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初的仁怀,赤水河畔的高粱开始红了,一场关于酱香白酒未来的 " 思想碰撞 " 悄然掀起波澜。8 月 2 日、3 日,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与 " 强流通 促消费 "2025 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工作交流会相继在仁怀酱香酒庄召开。从地方主政者到行业协会负责人,从酿酒大师到经济学家,从生产企业负责人到流通企业负责人,百余人围绕 " 调整周期中的酱酒突围 " 展开深度对话。这场行业盛会,不仅传递出酱酒产业的 " 信心密码 ",更勾勒了酱酒核心产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图为 8 月 2 日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仁怀酱香酒庄召开
△图为 8 月 3 日 " 强流通 促消费 "2025 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工作交流会在仁怀酱香酒庄召开
行业调整期,为何是仁怀 " 站 C 位 "?
当前,白酒行业正经历一轮周期性调整。消费场景收缩、库存压力上升、价格波动加剧 …… 这些挑战并非酱酒独有,但仁怀产区的表现却格外 " 稳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仁怀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014 亿元,同比增长 4.3%。更亮眼的是 " 卖酒向卖生活方式 " 的转型成果—— 504 万人次游客涌入仁怀,带来超 60 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这组数据背后,是仁怀产区 " 生态 + 产业 + 文化 " 的深度融合,更是酱酒在调整周期中 " 抗跌性 " 的直观体现。
△图为仁怀酱香酒庄内酱酒核心产区展示沙盘
正如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所言:" 酱酒的高端价值认知已深植市场,独特的品质、品味深入人心,牢牢占据生态、老酒两大价值高地。" 当行业从 " 野蛮生长 " 转向 " 精耕细作 ",仁怀凭借 "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 的先发优势,以及对 " 时间价值 " 的坚守(如仁怀各大酒企基酒储能),正成为行业穿越周期的 " 压舱石 "。
△图为 8 月 2 日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发言
两场会议释放三大核心信号
信号一:酱酒的 " 长期主义 " 底色更浓
在调整周期中," 短期波动 " 与 " 长期向好 " 的矛盾始终存在。但无论是茅台集团龙头的持续引领,还是地方酒企应对市场变化能力的提升,都印证着一个判断:酱酒的长期价值未被削弱,反而在调整中被重新审视。
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常文松提出的 " 坚定五心 ",正是对这一判断的回应:从 " 穿越周期的信心 " 到 " 产区建设的本心 ",从 " 长期主义的初心 " 到 " 营销变革的恒心 ",再到 " 为企服务的诚心 ",每一条都指向 " 以时间换空间 " 的发展逻辑。正如酿酒大师季克良所说,酱酒的 " 慢工出细活 " 本就是对抗浮躁市场的天然优势——优质酱酒需 5 年生产周期、3 年以上窖藏,这种 " 时间壁垒 " 恰恰构成了抵御周期波动的核心能力。
信号二:产区建设从 " 各自为战 " 转向 " 系统突围 "
如果说过去酱酒竞争更多是 " 企业单打独斗 ",那么仁怀正在探索一条 " 产区协同 " 的新路径。两场会议中," 打造世界一流白酒产区 " 的目标被反复提及,而具体举措更显务实:
一方面,仁怀提出 " 完善五大体系 " ——产业集群、管理制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文化表达,全面对标法国波尔多、苏格兰威士忌等国际顶级产区。这意味着,未来仁怀不仅要 " 酿好酒 ",更要 " 讲好酒的故事 "" 立好酒的规则 ";另一方面," 强化产区标识管理 " 的新政落地,通过动态授权审查机制,将 " 仁怀酱香酒 " 地理标志与 " 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 " 产地标识严格绑定,从源头杜绝 " 蹭产区热度 " 的乱象。
这一系列动作,本质上是将仁怀从 " 地理概念 " 升级为 " 价值符号 "。正如秦书尧所说:" 产区化是全球烈酒的必经之路,仁怀要做的,是为中国白酒产区化发展树立标杆。"
△图为仁怀酱香酒庄内酱酒核心产区展示沙盘全貌
信号三:消费场景从 " 单一饮酒 " 拓展到 " 生活方式 "
在 " 强流通 促消费 " 工作交流会上,一个数据值得关注:仁怀市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60 亿元,其中 " 酒旅融合 " 贡献了近三成。这提示人们:酱酒的消费场景正在从 " 餐桌 " 向 " 生活 " 延伸。
" 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这是仁怀提出的新策略。无论是赤水河沿线的酒文化小镇,还是酒企推出的 " 封坛体验 "" 定制酒旅 ",本质都是让消费者从 " 买酒喝 " 变成 " 参与酒的生产与文化 "。正如参会的国务院参事、经济学家姚景源所言:" 白酒的本质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消费者开始为‘喝得有故事’‘喝得有仪式感’买单,酱酒的价值就不再局限于酒精本身,而是成为一种生活美学的载体。"
未来机会:谁能在 " 高质量 " 赛道领跑?
站在调整周期的节点回望,酱酒行业的 " 马太效应 " 正加速显现。但 " 高质量 " 绝非简单的 " 大而全 ",而是 " 强而精 " ——
对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将从 " 规模扩张 " 转向 " 品质 + 品牌 + 服务 "。仁怀酱酒集团就是这样一个样本:万吨年产能、30 万吨基酒储能、全产业链布局,这些 " 硬实力 " 为经销商提供了稳定的经营保障;而 " 大师团队 " 的技术背书,则是应对消费者 " 品质焦虑 " 的 " 软实力 "。
对产区而言,关键是 " 守正创新 "。守正,是守住生态底线与传统工艺;创新,则是拥抱年轻化、国际化。比如,针对 Z 世代消费者,仁怀已有酒企尝试 " 酱酒 + 国潮 "" 酱酒 + 数字藏品 " 等新玩法;针对国际市场,通过参与国际烈酒大赛、与国际烈酒集团合作,逐步打破国外的 " 口味壁垒 "。
写在最后:酱酒的 " 黄金时代 " 远未结束
两场会议传递的信号很明确:酱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不是 " 衰退 ",而是 " 洗牌 ";不是 " 终点 ",而是 " 起点 "。当行业除去 " 野蛮生长 " 的外衣,真正的价值创造者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这里有最严苛的品质标准、最深厚的文化积淀、最坚韧的消费基础,更有从 " 中国酱香 " 到 " 世界酱香 " 的雄心。
" 自然与时间,正是更加年轻化、国际化的消费价值取向。" 在赤水河的流淌中,在酿酒师的坚守里,在消费者的每一次举杯间,酱香白酒的高质量发展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景行 杨才江 谢兵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