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工场 08-08
浮动费率基金"下半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发行热度尚未完全褪去,第二批产品已接踵而至。

与首批产品统一推进的发行节奏不同,第二批产品不再遵循统一安排,改由各家基金公司自主规划发行,这意味着浮动费率基金已进入常态化注册阶段。

作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主动权益基金推行的浮动管理费机制,真正实现了基金公司的收益与投资者的收益直接挂钩。其中,费率动态调整将投资者利益置于核心位置,长期持有分档费率旨在扭转资本市场的 " 短视症 ",而管理费与超额收益的绑定,则倒逼基金管理人提升投研能力。

" 投资者盈利,基金公司方能创收 " ——这一朴素逻辑的背后,是行业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而这一切,早在两年前那份文件中,便已埋下伏笔。

01 从 " 降本 " 到 " 增效 "

2023 年 7 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明确鼓励推出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

彼时的改革聚焦为投资者 " 降本 ":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上限从 1.5% 降至 1.2%,托管费降至 0.2%,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降至 15%,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费用支出合计约 200 亿元。

时隔近两年,今年 5 月,证监会发布的《方案》中,进一步明确要求主动权益类新基金必须采用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此次改革方向转向为投资者 " 增效 ":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将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管理费率,若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基金公司须少收管理费。

具体来看,这一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的费率机制分为三档:当基金业绩跑输基准≥ 3% 时,管理费降至 0.6%;跑赢基准≥ 6% 且收益为正时,可收取 1.5%;其他情况则维持 1.2% 的基准费率。

事实上,浮动费率模式在国际市场已有成熟实践。

美国市场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采用管理费与投资业绩挂钩的机制。从过往经验看,其核心价值在于两点:一是深度绑定利益,让管理费与业绩高度挂钩,推动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共担风险;二是加速优胜劣汰,促使业绩不佳的基金自然淘汰,引导资源向优质管理人集中。

回溯国内,2019 年年底曾成立首批 6 只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基金。

这批基金成立满三年时,平均收益率达 40.33%,整体表现远超同期沪深 300(2019 年 12 月 24 日 -2022 年 12 月 22 日区间下跌 3.30%),但内部分化显著,首尾差距超 60 个百分点。其中,国泰研究精选表现持续领先,截至 2025 年半年末,该基金已成立 5.5 年,成立以来收益率 78%,年化收益 11%,在同期 6 只浮动费率基金中排名第一。

02 别只盯着收益率

在浮动费率基金的发展过程中,收益率固然重要,但能否有效控制回撤、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才是产品赢得市场的关键。

今年首批 26 只浮动费率基金的发行情况显示,各基金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风格稳健的基金经理担纲,这一选择也暗含着对上述核心诉求的呼应。

浮动费率机制的设计初衷,本是通过激励基金经理优化净值曲线,在不同市场阶段做好回撤控制,从而实现稳健收益。然而,其 " 跑输基准仅收 0.6%,跑赢可收 1.5%" 的差异化费率结构,却可能诱发基金经理利用这种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采取激进策略博取高回报。

在业内人士看来,浮动费率模式容易刺激基金管理人过度承担风险——其收费机制相当于赋予基金管理人一份以基金收益为标的的 " 看涨期权 "。在此逻辑下,管理人可能为追逐高收益而扩大风险暴露,却忽视投资者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更无需为亏损承担责任。

这种潜在风险在市场周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牛市时,管理人往往通过积极操作追求高额收益,以此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进而获取丰厚的管理费与业绩提成;可一旦进入熊市、遭遇亏损,管理人可能丧失努力动力,投资者却只能独自承担损失。美国对冲基金行业就曾多次出现类似案例。

爱德华・索普在《战胜一切市场的人》中便记录过这样一个典型事例:1986 年,他接触到一位对冲基金经理,对方在第一年成功运作多只基金,业绩亮眼;但到了第二年 10 月,股市暴跌导致其旗下基金亏损惨重,幅度介于 30% 至 70% 之间。按照业绩报酬机制,只有在弥补亏损后管理人才能获得报酬,最终这位基金经理选择终止原有基金。从结果来看,基金经理赚走了此前所有利润,投资者却以亏损收场。

