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好像突然热闹了起来。
前几日先去看了《戏台》。陈佩斯准备了很多年的电影。制作层面颇用心,但整个故事还是陈旧。
在一个没有规则,只有权力的时代,艺术表达必然被劫持。
人如何面对权力?是屈服,妥协,还是鱼死网破?
最后,大炮轰轰而来,戏台上的演员们有一种为艺术献身的崇高感。
这份崇高中含着一种屈辱。从始至终,这份屈辱感并未被击碎、被解构。它仍在那里,从戏里到戏外。陈佩斯的这部电影,主要表达的大概就是这份委屈。
电影最大的败笔是对思玥这个角色的安排。不明白安排她和真假 " 霸王 " 睡觉意义何在,只是讽刺她盲目追星吗?这一块的戏份有很多恶趣味,与整个电影的主题不合,反而稀释了最后所要表达的那份坚毅。
另外,昨天去看了《浪浪山的小妖怪》。
之前看《中国奇谭》我写过一篇观后感,当时就觉得它可以发展成一个长片:" 讲一个成长故事啊,或者讲一个友情 + 冒险故事,都很不错。迪士尼有《疯狂动物城》,咱们也确实可以来个《浪在浪浪山》。"
几年之后,长片真的拍出来了。确实是一个友情 + 冒险的故事,也确实是一个成长故事。
不过没想到,主创没有把故事局限在浪浪山,而是让他们走上了取经路。
《西游记》真是一个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喜人奇妙夜》里," 隋三藏 " 的梗所有人都可以立马 get。这是所有中国人的潜文本。
并且,改编也会形成新的叙事。这部《浪浪山的小妖怪》就 cue 到了《黑神话》里的 " 既见如来,为何不拜 ",还有央视版《西游记》中的 " 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
这部《浪浪山小妖怪》的改编也很成功,很现代,也很周星驰。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我们会看到各种无厘头的桥段,以及小人物的处境。他的电影往往是反英雄的,同时又有一种最质朴的良善,让人感到一种慰藉(它不是攻击性的)。这两点,在《小妖怪》中都有继承。
在之前的短片中,主创将小妖怪和当下的 " 打工人 " 链接到了一起。小妖要 " 进厂 ",跟着大王混,才有前途。不过,在电影中,我们的几个主人公,都是挤不进主流的 " 闲散人员 "。
小猪妖,有一点能力,但没有关系,试图找到工作而不得。他身上有一种年轻人的理想,还未被锤打干净。
蛤蟆精,已经上岸,是个老好人,为了帮朋友闯了祸,被逐出队伍。
黄鼠狼精,是自由职业者,不求飞黄腾达,能够养活自己就行。乐得自由自在。
猩猩怪,有很深的创伤,主动与外界隔绝。
整个故事的前半段就是 " 废柴联盟 " 的集结。这也是老套路了,但它管用。《雄狮少年》也是这样一组 " 废柴联盟 "。
另外,这一块也是笑点最密集的地方。黄鼠狼的话唠把我笑惨了。
故事中段,是四人组小试身手,化险为夷。他们慢慢找到了信心和价值感,特别是猩猩怪假扮大圣,扮着扮着,竟真的变得更加勇敢了。这其实也是修行的应有之意。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自己的视野所局限,不敢想,也不敢做。大家都蝇营狗苟,自己便也跟着做。虽然心里有疑问,却逃不出去。
小妖怪四人组,在假装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出发的动力是虚构的,但做的事是真的,收获的反馈也是真的。即使是再平凡的人,也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一番体验是很珍贵的。纵使最后在大妖面前无能为力,但他们还是发挥了潜能,做到了问心无愧。
可惜,现实比理想大。前半部有很多开怀大笑的时刻,结尾则不免怅然。但这份怅然比一击必胜更加复杂,更有滋味。小妖们不会后悔。
总结一下,不论是笑点的密集程度,人物的饱满度,还是故事本身,做得都很出色。
还没看的话,推荐看看。老少咸宜。
Ps. 你最近看了什么电影?还有什么推荐的吗?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
(读书、电影、生活)
微博 | @魏小河
B 站 | 魏小河
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
豆瓣 | 魏小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