——亚马逊云科技的下一步棋
1、模型应用的终极形态
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把模型从 " 黑盒 " 转变为 " 可组合的积木 "。平台已在内部测试低成本微调 API,企业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数十 GB 训练数据的模型微调。更进一步,亚马逊云科技计划推出 " 模型拼装 " 功能,允许用户将不同模型通过 GraphQL 方式组合,实现类似乐高的 AI 解决方案,让企业像搭建微服务一样搭建 AI 工作流。
2、全球 AI 基础设施的争夺战
在全球布局上,亚马逊云科技拥有 37 个区域、117 个可用区,网络延迟在同区内部平均仅为 2 ‑ 5 毫秒,显著优于竞争对手。结合 Bedrock 已经聚集的上百个主流模型,亚马逊云科技已形成最强的 AI 推理基础设施。其他云厂商若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在多模型支持与统一计费两方面加速布局。
3、OpenAI 与微软的关系:是否在重新洗牌?
自 2024 年底起,媒体多次报道 OpenAI 与微软在长期云合作协议上出现分歧,双方正在重新谈判。对于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OpenAI 产品负责人 Dmitry Pimenov 表示:" 我们的开放权重模型广泛适用于从个人开发者到大型企业团队,正在助力各类用户在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中探索新的可能性。通过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我们正提供更强大、更灵活的工具,让客户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构建、创新并实现规模化。" 对 OpenAI 来说,拉拢全球最大云服务商亚马逊云科技能显著提升其议价能力,也为其模型生态打开更广阔的企业渠道。
结语
亚马逊云科技并未选择 " 绑定单一模型 ",而是打造 " 模型自由市场 " ——让客户、开发者、模型提供商共同围绕 Bedrock 形成闭环生态。技术层面的统一 API、成本优势、企业级安全与弹性,使其成为企业 AI 基础设施的首选;商业层面的高迁移成本、完整的开发者生态以及潜在的模型分发平台,则让 Bedrock 成为亚马逊云科技最坚固的护城河。
OpenAI 上线 Bedrock 标志着 AI 竞赛正式进入 " 后模型时代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是唯一能够提供全明星模型阵容的云厂商,这场技术马拉松的赢家已经清晰。未来的 AI 云市场很可能演化为 " 亚马逊云科技 vs 其他 " 的格局——而其他竞争者若想追赶,必须在多模型支持与全栈生态两条路上实现突破。在 AI 进入产业化的关键节点,模型自由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智东西
编辑 | 三北
智东西 8 月 7 日报道,8 月 6 日凌晨,亚马逊云科技宣布 OpenAI 开源模型 GPT ‑ OSS 正式上线 Amazon Bedrock。这一次,亚马逊云科技终于实现了 " 一网打尽 " 所有业界顶尖大模型的愿景——从 Anthropic 的 Claude、Mistral、Meta 的 Llama、DeepSeek 到如今的 GPT ‑ OSS,企业客户可以在同一控制台上自由挑选、组合、调用。
GPT ‑ OSS 上线亚马逊云科技
过去两年,AI 云服务市场被亚马逊云科技、微软 Azure、Google Cloud 三巨头瓜分,各自绑定核心模型(亚马逊云科技 +Claude,Azure+OpenAI,Google+Gemini)。随着 OpenAI GPT ‑ OSS 的加入,亚马逊云科技成为唯一能够提供全明星模型阵容的云厂商,这场 AI 马拉松的赢家已经初现端倪。
亚马逊云科技成为唯一能够提供全明星模型阵容的云厂商
一、亚马逊云科技的 AI 军备赛战略布局
1、"Choice Matters" 策略的演进
自 2023 年底推出以来,Amazon Bedrock 以 " 模型自由选择(Choice Matters)" 为核心理念,持续引入业界领先的大模型。2023 年 4 月,平台首次接入了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随后 7 月接入 Meta 的 Llama, 在 2024 年第一季度又加入了 Mistral 系列模型,2025 年初接入满血版 DeepSeek ‑ R1,进一步扩大了多模态和代码生成的覆盖范围。直到 2025 年 8 月 6 日迎来了 OpenAI 开源模型 GPT ‑ OSS 的正式上线,完成了全明星阵容的最后拼图。
在这两年里,Bedrock 的模型库不断壮大,但唯一的缺憾始终是 OpenAI 的缺席。OpenAI 自 2015 年成立以来,其 GPT 系列一直是行业认知度最高、性能基准最强的模型。由于微软 Azure 与 OpenAI 之间的独家云合作协议,亚马逊云科技不能提供 GPT 模型,这导致企业在跨云迁移时仍需在模型层面做出妥协。
2、OpenAI 加入的关键意义
OpenAI 仍是全球最具品牌影响力的 AI 机构,超过 80% 的企业对其模型有认知。GPT ‑ OSS 具备先进推理能力,非常适用于 AI Agent 场景。此前,Azure 是唯一能够原生提供 OpenAI 模型的云平台,此次合作让亚马逊云科技实现了 " 所有顶尖模型,一网打尽 " 的完整布局。更重要的是,OpenAI 开源模型的可微调特性与 Bedrock 已有的 Fine ‑ tuning 能力相匹配,为企业提供了更细粒度的定制化选项。
亚马逊云科技产品总监 Atul Deo 表示:"OpenAI 成为我们最新的开放权重模型提供方,这是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将前沿 AI 带给全球各个组织的自然延伸。亚马逊云科技广泛的客户基础也将为 OpenAI 先进技术的获取方式带来变革性的转变。"
