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胥帅
8 月 8 日晚间,证监会公布严肃查处贵州辖区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 *ST 高鸿严重财务造假案件。证监会调查发现,*ST 高鸿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 " 空转 "" 走单 " 业务,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 1.6 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 700 万元。*ST 高鸿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证监会将坚持应移尽移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刑法》《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移送公安机关。
*ST 高鸿造假行为恶劣,时间持续长且造假金额高,2015 年至 2023 年,公司通过参与、组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累计虚增营业收入约 198 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超 7620 万元。公司 2020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文件引用了上述 2018 年至 2020 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的数据,构成欺诈发行,足可见 *ST 高鸿造假行为影响的 " 长尾效应 "。
对上市公司恶劣造假 " 开刀 ",监管处罚彰显 " 零容忍 " 态度外,还呈现行政与刑事叠加重罚的特点。
第一重的行政处罚,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对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行为要毫不留情。去年 7 月到 11 月长达 5 个月时间,投资者对 *ST 高鸿的重整有预期,该股股价经历由每股 1.43 元涨至每股 4.19 元的最后疯狂。当时退市警报没有拉响,或让一部分投资者留有幻想,也让 *ST 高鸿在一段时间内具有了被反复炒作的投机预期。要对恶劣的造假上市公司动真格,消除垃圾股生长的土壤,才能警醒投资者意识到炒作造假股风险巨大,对投机要慎之又慎。我们也看到,*ST 高鸿董事长、时任总经理付景林、丁明锋不仅被罚款,还被实行市场禁入,惩首恶重罚造假责任人。
第二重是造假 " 首恶 " 不排除将面临牢狱之灾,上市公司造假可能触及刑事违法。*ST 高鸿的造假是虚假贸易,不仅有上市公司董监高参与组织、实施财务造假,还有第三人配合造假。
从所公布的造假细节可以看出,*ST 高鸿时任董事曹秉蛟接受高鸿鼎恒(上市公司子公司)时任总经理江庆委托,管理虚假贸易业务,审批资金付款申请,其违法行为与 *ST 高鸿 2022 年和 2023 年年报虚假记载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江庆为曹秉蛟配偶,系南京庆亚的实际控制人和管理者,明知涉案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对于 *ST 高鸿而言属于 " 空转 "" 走单 " 贸易业务,将导致高鸿股份业绩虚高,仍主动联系高鸿科技开展合作,将其纳入该贸易业务链条,其行为与 *ST 高鸿 2015 年至 2021 年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构成共同违法。
夫妻二人 " 知假造假 ",证监会重罚上市公司,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江庆同步严惩。不仅对江庆处以高额罚款,同样也对其采取了 10 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顶格资格罚 " 与 *ST 高鸿付景林一致。监管加大针对配合造假第三方的打击力,更是用 " 共同违法 " 的定性提供相应案例的造假惩处路径。
笔者认为最费解的是,如此恶劣的造假行为,截至被立案调查前,掌握大量底稿、数据的审计机构均未发现 *ST 高鸿的财务造假问题。在 2022 年年报之前,公司的年报和内控报告审计意见均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作为知名财经媒体的《每日经济新闻》,在 2022 年 1 月 21 日推出《调查|高鸿股份 IT 销售业务几大疑问:三大交易方与原定增股东是何关系?供应商们跟董事亲朋有何交集?》,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发现,该业务的一些客户、供应商曾是曹秉蛟亲属、朋友投资的公司。每经调查 " 吹哨 " 后,*ST 高鸿在 2025 年被定性造假,造假细节与当时报道内容高度吻合。
从 *ST 高鸿的造假案例可见,权威的财经媒体是监督上市公司造假的重要力量,通过客观、冷静、专业的调查对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形成威慑力。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以保护商业机密为由停止公布预付款客户、应收账款客户、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名单,但预付款流向等又是能核查上市公司是否涉嫌造假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在对上市公司持续造假行为的打击中,监管可探索更多样的方式方法,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力量参与监督,形成更有力的监督组合拳。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