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李镭
从此前传出的 20 多元工作餐,到近期部分城市上线的自助小火锅 " 举高高 ",海底捞似乎正在进行一场自我变革,即除了消费者最为熟悉的自身品牌外,往更多元消费价格上去突破。
很大程度上,海底捞的试验可能也是为了应对当前的社会需求,如果中高端人均消费过百受经济影响越发明显的话,那么推出更多低价产品,显然是必要措施。
今年 7 月,海底捞动作频频,先是在长沙、南京、宁波等地开设 " 举高高自助小火锅 ",主打一人食旋转自助小火锅,按人头计费,59.9 元 / 位。
与此同时,海底捞全国首家臻选店在北京开启试营业,主打粤式火锅,食材以高品质海鲜、和牛为主,环境与服务更精致,客单价高达 700 元左右,是海底捞普通门店的七倍。
一个低价位,举高高的人均消费比海底捞本身至少要低一倍以上,另一个高价位显然针对的是高端需求。
毋庸置疑,高端价格永远会有市场,而低价位则可能意味着海底捞要借此对冲自身。
人均消费的下滑以及业绩承压明显,近乎是餐饮行业的全面写照。以竞争对手正冲刺上市的巴奴为例,2022 年 -2024 年,巴奴的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 147 元、150 元、142 元;其中,一线城市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 183 元、179 元、165 元;二线城市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 150 元、150 元、141 元;三线及以下城市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 126 元、128 元、123 元。
2025 年一季度,巴奴顾客人均消费达 138 元,上年同期该数额为 148 元;其中,一线城市顾客人均消费较上年同期 176 元下滑至 159 元,二线城市从 148 元下滑至 138 元,三线及以下城市从 128 元下滑至 119 元。
呷哺呷哺(00520.HK)发布 2025 年上半年盈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 19 亿元;预计净利润亏损为 0.8 亿元至 1 亿元之间,亏损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降幅为 63.2% 至 70.5%。
即便是火锅或中餐领域服务顶尖的海底捞也未能幸免。根据 2024 年财报数据,海底捞整体人均消费为 97.5 元,较 2023 年的 99.1 元下降 1.6 元。2019 年到 2023 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依次为 105.2 元、110.1 元、102.3 元、104.9 元和 99.1 元,2023 年首次跌破 100 元。
而近些年来看,海底捞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放缓也较为明显。
可以预期得到,短期要提升翻台率或客单价,难度相当之大。要么牺牲价格提升翻台率,要么稳住客单价可能翻台率会受影响。
而在此之前,也有消息称,海底捞在部分门店上线工作餐,不同门店推出的形式不同,既有 22 元自助午餐,还有 10 多元到 30 多元不等的套餐,其中北京地区已有 20 多家门店推出了相关业务。烤肉、炸鸡、冒菜等等。
即便海底捞这些试水从中长期而言可谓意义重大,但短期还是迎来不少吐槽,不少消费者质疑举高高肉质一般,或者说如何在自助小火锅领域超过其他 20 多或 30 多价位的同行,体验感更好,品质更好,使其物有所值,或许还需要时间来提振经营。
实际上在这些措施之外,海底捞内部其实也孵化了十余种品牌,但似乎从消费者感知度而言,还收效甚微。
截至 2024 年末,海底捞集团通过内部创业创立了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火焰官、小嗨火锅等 11 个餐饮品牌共计 74 家门店,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不同消费场景。
海底捞的这场变革,能否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带来深层次影响?目前判断还为时尚早。不过,海底捞的勇于自我革新,积极把脉市场动向,试图跳出舒适区,其与时俱进的迅速反应与能力,都值得企业去思考与借鉴。
郭士纳在经典企业管理书籍《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提到:动作要快。不要怕犯错误,即便是犯错误,我们也宁愿是因为行动太快而不是行动太慢。(港湾财经出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