二、Bedrock ——亚马逊云科技在 AI 竞赛中的最强护城河
1、Choice Matters:模型自由的终极胜利
在竞争格局上,微软 Azure 绑定了 OpenAI 的 GPT 系列,Google Cloud 则围绕 Gemini 系列构建生态,而亚马逊云科技的 Bedrock 并未站队任何一家模型提供商,而是上线数十个全球顶尖大模型让客户自行组合。对企业而言,业务场景往往需要不同模型的专长:Claude 在代码生成和技术文档写作上表现突出,DeepSeek R1 适合做难度大的专业翻译和深度研究推理,而 GPT ‑ OSS 先进的推理能力,适合用在 AI Agent 场景。Bedrock 将这些模型统一在同一 API、同一计费体系下,企业只需在业务层面挑选最合适的模型,而不必为跨云迁移或重新训练付出高昂代价。
2、技术整合能力:Bedrock 的隐形优势
Bedrock 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平台提供统一的 REST 与 SDK 接口,内部通过亚马逊云科技 PrivateLink 实现低延迟网络连接,使企业能够 " 一键调用 " 多个模型,无需自行搭建复杂的架构。其次,得益于亚马逊云科技 Nitro 与 Graviton 实例的深度协同,模型推理成本比 Azure 同类实例低约 30%,这在内部基准测试中得到了验证。再次,Bedrock 在安全合规方面实现了多租户数据隔离、VPC 私有化,并符合 ISO 27001、SOC 2、GDPR、HIPAA 等严格标准,能够满足金融、医疗等高监管行业的需求。
最后,平台与亚马逊云科技 Auto Scaling 与 Elastic Load Balancing 原生集成,支持在业务峰值时实现瞬时 10 倍的弹性扩容,确保业务连续性。此外,开发者还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 Marketplace 中使用第三方模型插件,类似移动端的 App Store。由此可见,Bedrock 的技术整合能力已经超越了单模型云服务的竞争格局,成为企业 AI 基础设施的 " 一站式 " 平台。
3、商业影响:高黏性的客户生态
从商业角度看,Bedrock 已经形成了高黏性的客户生态,全球已有数十万客户在 Bedrock 构建生成式 AI 应用。一旦企业在 Bedrock 上构建了完整的模型调用链、微调工作流以及监控体系,迁移成本(包括数据迁移、模型再训练、API 重构)预计超过其年度 IT 预算的 40%。此外,亚马逊云科技的 SageMaker、Lambda 与 Step Functions 与 Bedrock 深度集成,形成从模型训练、部署到业务编排的闭环。展望未来,Bedrock 有望演进为 "AI 应用商店 ",为模型提供商、数据提供商以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商提供统一的分发渠道。
三、AI 竞赛的下半场——亚马逊云科技的下一步棋
1、模型应用的终极形态
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把模型从 " 黑盒 " 转变为 " 可组合的积木 "。平台已在内部测试低成本微调 API,企业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数十 GB 训练数据的模型微调。更进一步,亚马逊云科技计划推出 " 模型拼装 " 功能,允许用户将不同模型通过 GraphQL 方式组合,实现类似乐高的 AI 解决方案,让企业像搭建微服务一样搭建 AI 工作流。
2、全球 AI 基础设施的争夺战
在全球布局上,亚马逊云科技拥有 37 个区域、117 个可用区,网络延迟在同区内部平均仅为 2 ‑ 5 毫秒,显著优于竞争对手。结合 Bedrock 已经聚集的上百个主流模型,亚马逊云科技已形成最强的 AI 推理基础设施。其他云厂商若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在多模型支持与统一计费两方面加速布局。
3、OpenAI 与微软的关系:是否在重新洗牌?
自 2024 年底起,媒体多次报道 OpenAI 与微软在长期云合作协议上出现分歧,双方正在重新谈判。对于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OpenAI 产品负责人 Dmitry Pimenov 表示:" 我们的开放权重模型广泛适用于从个人开发者到大型企业团队,正在助力各类用户在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中探索新的可能性。通过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我们正提供更强大、更灵活的工具,让客户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构建、创新并实现规模化。" 对 OpenAI 来说,拉拢全球最大云服务商亚马逊云科技能显著提升其议价能力,也为其模型生态打开更广阔的企业渠道。
结语
亚马逊云科技并未选择 " 绑定单一模型 ",而是打造 " 模型自由市场 " ——让客户、开发者、模型提供商共同围绕 Bedrock 形成闭环生态。技术层面的统一 API、成本优势、企业级安全与弹性,使其成为企业 AI 基础设施的首选;商业层面的高迁移成本、完整的开发者生态以及潜在的模型分发平台,则让 Bedrock 成为亚马逊云科技最坚固的护城河。
OpenAI 上线 Bedrock 标志着 AI 竞赛正式进入 " 后模型时代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是唯一能够提供全明星模型阵容的云厂商,这场技术马拉松的赢家已经清晰。未来的 AI 云市场很可能演化为 " 亚马逊云科技 vs 其他 " 的格局——而其他竞争者若想追赶,必须在多模型支持与全栈生态两条路上实现突破。在 AI 进入产业化的关键节点,模型自由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