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 | 本文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书籍
《家业长青》于永超 著
责编 | 柒 排版 | 鹅妹子
第 9110 篇深度好文:3622 字 | 10 分钟阅读
当我们目睹那些曾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以惨烈方式告别世界时,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惋惜,更有对这个群体生存状态的深切忧虑。
他们曾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创造了巨额财富,解决了无数就业,却在多重风险的叠加下,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宏观经济下行、企业战略失误、司法风险等因素,如同一把把悬顶之剑,时刻威胁着企业家的生命与财富安全。
企业家作为家族财富的创造者和家族幸福的稳定器,其生命与财富健康关乎整个家族的命运。
如何在风雨飘摇的商海中,既能守住财富,更能守住生命与尊严,值得每一个企业家深度思考。
当我们回顾这些令人惋惜的痛心案例,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太多的企业家正站在一道看不见的悬崖边,身前是商业帝国的万丈荣光,身后是危机四伏的莫测深渊。
正如我在《家业长青》(中信出版集团 2025 年出版)一书中所评析的:" 企业主本身是最大的财务风险。"
一、成功的陷阱:
被高估的能力与被低估的风险
一位做家居生意的老板曾自豪地说:" 我从三个沙发摊做到现在的规模,靠的就是眼光!"
他曾赌上全部身家进军智能家居,贷款 3000 万元建生产线,结果旧业务受房地产业下行拖累萎缩 40%,新业务因技术迭代太快变成一堆废铁。
被法院查封的当天,他还在感慨:" 不是我不行,是这世道变了!"
中国经济 40 多年的高速增长,为企业家提供了充分的红利空间。
在高速增长的时代,处处是机会,事事风生水起。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周期的流转,闭着眼睛赚钱的时代已经是历史。
很多企业家错把时代风口和红利当成个人能力,把运气当成认知。
在房地产黄金十年里,从事家居、建材等行业躺着都能赚钱,但当住宅竣工面积连续负增长,潮水退去后,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家在裸泳。
他们既没能预见 " 旧业务下滑、新业务失血 " 的转型死局,更没关注 " 债务穿透 " 这个耳熟能详却从未走心的老词儿,直到法院冻结妻子的个人账户时才明白:公司的债,原来也可以追及到家里。
在《家业长青》里,我们对此有所提示:企业主是家族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最大的风险输入通道。
这种 " 一人创业,全家背债 " 的模式,在民营企业中竟成了常态。成功成就了成功者,也铺就了成功的陷阱,捕获一个个赌神。
二、孤独的行者:
无人能懂的三重困境
一位老板的保险柜里锁着三样东西:一张诊断为抑郁症的病历、一份被掩藏的私生子亲子鉴定,还有一本记录灰色交易的笔记本。
他在遗书里写到:" 我这辈子,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员工,最对不起的是自己。" 司法风险与财务高压的交织,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企业家牢牢困住。
心理压力与声誉损失,是压垮企业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尊严和体面成为他们极为看重的东西。
企业家的这种孤独,在《家业长青》中也有描述:企业家是 " 三位一体 " 的囚徒——企业的决策者、家庭的顶梁柱、灵魂的孤独者。
心理的牢笼——最是磨人。
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被留置期间,每天对着墙壁默写女儿的生日。他的律师后来回忆:" 最让他崩溃的不是资产冻结,而是得知母亲因受刺激中风的消息。"
这种 " 企业 - 家庭 - 个人 " 的三重绞杀,在汪林朋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被留置调查期间,其母亲、妻子被协查,3.72 亿股个人股份被冻结,融资通道受阻,还面临银行抽贷风险,就像被扔进了密不透风的铁盒子。
" 成功人士 " 的标签像一副沉重的枷锁,让他们难以承认脆弱。
留置期间,人身自由受限,与外界隔离,对企业和家人的担忧不断加剧,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如影随形。