这一案例深刻揭示:投资者在选择浮动费率基金时,除了关注费率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更需重点考察基金经理的历史回撤表现。

03 从 " 代理难题 " 到利益共赢

真正优质的浮动费率产品,应当建立在扎实的基本面研究与严格的风险控制之上,而非依赖短期市场博弈,其核心终究落回到基金经理的身上。

浮动费率的本质,是通过利益绑定让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站在同一阵线,而这份绑定能否真正起效,取决于基金经理是否具备穿透市场迷雾的判断力、应对波动的定力,以及将规则转化为实际收益的执行力。

同样的费率规则,在经验丰富、风格稳健的管理人手中,可能成为捕捉机会的利器;若交由缺乏深度研究、心态浮躁的团队,再精巧的设计也难以掩盖决策失误带来的损耗。

在此不妨借鉴国泰研究精选的成功经验——以深度产业研究为根基,辅以严格的风控纪律,再结合合理的费率激励机制,这三者的结合或许能成为破解代理难题的有效路径。而即将发行的国泰优质核心,正是这一理念的同门践行者。

据悉,国泰优质核心的拟任基金经理李海,是国泰基金自主培养的价值成长型基金经理。拥有 14 年从业经历与 9 年投资管理经验的他,堪称行业 " 老将 ",其管理的多只产品表现不俗。

以全市场代表产品国泰金泰为例,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自 2017 年 1 月 24 日李海担任该产品基金经理以来,其总回报已达到 111%,不仅大幅跑赢同期 26% 的基准收益率,也显著超越了同期沪深 300 指数 17% 的涨幅。更在历经八年牛熊考验后,近期净值持续创下新高。

在行业主题产品方面,李海管理的国泰消费优选同样值得关注。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该产品近 3 年收益率达 41%、近 5 年收益率达 52%,均位居同类产品榜首。出色业绩的背后,其回撤控制能力同样表现突出。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国泰消费优选近一年最大回撤为 -12%,显著优于 Wind 普通股票型基金 -18% 的平均回撤水平。

此外,李海管理的 "A+H 股 " 产品国泰优质精选同样值得关注。截至 8 月 6 日,该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 16.73%,相对沪深 300 指数 ( 4.54% ) 和业绩比较基准(5.70%)超额收益明显。

这一切的核心,在于其投资框架的选择。李海秉持 " 自下而上选股为主、中观行业判断为辅 " 的思路,他认为投资的价值在于精选有潜力的企业,陪伴其共同成长,在促进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助力社会实现更优资源配置。

所谓价值成长风格,是以价值投资为底色,同时适当兼顾标的成长性。他偏好捕捉阶段性困境中优质企业的低估值机会,具备逆向投资特征,倾向于左侧建仓。这种专注 " 好公司 "、聚焦价值创造的理念,源自价值投资的 " 原教旨主义 ":唯有优秀企业家带领优质企业创造社会价值,投资者才能获得相应回报。与优秀企业家同行、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既是投资的正道,亦是长久之道。

其优异的风控能力亦源于此:不追热点、不炒主题、不盲目跟风,时刻警惕市场泡沫,不为企业支付过高溢价。在持仓策略上,个股相对集中而行业尽量分散——仅对极度看好的行业配置大仓位,多数行业仅选择龙头企业布局。以他管理时间最长的国泰金泰为例,历史数据显示,其第一大行业占比约 20%,前三大行业合计占比约 50%,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约 65%。

04 尾声

"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这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本源,亦是必须恪守的正道。

浮动费率改革,或许正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亟需的 " 鲶鱼 "。

它将推动投资者与管理人成为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也有望让曾饱受诟病的公募基金行业,重新构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任。

国泰基金担任管理人的国泰优质核心混合基金,将于 8 月 11 日正式发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基金 基金公司 证监会 公募基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