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7 日,上汽通用别克正式公布了真龙增程技术体系。搜索 " 真龙 " 二字,无不关乎于中国的神话故事,在众多国外品牌逐渐屈服于 " 中国本土化 " 的背景下,别克式的山海经,也正式翻阅开来。一台 30 万级新车,加上 " 落后技术 " 增程,在以价换量大获成功之后,上汽通用对高端仍是念念不忘。
7 月,上汽通用销量 42252 辆,同比暴涨 181.68%;1-7 月,累计销量 287319 辆,同比增长 19.43%。至此,上汽通用今年已经实现连续 5 个月月销破 4 万辆。
今年 2 月份上汽通用副总经理薛海涛曾表示,别克品牌将在合资企业中率先仿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定价模式,旗下车型全部采用 " 一口价 "。
推行一口价后,B 级车型别克君威低至 10.69 万元起售,凯迪拉克全新 CT5 以 29.99 万元的官方指导价起售,一口价低至 21.59 万元起。
实际上,一口价对于上汽通用并非新鲜事。多年前,旗下三大品牌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就已开启了以价换量的模式,因这样的模式对品牌形象损害较大,以凯迪拉克为首,后又逐渐抛弃该模式,寻求以价值为导向的长期发展路径。
不过,上汽通用以价换量的模式根深蒂固,基本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且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旗下车型无一幸免围绕 " 白金版 "、" 一口价 " 的促销形式,挽救自家的市场份额。
2024 年,上汽通用 190.9 万辆的设计产能,最终只消耗了 42.2 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 22%,成为上汽集团产能闲置最为严重的业务单元;同时,2024 年净亏损 266.88 亿元,已经处在悬崖的边缘。
没有销量,远比没有利润来得更加让人恐惧,一口价的模式虽以 " 仿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定价模式 " 作为理由,但上汽通用早年的沉疴痼疾,才是致使其后期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一口价,大获成功,数据起来了,产能得以利用。谁都明白,这绝非长久之计。
8 月 7 日,上汽通用别克正式公开了真龙增程技术体系,更多披露出来的信息是,真龙增程系统将由别克至境 L7 首发搭载,据悉新车将会在 8 月完成上市,定位 30 万级中大型新能源轿车。
与别克至境 L7 同级别的,是享界 S9、阿维塔 12,最新数据显示,享界 S9 月销超过 4000 辆,阿维塔 12 月销超过 1700 辆。对于别克至境 L7 的销量预期如何,我们暂且不得而知。
在高端新能源领域,上汽通用早有尝试。此前凯迪拉克品牌推出的 IQ 锐歌、IQ 傲歌,都以失败告终,以价换量的后遗症,正在这个二线豪华品牌身上表现出来。有消息称,或是因为投入过大、成效甚微,凯迪拉克对于电气化路线的态度开始摇摆,而为何要以别克作为冲击高端的 " 棋子 ",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合理的解释。
今年 4 月,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对媒体表示:" 在未来 12 个月会有 6 辆至境新能源车型陆续投放市场。这些新能源产品的目标肯定都是盈利的,而且都会加持新一代的智舱、辅助驾驶技术。到 2026 年,上汽通用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占比会达到 50% 以上,到 2027 年甚至达到 60%。"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上汽通用每月 4 万多的销量,就需要至少卖掉 2 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才能达到卢晓所说的目标。30 万级的至境 L7 能否先行打开市场,起到了决定生死的作用。
另外,上汽通用再战高端,这是否为最后一役?
真龙增程 + 逍遥架构,属于上汽通用的山海经,可否复制华为系的成功,在至境 L7 正式上市后,结合市场的反响,就可以知晓答案。
一口价的模式,本质是延续了上汽通用过往的打法,换一种话术抵消消费者的抵触情绪,也算明智。无论是卢晓还是薛海涛,需要面对的事实是,以价换量大获成功并不值得炫耀,至境 L7 的大卖才是活下去的前提条件。
30 万级的定位,不被看好的声音逐渐加大,对此,一口价又会不会套用在至境这首款车型身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