从 " 首富 " 到 " 负面典型 " 的声誉崩塌,股价暴跌、市场质疑,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
即使留置解除,声誉的恢复也遥遥无期,合作伙伴切割、银行抽贷、供应商催债等连锁反应,让他们难以承受。
财务的绞索——来得更直接。
某家居企业老板个人为公司担保 1.2 亿元,资金链断裂后,变卖房产、车辆仍无法填补窟窿,生活陷入绝境。
这并不是个例。在经济层面,银行在经济下行期收紧信贷,企业短期债务无法展期,资金链断裂如影随形。
一旦危机发生,个人资产被冻结、企业运营陷入困境,每一项都像沉重的枷锁,压得企业家喘不过气。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家企不分。
如同我们在《家业长青》中所总结的:
家企混同是温水煮青蛙,开始觉得公司的钱就是自己的钱,最后发现自己的钱全成了公司的债。
那些用个人账户收公款、用家庭资产补公司窟窿的操作,看似方便,实则是在给自己套绞索。
传承的悖论——最让人无奈。
新近沸沸扬扬的商界大佬的传承之争,让人感慨所有的托付和承诺在家族的权与利面前都不堪一击。
那些看似眼花缭乱的情节,其实不过是传承之困的常态而已。
在《家业长青》中我们也有系统分析:" 没有提前规划的传承,就是一场家族内战的导火索。"
很多企业家总说 " 等到时候再安排 ",却忘了生命和自由从来不由时间表决定。
三、破局的微光:
从生死边缘到家业长青
我的一位做进出口生意的老板朋友,近年来主动缩减规模,砍掉了十几条贸易线,把省出的 3000 万元设立了家族信托,又用沉淀下来的 2000 万元购买了人寿保险。
当贸易战激烈来袭导致现金流断裂时,他靠信托保障家人的品质生活,用保单贷款支付员工工资,硬是熬到了市场缓解。
他常说:" 我现在睡得香,因为知道就算公司没了,家还在。"
这个老板朋友的规划,完美诠释了我们在《家业长青》中的解决方案的基本逻辑:隔离、锁定、分散。具体到实操层面,有三个关键动作:
首先要斩断连带责任死结。
比如那位设立信托的老板,通过信托隔离了企业债务,又通过儿子成立独立的咨询公司,彻底分开个人、家庭与企业的财产。
这样,既能保障家庭基本生活,又能隔离企业债务风险。
这正好破解了最近很多企业家纷纷坠楼的困境之一—— " 银行抽贷 - 资产冻结 - 家庭崩溃 " 的恶性循环。
其次要构建抗风险资金池。
现金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构建 " 抗风险资金池 " 至关重要。
前面那位老板朋友用 " 信托 + 保险 + 法律架构 " 的多维组合,正是《家业长青》所推崇的 " 最坏情况下的生存底线 "。
最后要提前规划退路。
为企业家规划稳妥的后路和退路,给他们更多选择权,避免走向绝路。
即使面临极端情况,也要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用 " 信托 + 保险 + 遗嘱 " 的架构组合;
用信托保障家庭生活品质;
用足额保险对冲企业家生命风险,同时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储备应急现金流;
用遗嘱安放公司股权和不动产。
既守住了社会责任,又保住了家庭根基,何须选择 " 跳楼保全家 " 的极端做法?
四、最后的话:
给勇者留一扇窗
企业家是带着枷锁跳舞的勇者,我们既要赞美他们的勇气,更要给他们解开枷锁的工具。
当我们看到那些跳楼的企业家时,不该只说 " 抗压能力差 ",而要追问:
为什么他们的企业和家庭之间没有防火墙?
为什么法律风险爆发时没有应急通道?
为什么心理崩溃时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给企业家留一扇窗,需要制度的完善,更需要认知的升级。
就像一位老板的儿子所说:" 如果我爸知道公司债可以不连累家里,知道还有重整的可能,他一定不会跳下去。"
愿每一位在商海中拼搏的勇者,都能明白:真正的家业长青,不是永不失败,而是在失败时,依然能护住身后的家。
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命与财富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关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我们不能让那些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的企业家,在风险的漩涡中迷失方向,甚至失去生命。
通过建立债务风险隔离、保障财富安全传承、确保现金流安全、构建法律与心理 " 双防火墙 " 等措施,为企业家打造一套兼具人文关怀与实际效用的财富管理方案。
让他们在商海中既能乘风破浪,又能守住生命与尊严,实现真正的家业长青。
这不仅是对企业家的守护,更是对社会财富创造活力的呵护。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3 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