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财经》电鳗号 / 文
理想汽车近日公开回应 " 车主遭遇系统性抹黑 " 事件,称已启动法律程序固定证据。这一表态将企业维权推向台前,也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 " 黑公关 " 的冰山一角。当恶意造谣、伪造车主身份等灰色手段成为竞争工具时,受伤的不仅是企业声誉,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在流量即销量的时代,抹黑对手成为某些玩家的 " 捷径 "。这种扭曲的博弈,本质上是用短期利益透支市场健康度,最终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全行业的信任危机。
理想汽车选择司法途径而非沉默,传递出清晰信号:造车新势力开始用法律武器构筑护城河。固定证据、追溯 IP、起诉侵权等动作,既是对造谣者的震慑,也为行业树立维权样本。但法律制裁仅是治标,如何建立行业自律公约、平台内容审核机制,才是根治 " 黑公关 " 的关键。
此外,部分车企的默许、平台算法的流量倾斜、消费者偏听偏信的传播习惯,共同构成了灰色生态的温床。相关事件恰是一面镜子:若放任恶意竞争,最终所有玩家都将付出代价——包括那些自以为得利的 " 幕后推手 "。
这场风波或许会成为行业转型的催化剂。当企业从 " 互撕 " 转向 " 互证清白 ",当消费者学会辨别信息真伪,中国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从营销战回归产品战。理想汽车的维权,不仅是为自己正名,更是为行业划定了一条底线:商业竞争必须恪守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