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6 日,2025 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新鲜出炉。
这是华顿经济研究院自 2015 年以来连续第十一年组织编制年度 " 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
中国吉林网注意到,在这份榜单上,长春排名 41。
细看数据不难发现,长春在软经济指标方面有亮眼表现。
" 北国春城 " 正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书写着动人篇章。
看科技——
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一个深度融合 AI 与材料研发新技术的智慧实验室—— AI- 电化学家实验室即将建成。
在这里,以往一名科研人员需要耗时 50 年的实验量将缩短至一周完成,标志着我国在超分辨电化学基础研究与先进仪器装备研制领域取得了国际性突破;
与此同时,长春市注重畅通 " 概念验证 - 中试熟化 - 产业化落地 " 的转化通道,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纷纷从 " 书架 " 走向 " 货架 ";
创新药 " 金蓓欣 " 填补国内痛风靶向治疗领域空白;
长春光机所离轴三反光学系统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长春造时速 600 公里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
载客量最多的市域列车和国内最新一代智能城际动车组在长春下线 ……
(新华社)
今年以来,长春市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产业升级为抓手,在双轮驱动的强劲势能下,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 " 创新答卷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捷报频传,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被成功突破。
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科研院所破题、金融机构护航的创新生态不断完善。
数据印证创新活力:
" 专精特新 " 企业数量较去年末增长 25.7%,雏鹰、瞪羚、种子独角兽企业达到 46 户;
长春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1651 项、同比增长 13.9%,技术合同成交额 130.2 亿元、同比增长 15.6%。
(新华社)
看文化——
说起文化,长春市今年更是可圈可点。
年初,以新民大街为切入点,长春市推动历史文化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
(罗浩 / 摄)
在严格保护历史风貌前提下,历经 140 多天的匠心雕琢,新民大街这条全长 1445 米的百年老街、历史长廊焕发出崭新生机。
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开街,构建起了贯通南湖公园、文化广场南北两大地标,辐射桂林路、红旗街东西两大商圈的新型文旅片区,串联起伪满皇宫博物院等长春市内众多历史文化地标,共同构成了城市历史核心区,以全新姿态连接历史与当下、展现城市魅力与活力,实现修缮 " 一条街 "、焕新 " 一片区 "、提升 " 一座城 "。
王昕 / 摄
与此同时,商埠地、南广场等 6 片历史文化街区 18 个重点地块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进;
宽城子历史文化街区即将精彩亮相;
春京西历史文化街区日均吸引游客 10 万人次、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王昕 / 摄
人民广场完成改造升级、时隔 22 年重新向市民开放;
中国航空博物馆、一汽汽车博物馆加快建设,丰乐剧场保护修缮工程有序推进,长春历史文化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绽放新光彩。
文旅融合不断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
看环境——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绿色是长春的自然底蕴,也是独特发展优势。
长春市扎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上半年长春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156 天、优良率 86.2%;
持续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河岸 55 公里滨水绿道全线贯通;
城市绿道串线成网突破 800 公里,口袋公园达到 368 个,城市公园增至 190 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4 平方米,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上半年长春市接待游客 1.3 亿人次,实现游客出游总花费 1731.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0.7%、20.5%,文旅 " 流量 " 加快转化为经济 " 增量 "。
王昕 / 摄
" 长春市紧跟科技产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在持续加大传统优势产业焕新转型的同时,持续挖掘内在潜力动能,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出一批瞪羚、独角兽等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蓬勃向上,科技对长春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文化产业方面,在讲好长春故事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历史和文化科创潜力,培育出一系列爆款网红街区,文化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让长春市文化底蕴持续厚植,也进一步增强了长春市的吸引力,在提高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同时,也进一步优化长春的营商环境,为长春市下一步高质量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在接受采访时说。
从 2025 年中国百强城市第 41 位的排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长春在科技与文化领域协同发力的生动写照。
这股强大的动力正推动着长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相信未来,长春必将在发展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